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阿米巴肠病 疾病别名: 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阿米巴肠病 疾病别名: 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 疾病概述: 阿米巴肠病又称阿米巴痢疾(a...
养生
阿米巴肠病又称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腹泻、腹绞痛、果酱样粪便等症状。本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
有传染性。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粪便中可持续排出包囊,为主要传染源。
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阿米巴包囊污染食物和水,人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水源污染引起地方性流行。生食污染包囊的瓜果蔬菜亦可致病。苍蝇、蟑螂也可起传播作用。
1、人群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普遍易感。
2、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病机会较多,病情较重。
3、男多于女,典型的年龄曲线高峰在青春期或青年期。
本病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发病较多,近年来我国仅个别地区有病例散发,农村患者多于城市。
夏秋季发病较多。
本病为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其可通过使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感染后,病原会寄生于人体,被感染者的免疫力低下时滋养体发育并侵入肠壁组织,通过接触性杀伤机制来损伤宿主。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物学特性
(1)溶组织内阿米巴有两种形态,即滋养体和包囊。
(2)包囊是传播疾病的唯一形态,是原虫的感染型。包囊具有保护性外壁,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如饮水消毒所含余氯及胃酸不能将其杀灭,条件合适时可存活2个月,并能在不同的PH和渗透压下生存,但干燥或冰冻情况下存活数日,60℃时仅存活10分钟。
(3)滋养体是寄生形式,寄生于肠腔和结肠壁中,无氧条件下生长最好,需细菌或其他组织才可生存,在体外不能增殖。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体内阿米巴原虫以小滋养体形式存在。小滋养体直径10~20μm,运动迟缓,以吞噬细菌为主,因其不侵犯肠壁,仅寄生于肠腔,而称肠腔型滋养体。小滋养体随食物残渣向结肠远端运送,在肠腔中逐渐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肠蠕动加快时(包括应用导泻药),不成形的粪便中可有小滋养体排出体外。阿米巴肠病和阿米巴肝脓肿是最为常见的阿米巴病,系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
2、发病机制
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摄入后,经过胃后未被胃液杀死的包囊进入小肠下段,经胰蛋白酶作用脱囊而逸出4个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腔内。被感染者的免疫力低下时滋养体发育并侵入肠壁组织,吞噬红细胞及组织细胞,损伤肠壁,形成溃疡性病灶。溶组织内阿米巴对宿主损伤主要通过其接触性杀伤机制,包括变形、活动、黏附、酶溶解、细胞毒和吞噬等作用,大滋养体的伪足运动可主动靠近、侵入肠组织,数秒钟内滋养体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细胞毒性物质,使靶细胞于20分钟后死亡。滋养体亦可分泌具有肠毒素样活性的物质,可引起肠蠕动增快、肠痉挛而出现腹痛、腹泻。
感染率高低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卫生状况及生活习惯有关。
本病发病前有一定的潜伏期,数日至数周,大多3周以上。部分患者感染阿米巴后,粪便中会有包囊排出,但无临床症状,成为携带者。如感染者免疫力低下,则可能会发病,出现腹痛、腹胀、便血、果酱样便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阿米巴滋养体还可自肠道经血液、淋巴蔓延至远处器官而引起各种肠外并发症,如肝、肺、胸膜、心包、脑、腹膜、泌尿生殖道及邻近皮肤等,形成脓肿或溃疡,其中以肝脓肿最常见。
1、无症状型
患者感染阿米巴后,粪便中有包囊排出,但无临床症状。原虫可在肠腔中生长,呈携带状态;少数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无症状者在肠道存在局限、表浅的病变,呈隐匿型感染,可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转变成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
2、普通型
阿米巴肠病视病变广泛的程度,病情轻重不一。症状无特异性。病变局限于盲肠、升结肠,或溃疡较小时,患者仅有大便习惯改变,或偶有便血,常误认为痔。典型表现为阿米巴痢疾,起病缓慢,一般无发热,呈间歇性腹泻,发作时有腹胀、轻中度腹绞痛,大便每日数次至10余次。典型的阿米巴痢疾大便量中等,粪质较多,腥臭,血性黏液样便,呈果酱样。但更多的仅有稀散或水样便,臭,有时含黏液或血,间歇期大便基本正常。体征仅有盲肠、升结肠部位轻度压痛,偶有肝大伴压痛。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然缓解,但易因疲劳、饮食不节等而复发。病程迁延反复者可有贫血、乏力、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体检可扪及结肠增厚伴压痛。
3、暴发型
阿米巴肠病(中毒型阿米巴肠病)少见,但病情较重。常因感染严重、机体抵抗力差或合并细菌感染所致,易见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妇或服用激素者。半数以上起病突然,高热,大便每日十几次以上,排便前有较长时间剧烈的肠绞痛,伴里急后重,粪便量多,呈黏液血性或血水样,并有呕吐、失水,迅速发生虚脱,后期可有肠出血、肠穿孔。体检见腹胀明显,有弥漫性腹部压痛,有时相当显著,甚而疑为腹膜炎,肝大常见。如不及时抢救,可于1~2周内死亡。
1、肠道并发症
(1)肠出血
肠道病变广泛,或侵及肠壁血管时可引起便血。腐蚀大血管造成的大出血罕见,一旦发生,病情危急,常导致休克。
(2)肠穿孔
严重的深及浆膜的阿米巴溃疡可导致穿孔,多见于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往往有多处穿孔,大多缓慢发生,无剧烈的腹痛,穿孔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患者有进行性腹胀,呕吐、失水,全身情况迅速恶化。肠鸣音消失,伴局部腹膜刺激征。腹部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有肠粘连时形成局部脓肿或内瘘。
