器具技法
器具技法
七星针疗法亦称梅花针疗法和皮肤针疗法。它是用丛针在体表一定部位上扣打,施用不同的手法,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是由单针刺激发展而来的。《灵枢•官针篇》云:“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又说:“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这里所说的“毛刺”、“如拔毛状”,当是皮肤针的起源。又云:“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此处指出五针并列的针具形式,是后世梅花针的最早记载。 【操作方法】 一、七星针的制作 1.准备制作材料 (1)七号缝衣针5~7枚。选针体光直、针尖圆锐但不宜过尖的针。 (2)选细而结实的缝衣线即可。 (3)竹筷、骨质筷、硬塑胶筷均可。 (4)玻璃1小块。 2.长柄式七星针制作方法 (1)在筷子细小的一端,距顶端o.2厘米处钻一小孔,孔的直径与捆在一起的七星针(或五星针)粗细相等,圆孔的方向必须与筷子垂盲。 (2)将钢针7枚或5枚用线捆紧,并把针尖的一端放在玻璃片上墩平。 (3)把捆好的针,针尖一端穿过圆孔,使针尖露出圆孔2/5(约O.2cm),丛针与筷子成T型,然后固定,使针与筷子成为一体,不能摆动退出为装好。但须注意,筷子如有弯曲,应当凹面向上,否则使用时不方便。 莲蓬式七星针制作比较复杂,可直接向医药商店购买。 其它尚有套管式七星针、刷帚式七星针、自动式七星针等,此处不再赘述。 二、练针 先练手指、手腕的弹力。可用旧书或薄本一册,右手持针,快速向小本上啄刺。每一针刺,必须正直平稳,着力点均匀。检查的方法是:把打刺过的本放在光线好的地方,看印记是否7个孔一般大小。如有针孔大小不等,或不全,说明针身下落不垂直,用力不匀。 三、持针 长柄式七星针持针方法是:右手握针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将针柄后端固定在掌内,拇指贴于针柄左侧,再以食指直按针柄上,指尖近针柄中部。莲蓬式七星针的持针方法是: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屈于掌内,以拇、食二指捏于针柄尾部,拇指前节压于食指中节之上。 四、操作顺序 啄刺时,下针要快,起针也要快,针与皮肤垂直。一般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由轻到重。但也不可刻板。若为局部关节或皮肤疾病,可以灵活变通。但必须根据规定的部位,轮回取刺,不可在某穴上刺几下,又在另一穴上刺几下,一定要按顺序,有步骤地啄刺。第一遍打刺完后,可用消毒过的手,轻轻摸一下刺过的皮肤,再进行第二遍打刺。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检查打刺是否合乎要求。 五、刺激的种类 分为整体刺激、重点刺激两大类。 1.整体刺激一般疾病都可以进行整体刺激,借以调整气血,协理阴阳,通过整体,促使局部病变向好处发展。整体刺激的部位在脊柱两侧,相当于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内脏的腧穴都在于此,还有奇经的督脉。刺激此处,可以通肾调督,兴奋内脏之经气,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疾病痊愈。 2.重点刺激 某一脏器的体表相应部位,如胃脘痛患者之胃俞、脾俞、中脘;医生检查时,发现体表的压痛点、敏感点、皮下结节等,关节炎、皮炎、末梢神经炎之患部等,也可重点刺激。 六、手法 刺激的手法主要表现为刺激的强度,概括为补、泻两法。轻则补,重则泻。因为本法仅在皮肤上进行,轻刺重刺实难尽言于纸上,这里仅提供一点参考看法,更重要的是施术者的临床体会。 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病情、性别、病类以及患者的反应程度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1.轻刺激患者仅有轻微的痛感。适用于头面部。 2.重刺激患者有明显的刺痛感,有时可见局部肌肉七星针疗法亦称梅花针疗法和皮肤针疗法。它是用丛针在体表一定部位上扣打,施用不同的手法,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是由单针刺激发展而来的。《灵枢•官针篇》云:“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又说:“半...
养生
十、中风后遗症(偏瘫)
1.上肢瘫痪取夹脊5-12椎两侧穴、阳陵泉、筋缩、曲池、太冲、太渊、肩井、肩髃、外关、手三里。
2.下肢瘫痪取夹脊5~12椎两侧穴、阳陵泉、风市、悬钟、大敦、八髎、足三里、委中、委阳、解溪。
3.口眼喁斜取夹脊5~12椎两侧穴、地仓、颊车、太冲、期门、台谷。
十一、痹证
1.上肢痹证,取脊柱两侧,重点刺激胸椎1~5椎两侧穴。然后
根据情况再施局部穴刺激:肩部,选肩俞、肩髎、膈俞;肘臂部,选曲池、合谷、天井、外关、腕骨。
2.下肢痹证取脊椎两侧,重点刺激腰至臀部两侧。然后根据情况施局部穴刺激:股部,选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选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选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3.背部可沿脊椎两旁施术
此外,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
十二、头痛
1.取夹脊穴风寒头痛,取夹脊11~12椎两侧穴;气血双亏,取胸夹脊11~12椎两侧穴;肝阳上亢,取夹脊5~9椎两侧穴。
2.局部痛处重刺出血。
十三、不寐
取胸椎5~7椎及腰骶部两侧、头部、上腹部、下腹部,并结合患者症状施治。
十四、胁痛
取夹脊3~7椎两侧、前后肋间、肩胛区、异常发现的部位。
以上仅为举例,有关各种疾病可按体针辨证施治原则进行。
【注意事项】
1.针具及医务人员的手都要消毒,并检查针具是否平齐,有没有钩刺。
2.施术者一定要耐心操作,态度和蔼,手法轻重得体,始终如一。
3.注意局部反应,如酒精过敏等。如有反应,要作好解释工作,并加以处理。警惕晕针的发生,如有晕针,请按“针刺”疗法的晕针处理。
4.对初诊者、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治疗时,开始手法要轻,慢慢加重,不可急于求成。
器具技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