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
养生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是指各种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引起肠系膜血供中断而导致肠壁营养、功能障碍,肠缺血性坏死。栓子多为心源性或血管源性,少数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
无传染性。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可达80%。
好发于老年人群、孕妇和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由于其他部位栓子形成后脱落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栓子可为心源性、血管源性或细菌栓子。
1、心源性栓子
引起本病的栓子主要来自于心血管,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房颤、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
2、血源性栓子
常见的血管源性栓子来源为主动脉近端动脉硬化,动脉瘤产生的斑块自发脱落或导管操作时脱落的附壁血栓,少数栓子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
3、细菌栓子
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多见于脓肿或脓血症患者。
1、年龄
老年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妊娠
血液高凝状态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现象,更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引起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生。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类急腹症,患者症状常较为急骤,表现为腹部的剧烈疼痛以及典型的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随疾病发展可出现全身症状,甚至出现休克。
1、腹痛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腹痛症状,且症状常为突发。典型的腹痛多呈弥漫性的或位于脐周。起病早期,腹痛呈阵发性,中后期,多为持续性,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常在进食后加重。
2、消化道症状
大多数患者有较强烈的恶性呕吐,半数患者有腹泻。病程后期,有便血和呕吐血性物。
3、其他
病情较重时,患者常有全身中毒症或休克症状。
1、节段性肠缺血坏死
节段性肠缺血坏死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
2、周围循环衰竭
患者可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引起的血管闭塞等原因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1、剧烈腹痛;
2、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
3、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脉搏细弱;
4、休克。
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拨打电话急救处理。
怀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者均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是否接受过其他处理?
4、是否怀孕?
5、您还有什么其他疾病吗?
1、症状严重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这些症状会致命么?
4、应该做什么检查?
5、需要进行手术么?
6、手术治愈之后会有后遗症么?
7、治愈之后会复发吗?
8、需要注意什么呢?
仔细询问病史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白细胞计数、血清酶检查、X线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手术探查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病程早期,腹部软,仅有轻触痛,此与剧烈的腹痛症状不相符,但此时肠鸣音可亢进。后期常出现腹膜刺激征,腹部常可触及包块(肠襻),腹水征可阳性,腹腔穿刺液呈血性,此时肠鸣音多消失,同时伴有全身中毒征和休克征象。
1、白细胞计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程早期患者即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后期常显著升高。
2、血清酶检查
患者血清酶检查常可见淀粉酶升高,可大于正常值1倍;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常可显著升高,若同时伴白细胞明显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者,更有参考价值。此外肠缺血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以及谷草转氨酶也可升高。
1、腹腔镜检查
是本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可较为直观地明确患者病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由于血栓多位于结肠中动脉和第一、二空肠分支远侧,故检查时可见升结肠和除近端部分空肠以外的小肠缺血性改变。
2、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
必要时可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患者抽出血性、浆液性或脓性液体可帮助诊断。
3、手术探查
对于症状超过12个小时的患者,可能需进行紧急手术探查,明确疾病对肠道部位血运的影响,判断有无缺血坏死。
1、X线
腹部立卧位平片虽无特异性,但急腹症时可排除肠穿孔和肠梗阻引起的腹痛。若正位片发现小肠和右侧结肠扩张充气,又自结肠中段起气体突然消失或减少,要高度怀疑本病。
2、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目前诊断本病最主要手段,可帮助判断患者栓子位置。典型的征象是,前后位片可见该动脉起始处3~8cm范围内有内陷新月状征象,在其近端常可见空肠血管分支显影。
3、磁共振血流成像
是一种无创伤性,不需用插管及对比造影剂的血管成像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较为明确地判断患者栓子位置。
4、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仅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近侧端部分,若栓子位于显示段在发病早期即可见异常回声,对于明确患者判断患者发病位置有一定帮助。
医生多根据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患者有无心脏病史和周围动脉栓塞史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初期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时候需对患者进行开腹探查才能进行明确诊断并准确了解患者病情。本病与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及部分急腹症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1、急腹症的鉴别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扭转、肠套叠等急腹症常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状相似,且多起病急骤。医生多需影像学检查或开腹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2、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的鉴别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起病相对缓慢,病程较长,医生多可通过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手段较为容易地鉴别。