(3)阑尾炎
阿米巴阑尾炎症状与普通阑尾炎相似,易形成脓肿。慢性腹泻或阿米巴肠病史,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有助于鉴别诊断。
(4)中毒性巨结肠
通常为急性阿米巴结肠炎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5%,多与不恰当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大多病情重笃,病情发展迅速,肠管胀气,需及时手术治疗。
(5)非痢疾性结肠病变
系增生性病变引起,包括阿米巴瘤、肠道阿米巴性肉芽肿、纤维性狭窄。阿米巴瘤为大肠壁的炎性假瘤,以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最多,部分伴间歇性痢疾,可诱发肠套叠及肠梗阻,主要体征为右骼窝扪及可移动的、有压痛、光滑的鹅卵形或肠曲样块物,腔镜有助于诊断,对抗阿米巴治疗有良好效果。
2、肠外并发症
阿米巴滋养体可自肠道经血液、淋巴蔓延至远处器官而引起各种肠外并发症,如肝、肺、胸膜、心包、脑、腹膜、泌尿生殖道及邻近皮肤等,形成脓肿或溃疡,其中以肝脓肿最常见。
(1)肺、胸膜阿米巴病
病原可来自肝脏或肠道,大多继发于肝阿米巴病。经直接蔓延或淋巴途径、个别经体循环至肺,常见于右侧。肝脓肿并发胸膜及肺阿米巴病者占10%~20%,常表现为支气管肝瘘、胸膜渗液、脓胸、肺脓肿、肺实变等,有的仅有胸痛、咳嗽、血痰。肺脓肿的症状与细菌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相似。并发支气管肝瘘时可咳出大量咖啡色脓液,相当于引流,病情得以迅速好转。痰及胸腔积液中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胸膜炎时有大量胸膜渗液,胸腔积液呈巧克力色有助于诊断。
(2)心包阿米巴病
多由左叶阿米巴肝脓肿穿入心包所致,是本病最危险的并发症。具有心包炎的症状及体征,如心前区痛、气短、心悸、心包摩擦音,同时伴有肝脓肿的各种表现。有时肝脓肿穿破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导致休克、猝死。
(3)脑阿米巴病
罕见。多继发于肠、肝、肺阿米巴病。原虫可自肠道、肝、肺等处经血流而至脑部,形成脑脓肿,其症状与化脓性脑脓肿相似。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脑实质有多发性出血、软化及小化脓灶。CT上病灶不规则、无包囊或周围增强。活组织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但临床上很少能作出病原诊断。
(4)阿米巴腹膜炎
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是肠道阿米巴病与肠道外阿米巴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肝脓肿或肠道溃疡穿破或直接蔓延所致。阿米巴肝脓肿并发腹膜炎时,黄疸的机会较单纯肝脓肿者多,易误诊为胆囊炎。
(5)泌尿道阿米巴病
症状有腰痛、尿呈米汤样等。膀胱受累时每有尿痛、尿急、尿混浊呈血性,尿检查见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及阿米巴滋养体。
(6)生殖系阿米巴病
如阿米巴宫颈炎及阴道炎,多有疼痛伴血性或脓血性分泌物,可形成瘘管。宫颈显著破坏变形并有溃疡形成,触诊易出血。阴道黏膜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有肉芽组织或溃疡形成,易误为癌肿。宫颈阴道分泌物涂片或活检可见滋养体。
(7)皮肤阿米巴病
即使在严重流行区也不多见。常见于会阴、肛周皮肤,继慢性痢疾感染或内脏阿米巴穿破,或手术引流后局部感染而发生,形成溃疡及肉芽肿。皮损边缘清楚,暗红色,略高于皮面,易出血,迅速扩大,溃疡内可找到滋养体。阿米巴肉芽肿多见于肛周,常继发于痢疾,局部有压痛,可误诊为扁平湿疣、癌肿、梅毒或结核。
患者出现间歇性腹泻、腹绞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入院时多会检查血常规;由于多为消化道症状,因此多也需要进行粪便检查;为了更好的明确诊断,还可能会需要检查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必要时还会进行钡剂灌肠和纤维肠镜检查。
1、血常规
周围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暴发型和有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患者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在新鲜粪便和其他标本中见到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或在活检组织中见到滋养体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作粪便检查时应挑选含血、黏液部分,反复多次检查,采用浓缩法,可提高阳性率。因阿米巴滋养体可能是间断排出,故推荐在10天时间内连续取三次标本,每次相隔在48小时为宜,并且标本的采集应在进行抗寄生虫治疗停药48小时后进行,标本采集不能冻存。三次浓缩检查可使漏诊率降至3%,慢性患者粪便中可查获包囊。用铁苏木素或碘液染色,观察包囊内部结构,可与结肠内阿米巴相鉴别。
3、血清学检查
(1)检测特异性抗体:人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可产生多种抗体,即使肠阿米巴已治愈,阿米巴原虫已从体内消失,抗体还可在血清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故阳性结果反映既往或现在感染。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TA)等。血清学检查IgG抗体阴性者,一般可排除本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或现症感染,阴性者不排除本病。
(2)检测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粪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抗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阳性可作明确诊断的依据。
4、分子生物学检查
固定粪便标本,抽提DNA,设计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DNA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到特异性条带者为阳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由于ELISA检测抗体阳性者尚包括既往感染,故PCR方法对于诊断现症感染尤有优势。
5、其他
在合适的培养基中,有细菌存在时培养可成功。但粪便培养结果需与肠内共生的其他阿米巴鉴别。
1、纤维肠镜检查
有症状的病例中见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中心区有渗出,边缘整齐,周围有时可见一圈红晕,溃疡间黏膜正常,溃疡边缘部分涂片及活检可见滋养体。
2、钡剂灌肠
钡剂灌肠在阿米巴瘤部位有充盈缺损、狭窄或壅塞。
