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瘰疬 疾病别名: 老鼠疮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瘰疬 疾病别名: 老鼠疮 疾病概述: 瘰疬,中医病证,又称老鼠疮。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
养生
瘰疬,中医病证,又称老鼠疮。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外观看起像串起来的珠子。多与情绪及饮食有关。该病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女性,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常常是一处愈合,另一处又出现溃破,日久可形成窦道。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气滞痰凝证(前期)、阴虚火旺证(中期)、气血两虚证(后期)。
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女性。
本病多发于结核病流行的发展中国家。
瘰疬的发病多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所致。
1、情志不遂
情绪抑郁,肝气淤堵,气滞而血,津液停留与经络,日久形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形成瘰疬,或气滞久而化火,火热邪气不断灼烧阴液,阴液被热邪锻炼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而形成瘰疬。
2、饮食不当
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刺激,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湿气内生,湿气停留于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形成痰饮,日久发为瘰疬;辛辣刺激引起胃热,热邪循经而行传至其他脏腑,不断灼伤阴液,阴液被热邪锻炼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而形成瘰疬。
在颈部及耳后触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
1、气滞痰凝证(前期)
结块肿大、大小如豆粒,可出现一个或数个。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证(中期)
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面,红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后期)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继发感染等。
满足下列1或同时满足1、2者,应前往门诊治疗:
1、颈部及耳后出现结核,大小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甚至发生溃破者。
2、老人、过敏体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平日使用过药物、食物调理,请记录下来,就诊时告知医生。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医生先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等手段,初步了解疾病的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结核菌素试验、脓液涂片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等来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做病理学活检。
1、望诊:包括颈部、耳后的局部望诊,舌质与舌苔的特点等。
2、问诊:包括问寒热、问汗、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等。
3、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对起病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
1、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又称结核菌素皮内试验,检查时,患者需保持坐姿并把前臂内侧向上翻。医生会用消毒剂清洁准备检查的区域并保持干燥,而后在皮下注射小剂量的结核抗原(纯化蛋白衍生物,简称PPD)。这种液体在皮肤下会产生一个小肿块。若皮肤测试部位形成一个坚实的红色肿块可能表示患者以前曾感染过结核杆菌,即为阳性。
2、脓液涂片检查
医生取少量的脓液样本,制作成涂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常瘰疬患者的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必要时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可做出诊断,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前期疏肝养血、理气化痰;中期滋阴降火;后期益气养血为主。还可配合外治法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
1、中药方剂
(1)气滞痰凝证(前期)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
(2)阴虚火旺证(中期)
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等。
(3)气血两虚证(后期)
香贝养荣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人参、茯苓、陈皮、当归、贝母、香附、白芍、桔梗等。
2、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为首选药物,口服至临床痊愈2个月为止。其他抗结核药还包括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
3、外用药物
(1)初期
局部肿块处外敷阳和解凝膏或冲和膏掺黑退消敷贴,5~7天换药1次。
(2)中期
多外敷冲和膏。如脓未成熟时,还可改用千捶膏。
(3)后期
溃疡疮面外用七三丹或八二丹,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腐脱新生时,外用生肌玉红膏纱条;脓腐已尽、新肉鲜红时,改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形成空腔,皮肉不能黏合时,采用垫棉法;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药线换药,也可作扩创或挂线手术切开,并继续换药治疗。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香贝养荣汤加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阳和解凝膏、冲和膏、黑退消敷贴、千捶膏、七三丹、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生肌散、白玉膏等
1、少数局限的、较大的、可推动的淋巴结,可考虑手术切除。
2、形成寒性脓肿(又名冷脓肿,虽也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没有红、热等现象)而未破溃者,可穿刺吸脓。
3、寒性脓肿已破溃形成慢性脓性窦道者,需行刮除术。已并发化脓性感染者,需先行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刮除术。
1、针灸治疗
选用翳风、肩颈、肝俞、大椎、膏盲、天井、小海、足临泣、阳辅为主,气滞痰凝证(前期)加章门、太冲、中脘、丘墟等;阴虚火旺证(中期)加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气血两虚证(后期)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
2、拔核疗法
用于肿块日久不内消、病位浅在、体质较好的患者。将白降丹掺于太乙膏上,盖贴结核处,每3日1次,通常结核7~10天可脱落;继之外用生肌散、白玉膏以加速疮口愈合。因所用药物有很大刺激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结块较大而深在、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年老体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瘰疬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通常与起病原因、病情以及治疗等有关。
结核杆菌可播散至其他部位(如骨、关节等),引起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本病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可治愈。只有少数重症者预后较差。
少数患者可能复发。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1、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2、心态放松,适度用脑,学会自我调节,多与朋友聚会,参加社交活动。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生活有规律,居住环境应安静,宽敞舒适。
2、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可通过静坐、瑜伽等运动配合其呼吸方式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患者平时可进行穴位按摩:按摩翳风、肩颈、肝俞、膏盲、足临泣、阳辅为主,气滞痰凝证(前期)加太冲、中脘、丘墟等;阴虚火旺证(中期)加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气血两虚证(后期)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饮食宜清淡,多食用优质蛋白质和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奶类。
2、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B、C、D的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
3、气滞痰凝证(前期)者可选用陈皮、佛手做代茶饮;阴虚火旺证(中期)者选用生地、菊花、麦冬做代茶饮;气血两虚证(后期)者可选用适量山药、大枣、党参、当归、粳米煮粥服用。
禁油腻、海产、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1、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平常注意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接触结核病人时,要佩戴口罩、室内勤通风、并做好消毒。
4、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接种结核病疫苗,即卡介苗。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