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崩漏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崩漏 疾病概述: 崩漏是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尽的情况。其中,发病急...
养生
崩漏是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尽的情况。其中,发病急骤、大量出血者为“崩”,又称“崩中”或“经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又称“漏下”或“经漏”。多与先天体质差、外感热邪、饮食等因素有关。症状以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血量或多或少、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至数月不止为主。见于现代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良性肿瘤引起的非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本病多见于青春期的少女及更年期的妇女。
崩漏主要由于先天性体质差、外感热邪、饮食不当、情绪刺激等引起。
1、先天体质差
天生或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素质低下,天生肾精不足,肾精不能充分转化为肾气、肾阴、肾阳及气血,导致气血不足,不能养护其他脏腑,其他脏腑也会出现各种虚证,脾统血、肝藏血功能减弱,血流出血脉,发生崩漏。
2、外感热邪
外感邪热进入体内,热邪随经络传至子宫,使局部血流加速,血从血脉中溢出,发生崩漏。
3、饮食不当
(1)若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酗酒,饮食不洁等,可不断损害脾胃功能,日久导致胃热或脾胃虚弱,胃热传入血液引起血热,加快血液流动,并迫使血液流出血脉而出现出血;脾胃虚弱导致脾统帅血的功能减弱,血液流出血脉。
(2)营养不良造成脾胃虚弱,使得脾统帅血的功能较弱,血液流出血脉而出现崩漏。
4、情绪刺激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影响肝气运行,气易停滞,血靠气推动运行,气不行,则血运行不畅,日久则致血瘀。瘀血阻塞血流的通道(主要为冲任二脉),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行,故出现崩漏现象。
5、其他
如过度劳累、代谢紊乱、环境及气候变化、某些药物的影响等。此外,人工流产术或其他手术损伤子宫,也可引起崩漏的发生。
本病症状主要是阴道不规则子宫出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崩漏主要分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四种类型,不同的分型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非经期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还可有精神疲惫,乏力,气短,不愿说话,面色苍白,喜欢睡觉,吃饭差,小腹坠胀感,大便不成形等表现。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
2、肾虚型
(1)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鲜红,质稍稠。还可有头晕耳鸣,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腰膝酸痛,两颧红,睡眠质量差。舌红,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非经期排出大量经血不能停止或在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淡暗,质稀。还可有怕冷,四肢温度低,腰膝酸软,面色暗或有暗斑,精神差,小便色清量多,夜尿多,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形等表现。舌淡暗,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3、血热型
(1)虚热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鲜红,质稠。可伴有脸颊红赤,燥热,失眠,咽干口燥,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睡着以后出汗,睡醒之后汗止),大便干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热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且量多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少量经血,色深红,质稠。还可伴有燥热口渴,喜欢喝冷水,面红,嘴唇红,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等。舌红,苔黄,脉滑数。
4、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混乱且量多或非经期每日不间断排出经血,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还可伴有小腹疼痛、不能按,面色暗,胸胁部胀满或刺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
1、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于,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出血量多或时间较长时可伴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崩漏出血量较多时,应警惕失血过多,应及时拨打120或前往急诊科就诊。
满足以下1或同时满足1、2者应前往门诊治疗。
1、有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血量或多或少,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者。
2、老人、过敏体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常规检查外,还可进行西医的妇科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B型超声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妊娠试验、基础体温测定等检查。
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必要时,还会进行西医的妇科专科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小板计数,明确患者有无贫血情况。
2、凝血功能检测
了解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
3、宫颈细胞学检查
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4、妊娠试验
即血或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可排除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
5、内分泌激素测定
经前测定血清P值,若为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血清PRL与甲状腺功能测定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部分患者根据病情还需要选做诊断性刮宫,以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1、BBT(基础体温)测定
了解卵巢功能。
2、宫腔镜检查
排除宫腔病变。
B型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再结合诊断性刮宫、B型超声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及妊娠试验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中医辨证分型需要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再结合舌、脉特点,做出诊断。
1、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患者可能出现阴道流血,常为不规则出血、点滴出血,与异常子宫出血相似。但异位娠的患者一般有停经史、早期尿或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为阳性。
2、胎漏
