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视盘水肿 疾病英文名称: optic disc edema 疾病别名: 视盘肿胀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视盘水肿 疾病英文名称: optic disc edema 疾病别名: 视盘肿胀 疾病概...
养生
视盘水肿(optic disc edema)又称视盘肿胀,是视盘的一种充血水肿隆起状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某些全身疾病、眼球疾病及眼眶疾病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病情严重者可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视盘水肿包括非炎性及炎性两种情况,前者多见。我国曾将由于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视乳头继发性水肿专称为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均称为视盘水肿。但近年的医学教材中,常将视乳头水肿与视盘水肿统一论述。
根据视盘水肿发生速度及临床形态,将视盘水肿分为早期型、进展型、慢性型和萎缩型。
无传染性。
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
视盘水肿主要由颅内压增高、眼球疾病、眼眶疾病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引起。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视盘水肿最常见的原因。可为良性高颅压,也可是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但需注意,如果患者一眼为视神经萎缩或发育不全,在颅内压升高时不会发生视盘水肿,临床上可表现为单眼的视盘水肿。
2、全身性疾病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常发生视盘水肿,如急进性高血压、慢性糖尿病、肾炎、严重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肺气肿、某些右心衰竭患者、高原病等。
3、眼眶疾病
不少眼眶疾病可引起视盘水肿。如眼眶肿瘤、眼眶炎症及脓肿、眶内寄生虫、眼眶内囊肿、眼眶内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一般由眼眶疾病引起的视盘水肿多半系单侧发生,只有极少数的双侧眼眶疾病才引起双侧视盘水肿。
4、眼球疾病
局限于眼球本身的一些眼病也常发生视盘水肿。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神经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葡萄膜炎以及眼外伤或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等,均可引起视盘水肿。此外,假性视乳头水肿患者可能因视盘形态异常造成视盘拥挤,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引起真性视盘水肿。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是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早期视力正常,可有短暂、一过性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少见。急性严重或慢性视盘水肿可发生视野缺损及视力严重下降。
1、视物模糊
视物模糊可为短时间内发生,但很快完全恢复,一天中可发生数次。发生时可无明显诱发因素,也可因突然的体位改变或轻压眼球出现。大多数视盘水肿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
2、视野缺损
呈持续性,提示视盘周围有出血渗出,常随视盘水肿的进展进一步而加重。
3、色觉减退
常出现在视盘水肿晚期,辨认颜色的能力下降,提示视力完全恢复可能较小。
4、阵发性黑曚
表现为突然感到眼前发黑,眼睛视物时看不见或看不清物体。每次发作为时短暂,大约持续几秒钟到1分钟左右,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以上者极为少见。每天发作次数不定,发作以后视功能完全恢复。常见于视盘水肿程度较重,持续较久者,多发生在转动眼球时,又称注视性黑矇。
5、耳鸣
在无外部声源时,感受到无意义的声音,呈搏动有节律的响起,可为刺耳的尖声或低低的刮风声。
根据视盘水肿发生速度及临床形态,有不同分类。临床上常分为早期型、进展型、慢性型和萎缩型。
1、早期型
视盘充血,可有视盘附近的火焰状小出血,由于视盘上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水肿混浊,使视盘上下方的边界不清。
2、进展型
双侧视盘水肿充血明显,通常有火焰状的出血,神经纤维层梗死的棉绒状改变,黄斑部可有星形渗出或出血。
3、慢性型
视盘呈圆形隆起,视杯消失,出现闪亮的硬性渗出表明视盘水肿已数月之久
4、萎缩型
视盘色灰白,视网膜血管变细、有鞘膜,可有视盘血管短路,视盘周围及黄斑的色素上皮改变。
视盘水肿若未经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眼部问题,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色觉障碍和视野向心性缩小等,如行颅内压减压术,有可能导致视力突然或逐渐丧失的危险。
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复视、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视野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来明确疾病情况及病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病史询问,初步了解疾病情况。
对于可能由甲状腺相关疾病、糖尿病或贫血等疾病引起的视盘水肿,医生可通过血常规、血糖、血生化、电解质、免疫项目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脑脊液检查:若CT及MRI结果不能解释视盘水肿原因,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该检查可测量脑部和脊髓中的脑脊液压力。对脑脊液样本的进一步检测有助于诊断感染或肿瘤。
1、视野检查
生理盲点扩大是视盘水肿早期最常见的视野改变,但不同占位病灶和病因,视野缺损形态不同,也可有弓形暗点或鼻侧阶梯,中心暗点,偏盲类缺损。随病情发展,视野缺损加重,晚期多有周边视野缩窄,向心性缩小。
2、检眼镜检查
早期视盘水肿可能不对称,边界模糊,往往遮蔽血管,可伴神经纤维层水肿。
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集中光源照亮检查部位,可清楚显示眼底的微小病变。用于观察眼底及视盘的微小血管病变、出血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评估。
1、B超检查
B超测定视神经直径对早期诊断颅内高压有重要意义。
2、CT、MRI(核磁共振)检查
CT结合MRI可发现、定位颅内肿物、脑积水、眼眶占位性病变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一定的价值,在动脉期可见视盘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有着极明显扩张,尚可见微动脉瘤。荧光素渗漏使视盘及周围着色呈强荧光,但造影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造影后期视盘边缘可轻微染色,视盘呈一片边界不清的朦胧状强荧光区。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无变化不能排除最早期视盘水肿。
典型的视盘水肿根据临床表现和眼底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病因诊断常需结合头颅或眶部CT、MRI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1、假性视盘水肿
常见于视盘玻璃膜疣,其视盘小、不充血,血管未被遮蔽。往往有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B超检查易于发现被掩藏的玻璃膜疣。