1、纤维肠镜检查
有症状的病例中见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中心区有渗出,边缘整齐,周围有时可见一圈红晕,溃疡间黏膜正常,溃疡边缘部分涂片及活检可见滋养体。
2、钡剂灌肠
可在阿米巴瘤部位发现有充盈缺损、狭窄或壅塞。
由于本病症状轻重不一、缺少特征性,故对慢性腹泻或有含糊不清的腹部症状,而病因尚未明确者,均应疑及本病的可能。典型的阿米巴肠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并有反复发作倾向,有果酱样大便时诊断不难。但确诊有赖于粪便或组织中找到病原体。不典型病例需借助血清学、结肠镜检等手段。临床上高度怀疑而上述各种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用特效、窄谱杀阿米巴药作诊断性治疗,如效果明显亦可确诊。
1、细菌性痢疾
急性起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每次排便量少,呈黏液脓血样,粪质少,左下腹压痛常见。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并有脓细胞。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
2、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不洁食物进食史,同食者常同时或先后发病,潜伏期较短,多为数小时。急性起病,呕吐常见,脐周压痛,每次排便量较多,中毒症状较重。剩余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3、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急性血吸虫病有发热、尾蚴皮炎、腹痛、腹泻、肝大,每天排便10次以下,粪便稀薄,黏液血性便血中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肝脾大,粪检出血吸虫虫卵或孵出毛蚴,血吸虫循环抗原或抗体阳性。
4、肠结核
长期低热、盗汗、消瘦,粪便多呈黄色稀糊状,带黏液而少脓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大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灶存在。
5、直肠癌、结肠癌
直肠癌患者常有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多,每次量少,带黏液、血液。左侧结肠癌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变细含血液伴渐进性腹胀。右侧结肠癌有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排便不畅,粪便糊状伴黏液,隐血试验可阳性,很少有鲜血。晚期扪及腹块。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有助于诊断。
6、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与肠阿米巴病相似。粪便多次病原体检查阴性,血清阿米巴抗体阴性,病原治疗无效时常需考虑本病,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入院后,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待诊断明确后,可针对使用抗阿米巴药物,目前常用的抗溶组织内阿米巴药物有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和二氯尼特。
急性患者应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少渣软食,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注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腹泻严重时可适当补液及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重型患者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溶组织内阿米巴药物有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和二氯尼特。
1、硝基咪唑类
对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是目前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偶有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和头昏、眩晕、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障碍。妊娠、哺乳期以及有血液病史和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
2、二氯尼特
又名糠酯酰胺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
3、抗菌药物
主要通过作用于肠道共生菌而影响阿米巴生长,尤其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效果好。可选用巴龙霉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二氯尼特
阿米巴肠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无并发症患者及达到有效病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而重型者预后差。肠道内形成不可逆转的广泛性病变及屡经不彻底治疗、病情顽固者预后差。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一般不可自愈。
经积极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
未有相关数据统计。
彻底治疗后,病原体可被完全消除。
如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则有可能复发;即使病原体完全被清除,也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疾病传播。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合理膳食,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的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保证机体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1、管理传染源
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疗期间应调换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食物被污染,饮水应煮沸,不吃生菜。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