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阴虚 疾病别名: 心阴不足、心阴亏虚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心阴虚 疾病别名: 心阴不足、心阴亏虚 疾病概述: 心阴虚又称心阴不足、心阴亏虚,是指心...
养生
心阴虚又称心阴不足、心阴亏虚,是指心脏阴液不足,不能维持心的功能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多因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情绪因素等导致。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口舌生疮、面色深红等。中医认为,血属阴,故心阴虚常与心血虚伴随出现。见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心神经官能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多种神经官能症等。
无特殊人群。
本病主要是由于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情绪因素等导致。
1、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耗伤心神,导致心气血的损伤,日久而出现心阴不足。
2、久病体虚
长期患病,不断耗损心之气血,日久则出现心阴不足。
3、情绪因素
心情抑郁,使得体内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进而出现心阴不足。
本病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中烦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夜间出汗);面色深红、口渴咽干、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
心阴虚者随着病情演化,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
舌诊可发现舌红少津,脉诊可发现脉细数。
医生会根据望、闻、问、切四诊的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确定诊断。在诊断心阴虚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与心血虚进行鉴别。
心阴虚需要与心血虚进行鉴别:二者均有心悸、失眠多梦的症状。但心血虚兼有眩晕、健忘、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弱等;而心阴虚兼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心阴虚的治疗原则是滋阴养心,主要治疗方法为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
1、方药
天王补心丹加减,包括生地、天冬、玄参、远志、茯苓、朱砂等中药。
2、中成药
天王补心丹,兼有阴虚火旺者可使用朱砂安神丸。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私自去药店购买服用。
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医生可用毫针针刺相关腧穴,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配穴。常用穴位包括心俞、郄门、内关、神门、厥阴俞、膻中、肾俞、太溪等。
心阴虚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能否解除致病原因、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心阴虚若未能及时干预治疗,随着病情演化,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病通常预后较好,病情较轻者,经及时诊断并治疗,一般恢复良好,甚至可治愈。而重症患者病程较长,通常治愈困难。
多数轻症患者经过治疗调理,可获得治愈。
治疗后,若患者仍存在过度劳累、情绪失调等情况,则可能再次出现心阴虚。
日常应避免过度用脑,要放松心态,劳逸结合。
1、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放松心态,适度用脑,不可过于劳心费力。
1、生活有规律,不要熬夜。
2、居住环境应安静,注意保暖,应随季节变化加减衣物。
3、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可通过静坐、瑜伽等运动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可进行穴位保健,按摩心内关、神门、太溪、阴陵泉等穴位,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应多食用青菜、银耳、莲子等滋阴清热的食物。
2、平日可用银耳、莲子适量,加白糖,做银耳莲子羹,煮熟服用。
3、可用莲子配白茯苓、淮山药、糯米、白砂糖,蒸熟成糕食用。
忌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1、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
良好的生活管理对心阴虚的预防很重要。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平时要适当进行锻炼,选择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力所能及地做好日常工作。
4、积极治疗原发病。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