2、视盘炎
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视力严重下降,常为单侧,有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色觉减退,眼球运动痛。视盘隆起度多不超过3D,眼底出血及渗出不如视盘水肿常见。
3、视盘血管炎
多为40岁以下健康青壮年单眼受累,无痛性视物模糊,视力一般正常或有轻度下降,明显视盘充血水肿,视盘及其邻近区域可有出血及渗出,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显示静脉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视野除生理盲点扩大外,周围视野多正常。预后较好,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佳。
4、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水肿多较轻,多为单眼,突然发生,有典型的视野缺损。
5、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常发生在10~30岁男性,开始为单侧,很快发展为双侧。迅速的进行性视力丧失,视盘充血伴有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发生视神经萎缩。有典型的视野缺损,中心暗点。
视盘水肿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轻症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治疗。对伴有严重头痛及有视神经病变,脱水剂等治疗无效可选用减压术或分流术,特别是大脑假瘤、手术时釆用VEP监测可预防视功能受损。
1、高渗脱水剂
常见的脱水剂有甘露醇、复方甘油、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这类药物可以减少颅内体液含量,快速改善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能够及时缓解病情,减少视力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2、糖皮质激素
如能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视盘血管炎视盘水肿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取得良好效果。如泼尼松等。
甘露醇、复方甘油、地塞米松、呋塞米、泼尼松
1、视神经鞘减压术
又称视神经开窗术,是治疗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性视盘水肿的一种有效手术治疗手段。该手术属于对症治疗,通过将视神经鞘膜切开或切除,使鞘内脑脊液经此引流,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适应证:主要为病因不明或病因不能解除,有严重头痛内科对症治疗无效,而视功能又有进行性损害倾向的颅内压增高性视盘水肿。如有频繁的一过性黑朦发作,提示其视功能处于濒危阶段。若行视神经鞘减压术,术中应采用VEP监测,以防止视力突然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2、脑脊液分流术
该手术属于对症治疗。通过将脑脊液引导到腹腔、心房等部位,直接控制颅内压。进行该手术后,患者可以长期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3、颅内血肿引流术
该手术是在血肿附近的表面开颅,用引流管导出颅内出血。该手术属于病因治疗,通过解决颅内血肿,恢复颅内压,治疗视盘水肿。
4、脑瘤手术
该手术属于病因治疗,切除颅内的肿瘤,即可去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缓解颅压高的症状。
视盘水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视盘水肿可逐渐加重,视力障碍发生较晚。然而长期严重的视盘水肿的预后很差。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等到视网膜动脉狭窄、鞘膜形成或视盘变得苍白,患者的视神经损伤将不可逆转,导致视功能障碍覆盖到视力、色觉、视野等各个方面,甚至可造成失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尽早治疗。
若病因及早去除,视盘水肿可于1~2月内消失,预后良好。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过积极治疗,可得到控制。
如果治疗及时,视神经损伤轻微,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治疗不彻底,可能再次复发。
视盘水肿的患者应特别需要注意手术之后的护理。
患者因疾病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特别是病情较重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家属应多陪同患者,加强与患者交流,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严格遵医嘱用药。
1、保证充足的睡眠。
2、环境以安静舒适为宜。
3、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
使用脱水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儿童。
1、视神经鞘减压术患者,术后3月内应每月定期复查,复查视力和眼底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2、脑脊液分流术患者,术后一周内应复查头部CT,明确颅内脑脊液分流管位置,是否有颅内出血等情况。
3、脑瘤手术和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术后应遵医嘱复查脑部CT,明确脑内肿瘤或血肿是否有残余。
1、视神经鞘减压术患者,可能在术后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般会在术后1~2月内自行好转,若并发症一直未好转,患者需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脑脊液分流术患者,需注意不要压迫到有引流管经过的身体部位;每次调整引流泵阀门压力后,要详细记录,并在复诊时向医生说明。
3、脑瘤手术和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需注意卧床时选用侧卧位,以防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待患者自麻醉状态清醒、血压平稳后,需稍稍抬高床头,以便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
若患者病情较重,视功能受损严重,则日常生活需有人陪同,以防因视力不佳而发生意外伤害。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辅助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1、视神经鞘减压术患者,应食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玉米、胡萝卜等。
2、脑脊液分流术患者,术后8小时可进食少量水,饮水若无不适,可进食少量流食,如米汤、豆浆等。待正常排便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脑瘤手术和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绿叶蔬菜、香蕉等。患者需多喝水,促进大便通畅,避免引起因便秘导致脑内压升高。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视盘水肿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体质。具体如下:
1、积极治疗脑肿瘤、肺气肿、视神经炎等可能引发视盘水肿的疾病。
2、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随时监测,当发现血糖异常升高或出现视力改变等状况时及时就医。
3、膳食结构合理,避免暴饮暴食。
4、平时应注意进行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