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 疾病别名: 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
养生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等。本病临床常见,主要发生于左髂总静脉,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中20~40岁的女性占全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85%。经合理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
本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无症状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该类型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存在髂静脉压迫。
2、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1)该类型的特点是下肢静脉倒流性和回流障碍性。
(2)其临床体征分级用C(0~6)表示
①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
②C1:网状静脉。
③C2:静脉曲张。
④C3:静脉疾病引起水肿。
⑤C4: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视诊及脂质硬化。
⑥C5:皮肤改变合并溃疡。
⑦C6:皮肤改变合并活动性溃疡。
3、深静脉血栓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严重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加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肢可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深静脉血栓发生脱落引起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本病无传染性。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但因部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无任何症状,且存在地区差异、种族差异、诊断标准不一情况,故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的发病率。
1、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2、20~40岁的女性占全部髂静脉综合征患者的85%。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产生的基础,是右髂总动脉和左髂总静脉在各自起始部位的特殊解剖关系。除此以外,静脉腔内异常结构、继发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也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产生有关。
1、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
(1)左髂总静脉或多或少被腰骶椎的生理性前凸推向前方,同时又被跨越于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向后方,使其处于前压后挤的解剖位置。
(2)当人体直立而腰骶部高度前倾时,生理性前凸加剧使压迫更加明显;当人体处于坐位时,压迫得以缓解或消失。
(3)偶尔左髂总静脉的压迫还可来源于低分叉的腹主动脉、扭曲的左髂总动脉、膀胱肿瘤、异位肾脏等。
2、静脉腔内异常结构
由于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及腰骶椎紧密接触,以及动脉搏动使静脉壁反复受刺激,引起静脉的慢性损伤和组织反应,导致静脉腔内产生静脉壁粘连、静脉腔内隔膜、嵴等异常结构。
3、继发血栓形成
(1)在髂静脉受压和腔内异常结构存在的基础上,如患者存在手术、分娩、外伤、长期卧床等情况时,会诱发患者产生继发静脉血栓。
(2)继发静脉血栓形成后,进一步发生炎症和纤维化,使髂静脉由部分阻塞发展为完全阻塞。
(3)由于压迫和腔内异常结构的存在,髂静脉血栓形成后很难再通,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4、侧支循环开放
(1)侧支循环是指血管主干近侧分支和远侧分支之间形成的血管网。正常状态下侧支循环处于静止状态,不起作用;但当主干血管发生阻塞时就活跃起来,承担部分血流循环的任务。
(2)髂静脉受压造成的静脉回流障碍,部分可通过侧支循环建立,承担部分髂静脉的血流循环任务。
(3)某些青年患者因侧支循环大量开放,可使卵巢静脉、子宫旁组织和子宫静脉充血扩张,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的,部分患者由于髂静脉病变程度轻而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等静脉回流受阻的临床症状。
1、长期静脉高压产生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从而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等静脉淤血症状。患者还可出现下肢酸胀、沉重、疼痛等不适。
2、左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急剧加重,并出现胀痛、肢体发热及下腹和大腿浅静脉代偿性扩张。肢体肿胀可长期持续存在,下肢浅静脉逐渐曲张,严重时小腿可能会出现皮下硬结、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
3、因侧支循环大量开放可能会使盆腔脏器充血,引起女性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症状;部分男性患者可以表现为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致使继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血栓脱落,沿着血管走行至肺,造成肺栓塞,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1、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溃疡等表现。
2、出现皮下硬结、小腿色素沉着。
3、下肢逐渐出现静脉曲张情况。
4、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等情况时,可及时去血管外科就诊。
1、就诊前应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如条件允许,可先行网上预约挂号,减少排队时间。
2、着宽松衣物,以免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建议携带相关就诊病历、检查报告、用药单等。
4、若近期服用药物或长期规律服用某种药物,请携带药盒或将药盒拍照存在手机上,方便医生了解病情。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的不是症状大概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近期有没有做过手术?什么时间做的手术?
5、您近期有过局部外伤情况吗?
6、您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不动或者坐着不动吗?有没有经常变换姿势呢?
7、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9、您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10、您平时吸烟、喝酒吗?量大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能治好吗?
2、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要截肢吗?