对于发生肠系膜栓塞的患者,医生多会立即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并尽快进行手术。还需使用各种抗血栓药物或血管扩张剂,部分药物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本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因此,必须对其处理,改善心功能,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利解除动脉痉挛,改善肠管血供。
1、吸氧。
2、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行胃肠外营养支持。
1、血管扩张剂
常用药物有胰高血糖素、罂粟碱、妥拉苏林等,应用前列腺素1(PGE1)也可取得满意效果。血管扩张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轻症患者局部血运不足的情况。
2、抗凝剂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液凝固,控制患者病情,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3、溶纤药物
促进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力,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引起血栓内部崩解和血栓表面溶解,对于本病的治疗有较大帮助。常用的溶纤药物主要有尿激酶和链激酶。
4、其他
别嘌呤醇、羟嘌呤醇和过氧化物歧化酶等,主要用于预防患者的再灌注损伤。
胰高血糖素、罂粟碱、妥拉苏林、前列腺素、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尿激酶、链激酶、别嘌呤醇、羟嘌呤醇、过氧化物歧化酶
本病患者确诊后多需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尽早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狭窄,重建血运,避免肠坏死,提高生存率,手术方式分为开放式手术和介入手术两类:
1、开放式手术
(1)取栓术:医生直接打开患者腹腔,在直视下将堵塞的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出栓子,解除阻塞。
(2)血栓内膜剥除术:对于直接管腔存在明显缩窄的患者,可行血栓内膜剥除术将狭窄段血管内膜剥离,解除栓塞。
(3)肠切除术:如肠管确已坏死,则需行肠切除术,予以胃肠外营养支持。
(4)自体静脉补片移植:如累及肠管范围广,在取栓并取出远侧血凝块后不能确定肠管是否确已坏死(即使肠管充血紫绀也未必一定坏死)时,若上下段来血满意,可用自体静脉补片移植关闭动脉切口。
(5)搭桥吻合术:累及肠管范围广,在取栓并取出远侧血凝块后不能确定肠管是否确已坏死时,若上段无血或来血很少。可用自体大隐静脉在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做搭桥吻合术。
2、介入手术
(1)导管吸栓术:通过介入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处,吸除血栓,恢复局部血供。
(2)置管溶栓术:通过介入方式将导管植入到肠系膜上动脉,然后通过导管泵入血栓溶解药物,如尿激酶或链激酶,使得血栓溶解。
(3)支架植入术:将球囊送入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处扩张血管,然后置入支架解除血管阻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周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有无延误以及肠管缺血的范围有关。对于高度怀疑的患者迅速地诊断并进行手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造成严重不适。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可迅速进展造成肠缺血坏死,甚至引起全身中毒及休克,快速危及生命。
本病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本病经药物、手术治疗,一般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本病死亡率较高,少数患者可经综合治疗手段痊愈。
轻症患者通常可达到根治。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病情可能迁延,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预防疾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在术后应当注意卫生及活动习惯,尤其是留置减压管患者需要尤为关注。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疾病重,多次收到病重通知,对疾病和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可能心情紧张、畏惧,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当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疏导,保持患者心情舒畅,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也应对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后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对手术和预后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疾病进展。
2、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例如伤口渗血情况,静脉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或血尿、黑便等。
1、规律作息,定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疾病恢复。
3、定期排便,避免便秘。
4、规律性锻炼,肥胖患者适当减重,但应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1、留置减压管者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注意管腔卫生。
2、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但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3、遵医嘱学习正确的咳嗽方式,帮助分泌物排出,避免感染。
4、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脓液等炎症征象,应及时就医。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宜吃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蛋、牛奶等。
2、宜多吃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胃活动,避免便秘。
3、宜食用易消化、清淡饮食。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食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物,忌食发物。
3、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饮用。
4、戒烟戒酒。
5、低盐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腌制食物。
注意少食多餐,饭后忌剧烈运动。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运动及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有一定帮助。
1、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的食物,减脂肪摄入。
2、定期锻炼,改善循环和内分泌。
3、戒烟戒酒。
4、对于明确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可适当使用药物改善血管功能,调节血脂。
5、存在心脏瓣膜病等可能造成血栓形成的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