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器质性精神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organic mental disorder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器质性精神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organic mental disorder 疾病概述...
养生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前者常称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由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引起的,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障碍等。具体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患者可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具体表现与患者病情有关。器质性精神障碍可通过多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根据原发疾病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不会传染。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的好发人群结论,对脑组织影响大的疾病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可能较高。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具体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疾病引起脑组织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
1、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病:阿尔兹海默病(AD)并发感染、缺氧等。Lewy体痴呆时的急性发作。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
(3)外伤性:急性外伤后精神病。
(4)感染性:脑炎,脑膜炎,HIV感染,亚急性脑膜血管型梅毒,疹病,链球菌感染,败血症,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斑疹伤寒,脑型疟疾,锥虫病,风湿性舞蹈病。
(5)血管性:急性脑血栓形成或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6)癫痫性:复合性部分发作,持续小发作,发作后状态。
(7)代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癌症间接影响,血紫质症。
(8)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黏液水肿,Addison病危象,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糖尿病性昏迷前期,低血糖。
(9)中毒性:震颤性谵妄,苯二氮卓类和其他镇静药(包括戒断),水杨酸盐中毒,大麻,处方用药(抗帕金森药物、东莨菪碱、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如铅、砷、有机汞化合物、二硫化碳等)。
(10)缺氧性: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消化道出血,一氧化碳中毒,麻醉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Wernicke脑病)、烟酸(糙皮病,急性烟酸缺乏性脑病)、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
2、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血管性痴呆,Lewy体痴呆,额颞叶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进行性核上麻痹,进行性多发局灶性脑病,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线粒体肌病等。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
(3)外伤性:外伤后痴呆。
(4)感染性:HIV伴发的痴呆,麻痹性痴呆,慢性脑膜血管型梅毒,亚急性与慢性脑炎。
(5)血管性:脑血管病,“腔隙状态”。
(6)癫痫性:癫痫性痴呆。
(7)代谢性:尿毒症,肝病,癌症间接影响。
(8)内分泌:黏液水肿,Addison病,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低血糖。
(9)中毒性:Korsakoff综合征,镇静药、锰、二硫化碳中毒。
(10)缺氧性:贫血、充血性心衰、慢性肺部疾病、麻醉、一氧化碳中毒、心搏停止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表现与原发疾病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
谵妄常急性起病,少数患者可见某些前驱症状,如倦怠、焦虑、恐惧、对声光过敏、失眠、噩梦等。认知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降低、理解困难,以及意识清晰度下降到意识模糊、谵妄,直至昏迷。早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或出现思维混乱,记忆能力减退或出现记忆错误。通常有定向障碍。感知障碍表现为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常带有恐怖性。情感反应早期多表现为轻度抑郁、焦虑、易激惹,病情严重时,情感相对淡漠,有时表现焦虑恐惧、激越。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抑制、反应迟钝,甚至呈现亚木僵状态;多数呈现兴奋骚动不宁;若出现恐怖性视幻觉或错觉时,可出现逃避或攻击行为。
(2)痴呆
①认知功能缺损:记忆障碍是痴呆最早出现的症状。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等智能的障碍也是痴呆的主要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与记忆障碍密切相关。轻度痴呆患者,智能障碍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一般无明显损害;中度患者只能做简单的家务,其他都需家人督促和照料;重度患者其智能障碍严重,生活不能自理。
②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痴呆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程度,与其认知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痴呆的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缺损较轻,仅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一般无明显损害,但职业能力有明显下降,工作效率下降,例如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难以完成过去容易完成的报表,记不住周围同事的姓名等。对事物缺乏兴趣,容易疲劳,回避复杂的工作和任务。随着痴呆的进展,记忆障碍日益严重,智能的进一步衰退,可出现定向障碍,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不能料理等。
③行为和精神症状:痴呆的早期,患者对自己认知功能的减退有一定的自知力,而出现焦虑、沮丧和苦恼,此时常可出现消极意念。后期患者则呈现情感淡漠、幼稚、愚蠢性欣快和哭笑无常等。人格障碍出现较早,表现为人格改变或原先人格特征的释放,变得不爱清洁、不修边幅、暴躁易怒、自私多疑等。
(3)遗忘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期接触过的人名、地名和数字最易遗忘,为了弥补这些记忆缺陷,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患者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保持完好,常可伴有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严重记忆缺损的患者常有定向障碍,特别是对时间地点定向不能辨别,但罕见有自我定向障碍。患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亦难以回忆新知识,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病程中。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以及情绪不稳或脆弱,常伴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昏、感觉过敏及虚汗、心悸、食欲差等躯体不适感。
(2)意识障碍综合征
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驱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起病急骤,症状鲜明,病期较短,症状可随躯体疾病好转而恢复;或随躯体疾病的迁延而转为慢性状态,意识障碍轻者呈意识模糊、嗜睡,重者可出现错乱状态、谵妄状态甚至昏迷。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出现情感障碍,常见器质性抑郁、器质性躁狂。
(4)痴呆综合征
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全面受损,以智力减退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减退和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5)遗忘综合征
是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力相对良好,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和虚构。
(6)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各类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以及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由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行为、情感、意识等多种异常,可能进一步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学习、工作能力丧失,失去社会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发生跌倒、外伤等,引起相应组织损害。
1、情绪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幻觉。
2、伴健忘、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可到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1、 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 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着宽松易于暴露胸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发作频率怎么样?