3、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怎么才能避免复发?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下肢皮肤溃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状态,如果怀疑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医生会建议患者完善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磁共振(MRI)、髂静脉造影和血流动力学分析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1、视诊
医生会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或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等表现。
2、触诊
医生会检查肢体肿胀程度,以及有无触痛等情况。必要时还会对关节、肌肉等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肌力、肌张力降低或增强,关节活动障碍等表现。
1、超声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无痛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检查中。通过检查可见狭窄段髂静脉前后径减小、左右径增宽、远端静脉血流速度减慢甚至血栓形成等。但由于髂静脉位置较深,容易受肠道气体、腹壁脂肪等影响,敏感度较低。
(2)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新方法,在髂静脉狭窄的诊断中,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可高达90%。它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血管腔的直径、周长、病变的长度,可以准确判定血管狭窄的程度,对治疗也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是该检查操作困难,且费用昂贵。
2、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
CTV检查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广泛,其操作方法主要是在患者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再通过CT检查呈像,CTV检查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髂静脉受压处可出现弧形压迹、管腔前后径减小、左右径增宽、造影剂排空缓慢等情况。
3、磁共振(MRI)
MRI检查对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与CTV检查类似,但MR检查不用注射造影剂,且没有辐射,可应用于孕妇、肾衰竭的患者。
4、髂静脉造影和血流动力学分析
髂静脉造影被誉为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金标准,是通过往患者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并在X线照射下显影来了解疾病的情况。本病患者髂静脉造影表现为髂静脉受压后管腔左右径增宽、前后径减小、侧支循环形成、造影剂排空缓慢等。进一步在静脉造影时对狭窄处的髂静脉进行压力测量,压力梯度在运动时>3mmHg和休息时>2mmHg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目前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静脉造影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被检部位的真实情况,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由于长期静脉高压产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此时通过临床表现难以与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相鉴别。但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流可双向流动,且有静脉瓣反流信号,可资鉴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早期治疗方法或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而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解除髂静脉压迫,改善下肢静脉循环。
通过抬高患肢、进行踝关节及小腿的无张力运动、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充气加压治疗等可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者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的症状。
1、静脉活性药物
静脉活性药物能够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缓解患者下肢酸胀、沉重、疼痛和肿胀等症状。静脉活性药物包括黄酮类(如地奥司明片)、七叶皂苷类(如七叶皂苷钠)、香豆素类(如草木犀流浸液片)等。
2、抗凝药
常用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下肢血栓。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地奥司明片、七叶皂苷钠、草木犀流浸液片、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1、静脉成形术
局限的髂总静脉阻塞可以行静脉切开、异常结构组织切除。但是这一类型手术不能解除压迫,不能消除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不良因素。
2、静脉转流术
针对存在血栓和(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双股间的静脉交叉转流术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一类手术在术后有移植物血栓产生的风险。
3、髂静脉松解和衬垫减压术
适用于左髂总静脉受压而腔内正常的患者,经过手术后患者静脉受压可被解除。
4、髂动脉移位术
右髂总动脉移位是另一种解除髂静脉压迫的方法,但是该手术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5、介入治疗
近期发展起来的静脉内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对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其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方法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患者术后应长期随访,观察支架是否脱落及髂静脉的通畅情况。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但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患者多可活动较好的治疗效果,髂静脉压迫情况可获得改善,一般预后良好。
1、本病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影响美观外。
2、患者有时可出现下肢肿胀、溃疡、疼痛等不适,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3、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肺栓塞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本病经规范、合理治疗后,患者病情可得到良好改善,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
暂无大样本研究。
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根治。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1、心理特点
(1)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会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症状,影响美观,患者会产生自卑、苦恼等心理。
(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使产生烦躁、消极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多与医生交流了解治疗情况,以缓解对疾病所产生不良心理,保持良好心态,同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及有利性,积极配合治疗。
(2)家属应当多鼓励、安慰患者,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并引导患者正视自身疾病,树立治疗信心。
1、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
2、用药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1、避免长时间久站或久坐。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分休息、睡眠。
3、穿宽松衣物,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4、病情允许时可适度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
5、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可经常为患者翻身,并按摩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仍存在髂静脉压迫再发、血栓形成及支架脱落的风险,应定期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情况。
遵医嘱定期复查,每次可能需行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了机体解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1、术后遵医嘱定期换药,防止切口感染。
2、注意伤口局部包扎情况,防止敷料松脱、移位。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的温度、皮肤颜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术后在医生指导下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通常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但有时机体继发血栓可能会加重病情,因而可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来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淤滞,同时还应保证均衡饮食,以满足机体所需。
1、多食用低脂、低盐的食物以免血液黏稠度升高。
2、调整饮食时间,规律进餐。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4、可适当吃鸡、鸭、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以维持身体营养需求,也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1、禁烟酒。
2、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3、少吃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
1、日常生活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可定时适当活动。
2、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均衡、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肥胖。
4、避免长期穿过紧的衣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