胎漏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患者可能出现阴道流血,与异常子宫出血相似。但发生流产的患者有停经史,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为阳性。
3、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 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经间期出血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5、阴部损伤
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且有损伤原因可查者。通过阴道窥诊可帮助做出诊断。
6、生殖器肿瘤
若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怀疑生殖器肿瘤的可能。医生可能会通过阴道窥诊、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方法帮助鉴别。
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纠正贫血;血止住后,调整月经周期或诱发排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出血期间应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分休息。出血量多者,建议卧床休息。
1、脾虚型
固本止崩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姜炭、当归等。
2、肾虚型
(1)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鹿角胶、龟甲胶等。
(2)肾阳虚证:右归丸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鹿角胶、杜仲、当归等。
3、血热型
(1)虚热证:保阴煎加减,常用中药有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等。
(2)实热证: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芩、焦栀子、地黄、地骨皮、阿胶、棕榈、龟甲、牡蛎等。
4、血瘀型
逐瘀止崩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三七、牡丹皮、丹参、阿胶、龙骨、牡蛎等。
固本止崩汤、左归丸合二至丸、右归丸、保阴煎、清热固经汤、逐瘀止崩汤
1、刮宫术
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疑似子宫内膜癌者,刮出物应送去做病理,以明确诊断。
2、子宫内膜切除术
适用于绝经过渡期或激素治疗无效等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优点是微创手术,恢复时间短,术后效果明显;缺点是可能造成闭经,且易误诊,术前需做病理检查。
3、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出血严重、久治不愈且无生育要求者。
可进行针灸治疗,主要包括毫针针刺法、耳针法、皮内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1、毫针针刺法
利用毫针针刺三阴交、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不同证型的选穴配穴及具体操作手法会有所不同。虚证患者还可加用灸法。
2、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肚脐)、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3、皮内针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等。在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入,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4、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等。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5、穴位注射法
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注入中极、关元、次膠、关元俞等穴位。
崩漏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出血期应给予雌激素、孕激素、酚磺乙胺(止血敏)等西药或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中成药进行止血。
崩漏的预后,主要与病因、出血量的多少、治疗调护等有关。
崩漏可致贫血,影响正常的性生活,甚至造成不孕。严重者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状。
崩漏初起,经及时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甚至治愈。但若出血量较大,发病急骤,造成全身虚弱状态,需紧急救治。此外,崩漏日久,迁延不愈,则治疗困难,预后不好。
多数轻症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治疗后,若再次遭到热邪入侵或仍存在饮食不当、情绪失调等情况,则可导致崩漏复发。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宽敞舒适。
2、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可通过静坐、瑜伽等运动配合其呼吸方式放松身心。
患者在家可以做穴位按摩。
1、脾虚型
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脾俞、足三里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2、肾虚型
(1)肾阴虚证: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肾俞、太溪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2)肾阳虚证: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肾俞、命门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3、血热型
(1)虚热证: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太溪、阴陵泉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2)实热证: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行间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4、血瘀证
按摩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太冲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不同证型的患者,饮食宜忌会有所差异。
1、脾虚型
饮食宜偏温,食物以精、细、软为主,可选用山药、茯苓、粳米适量做粥服用。
2、肾虚型
(1)肾阳虚证
应饮食清淡,多食羊肉、韭菜等性质温热的食物,少食用黄瓜、藕、梨等性质寒凉生冷的食物。可服用复原汤。做法: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适量,先煮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去浮沫,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盐即可。
(2)肾阴虚证:多食用鸭肉、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用狗肉、羊肉辣椒等性质辛辣、燥热的食品。可服用芝麻核桃粥。做法:核桃仁(少许,碾碎)、芝麻(少许)、大米适量。煮熟即可。
3、血热型
(1)虚热:饮食宜清淡平和,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大枣、桂圆、山药等,平日可选用熟地、枸杞、山药、粳米适量,一起煮粥食用。
(2)实热:少食或不食辛辣火热之品,如麻辣烫、四川火锅、麻辣香锅、动物内脏、深海鱼油、狗肉、海鱼、羊肉等。应多食用绿叶青菜、百合、荷叶、银耳、莲子等。可使用生地、竹叶做代茶饮泡水。
4、血瘀型
清淡饮食、低脂低盐、多食用山楂、水果及富含纤维素蔬菜。可选用三七粉做代茶饮。
1、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禁烟酒。
1、注意调畅心情,避免精神刺激或过度压力。
2、重视饮食调养,注意饮食均衡和规律。
3、注意经期卫生。
4、积极治疗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月经失调疾病,以免发展为崩漏。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