2、这些精神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缓解和加重吗?有没有什么诱因?
3、最近一次发病的情形是怎样的?能否描述一下详细过程?
4、家庭中有没有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亲属?是什么疾病?
5、您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有没有亲密的朋友?朋友对您评价怎样?
6、您的母亲妊娠的时候有没有过异常?妊娠期有没有服用过一些药物?
7、您是否患过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心脏疾病或肝肾疾病等重要疾病?
8、您以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么?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我是得了精神疾病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接受怎样的治疗?
4、这个病有什么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如何预防、避免今后的复发?
7、如果还有其他疾病,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平时在家应该注意什么?饮食上有没有禁忌?
9、需要多久复查一次?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智力检查、精神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生会初步检查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寻找可能的病因。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等多种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判断可能的原发疾病。
1、精神评定量表
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2、智力检查
医生可通过智力检查了解患者的智力情况。
3、精神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多种精神检查,检查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有助于医生诊断。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检查患者头部有哪些异常改变,还可以了解患者其他组织存在哪些病变,有助于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既往的疾病病史或是外伤经历等,了解患者症状与原发疾病的关系,询问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智力检查、精神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通过多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同时要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去除病因。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1、抗精神病药
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三氟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二苯氧氮平类(五氟利多)、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等。
2、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其他杂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5-HT再摄取抑制剂等(氟西汀)。
3、抗躁狂药或情感稳定剂
碳酸锂、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新型抗躁狂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4、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地西泮、阿普唑仑)类、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其他抗焦虑药等。
5、中枢神经兴奋药
苯丙胺类及其他。
6、抗惊厥药物
卡马西平等。
氯丙嗪、奋乃静、三氟噻吨、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异丙烟肼、丙米嗪、阿米替林、马普替林、氟西汀、碳酸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地西泮、阿普唑仑、普萘洛尔、卡马西平
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与原发疾病情况、治疗时机有关。如果原发疾病得到较好控制,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精神障碍可能疗效不理想,原发疾病可导致患者死亡。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完全丧失,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能疗效较差,无一致定论。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减少并发症、维持认知等有积极作用。尽可能不到危险场所,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刺激,调畅饮食。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卡马西平:会加重失神和肌痉挛发作。
(2)阿米替林、丙米嗪:初期会有抗胆碱能反应,如多汗、口干、视物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是嗜睡、震颤等。有心脏病者禁用。
(3)氟哌啶醇、硫利达嗪:锥体外系反应较重,如肌张力障碍、痉挛、吞咽困难、静坐不能等。用药期间不宜高空作业、驾驶车辆。帕金森病患者禁用。
(4)丙戊酰胺:早期常有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乏力等。有肝损害,需要定期每2个月复查肝功。肝病、肾病患者慎用。
(5)许多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氯丙嗪)及抗抑郁药(如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均会降低癫痫阈值引起癫痫发作,所以需要家属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2、切忌自行增减药物,若必须增减药物需遵医嘱。鼓励患者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患者发作控制后,一般仍坚持服用半年以上,病程长者则必须长期服用,不能随意更换。
1、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劳逸适度,增强体质。
2、对有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患者,应加强管理和教育,进行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等康复措施,鼓励患者做适当的劳动、参加文娱活动,鼓励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综合以上可以提高病人情绪,锻炼劳动能力,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
3、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最大限度改善精神症状。
4、家庭日常保持氛围的和谐,有助于患者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
5、患者不宜做驾驶工作、高空工作,不宜骑自行车,以免发生意外。
1、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要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2、复查的时候可能会做头部MRI来判断疾病恢复的情况。
1、预防感染
遵医嘱按时让患者服用抗感染药物,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手术并发症监测
手术结束后72小时内,家属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是否平稳,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会复查头颅MRI,以监测有无出血、水肿或脑梗塞,复查脑电图以评估患者脑功能的损害程度,需要家属陪同。
3、术后活动管理
麻醉未清醒前平卧,头转向健侧。清醒后可取头高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档。保证睡眠充足,如果能下床走路时,可以每日散步2次,一次15分钟左右。对于频繁发作的重病人,家属、护工应帮助使其侧卧,经常翻身,防止形成褥疮。
4、术后饮食护理
需根据个人情况询问主管医生或护士。一般术后1~2天给流食,以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暂不能进食者,给予补液和肠内营养。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调整就餐时间,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2、饮食宜清淡,同时宜进食松软、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素菜,或经常选用山药、薏米、赤豆、绿豆、小米等健脾化湿之品煮粥食用。
3、平日尽量选择营养丰富、患者喜欢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1、忌烟酒,减少摄入咖啡、茶、辣椒等有刺激性或引起兴奋的饮料和食物,以免降低药效或加重病情。
2、忌过冷过热食物的刺激,少食肥甘之品,避免摄入油炸食品、甜食,以减少痰涎的滋生。
3、精神类疾病患者的饮食还需注意一点,因病人的进食缺乏自控,容易造成暴饮暴食或营养不良,需要家属进行一定的监督关爱。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器质性疾病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改善本病预后。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