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瘤 疾病英文名称: blood tumor 疾病别名: 红丝瘤、血痣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血瘤 疾病英文名称: blood tumor 疾病别名: 红丝瘤、血痣 疾病概述: 血瘤...
养生
血瘤(blood tumor)又称红丝瘤,是因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特点是肿块生于血管而皮色鲜红或紫暗,范围局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触之如海绵状。中医认为血瘤发病多与火邪为患密切相关。预后一般良好,范围广泛者难以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1、心肾火毒
主要表现为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面红口渴,口舌生疮,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肝经火旺
主要表现为多发于头面或胸胁,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红色,易出血;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数。
3、脾失统血
主要表现为瘤体不大,边界尚清楚,表面紫红色,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
本病一般无传染性。
多见于婴儿和儿童。
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血瘤的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受损相关。
1、情志所伤
长期情绪抑郁或恼怒,损伤肝脏,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日久化火,必然影响血液的运行,肝火与阴血搏结而形成血瘤。
2、脏腑功能受损
若正气不足,脾气亏虚,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失常,血液可以离开经脉;脾胃亏虚,运化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职,水湿凝聚生痰,离经的血液与痰相互搏结而成血瘤。
3、饮食不节
平时过度偏食辛辣刺激食物、肥腻的食物,或者过甜、过咸的食物,脾胃功能受损,运化食物和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水湿凝聚生痰,痰浊聚集而成肿瘤。
4、感受外邪
(1)禀受父母肾中伏火引动心肝之火,迫血妄行,复感外邪,相搏而瘀结成瘤。
(2)过于劳累,可耗伤肾阴及津液,肾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亢盛,煎熬阴血,迫血妄行逸出经脉,复感寒湿之邪,凝聚成瘤。
血瘤以肿块生于血管而皮色鲜红或紫暗,范围局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触之如海绵状为主要特征。
1、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部分血瘤破溃后可继发感染,甚至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若患儿出现嗜睡、烦躁、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若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
2、或出现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
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需要到中医科、皮肤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血管造影检查,建议空腹6个小时左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皮肤上有没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或出现质地柔软、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发热、饮食减少等?
3、患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有偏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大量饮酒的习惯?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需要做西医的X线检查、B超检查、CT、核磁共振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肿块的部位、颜色、神态、面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以及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以及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肿块的软硬、活动度及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B超检查或X线检查
对于位置比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超声检查、Ⅹ线检查等确诊。
2、CT、核磁共振
如果是海绵状血管瘤对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有损害,或者引起了并发症等,可通过检查了解血管瘤的危害程度。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肿块生于血管而皮色鲜红或紫暗,范围局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触之如海绵状等临床特征,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此外需要与血痔加以鉴别。
1、常见于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婴幼儿。
2、好发于头、面、颈、躯干部。
3、毛细血管瘤表现为鲜红色比较清楚的分叶状小肿块,质软,表面光滑,似草莓样,压之褪色。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隆起的质地柔软而有弹性的肿块,呈淡蓝色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如海绵状。
血痣
血痣的大小不一,多数皮损局限在3cm内,手指压迫检查时其色泽和大小无明显变化,应与毛细血管瘤鉴别。
瘤体局限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血管瘤的外用中药多为具有腐蚀性作用的药物,使用时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深浅不同而用药。
口舌生疮的患者,可加用淡竹叶、玄参。
1、心肾火毒
(1)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黄连、知母、贝母、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蒲黄、地骨皮、甘草、地榆、槐花、天花粉。
(3)中成药:犀角地黄丸、水牛角解毒丸。
2、肝经火旺
(1)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2)常用中药: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川芎、生地黄、青皮、芦荟、昆布、黄连。
(3)中成药:丹栀逍遥丸、当归芦荟丸。
3、脾失统血
(1)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
(2)常用中药:陈皮、贝母、香附、乌药、当归、白术、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党参、木香、甘草等。
(3)中成药:归脾丸。
犀角地黄丸、水牛角解毒丸、丹栀逍遥丸、当归芦荟丸、归脾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1、外治疗法
(1)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2)清凉膏合藤黄膏外敷,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以促其消散。
(3)若血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掺敷伤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2、手术疗法
孤立病变可行手术切除。对发于头面部者要注意美容,以防术后瘢痕过大。手术并发症有难以控制的出血,故对较大或无法确定范围的血瘤,术前应行X线血管造影,不可贸然手术,以免发生意外。
3、冷冻疗法
对于浅表较小的血瘤可采用冷冻方法治疗。
4、放射疗法
对于范围较大的血瘤也可应用放射治疗。婴儿和儿童的毛细血管瘤对放射线很敏感,放射疗法对表浅性毛细血管瘤治疗有效,但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
5、注射疗法
适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也可作为术前治疗的一种措施。常用药物有10%的鱼肝油酸钠。
血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血瘤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血瘤的预后与血瘤的生长类型、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部分毛细血管瘤可自行退化,在数年内逐渐消失,或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发展。
1、海绵状血管瘤可向深部发展,侵及肌肉组织、血管及神经间隙,还可破坏骨组织,并侵入骨髓腔。
2、发生在肢体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并发先天性动静脉瘘,使患肢发育异常而出现巨肢症。
3、海绵状血管瘤若发展广泛且体积巨大时,可致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部分可停止发展或者自行消失,一般预后良好。
如果血瘤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复发。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休息、保护瘤体,以及注意皮肤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大部分的血瘤在学龄前后各年龄阶段会自行消退,仅留下轻度皮肤色素减退。但是由于部分血瘤可以快速生长,造成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家属在心理上有不小的压力,医生应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早期治疗。
1、服药后应注意保暖,并观察其大便次数、性质及精神状况、有无烦躁等。
2、为防止服药后溢奶,建议在服药前30分钟喂奶,不宜过饱。
1、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保证患儿有良好睡眠。
2、患儿自主体位,避免压迫患处。
3、应注意保护瘤体,防止意外划破,造成出血或感染。
4、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搔抓患处,避免因摩擦引起表皮破溃。
5、患儿应穿着柔软、舒适、宽松衣物,并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
1、密切观察患儿瘤体位置、性质、颜色大小的变化。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和睡眠状况。
3、若出现嗜睡、烦躁、精神萎靡、胃肠道不适、呼吸困难、腹泻、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告诉医生,立即处理。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X线检查、B超检查、CT、核磁共振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1、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如有,及时更换敷料。
2、四肢部位的血管应严密观察有无感觉运动障碍,并给予抬高患肢,鼓励早期适量活动。
3、全身麻醉清醒后应饮水,无不适后给予清淡饮食,术后第1日恢复正常饮食,加强营养。
饮食宜加强营养,促进康复。饮食宜清淡,宜食用蔬菜水果,忌辛辣、醇酒、油煎炸物,以免化热、动血,加重肿块症状及引起出血。
1、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无刺激性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
2、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进食无渣流质饮食。
3、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3、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本病的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注意饮食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受外邪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妊娠期间注意调节饮食,勿过食辛辣厚味,以免生热化火,引动胎火。
2、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易怒、郁郁寡欢等不良情绪,防止情绪因素引发疾病。
3、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外邪侵袭。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