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虚体质 疾病英文名称: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阴虚体质 疾病英文名称: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疾病概...
养生
阴虚体质(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由于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所形成的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阴虚体质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临床边缘的内伤状态,属于病理体质。阴虚证反映了阴虚体质的特征,阴虚这种体质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表现为正常状态,无症状表现,只是在出现某种疾病时表现出来,也可出现某些特征,如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多喜冷饮、不耐春夏、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形成多与先天禀赋、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过度劳逸、疾病药物等因素相关。若尽早对阴虚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出现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疾病。
一般无传染性。
阴虚体质以女性较为常见。
阴虚体质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内在因素是先天禀赋,而饮食内伤、过度劳逸、情志失调等,均是过热伤阴的外在表现,是阴虚体质的主要成因。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是气虚体质的形成基础。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的差异,除了导致个体在形态结构方面的肥瘦大小差异和功能方面的强弱差异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个体阴阳气血质与量的差异方面。若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导致先天禀赋不足,视阴阳气血不足的表现,从而导致了各种体质类型的出现,如偏阴不足,则会导致素体阴虚者的出现。
2、饮食内伤
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固定的膳食结构均可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偏颇,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甚至可使某些偏颇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饮食偏嗜,可造成人体内营养成分的不均衡,出现一部分营养成分过剩,另一部分营养成分缺乏,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形成偏倾体质。喜欢吃煎炸烧烤类食物、经常熬夜好烟酒,长期如此易耗伤阴血,导致阴虚体质的形成。
3、劳逸过度
过度的劳累和安逸,对人的体质有不良的影响。如长期劳作过度,积劳阴亏,易形成阴虚体质。房事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但由于房事主要依赖于肾的功能活动,并要消耗一定量的肾中精气,故当有所节制,才能固肾惜精,保持体质强健。若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纵欲耗精,易形成阴虚体质。
4、情志失常
长期强烈的精神刺激,持久不解的情志异常波动,超过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就会影响脏腑经络功能,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或不足,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体质。如喜怒悲恐惊等超过一定极限,引动相火,耗伤真阴,易导致阴体质。
5、疾病与药物因素
疾病对于个体的体质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久病伤阴,易形成阴虚体质。由于药物有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分别,若长期偏用过于温燥的药物,也易形成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常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多喜冷饮、手足心热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常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1、形体特征
体型消瘦。阴虚体质的人不太容易发胖,肌肉结实比较紧凑。此体质的人消耗大而表现为瘦小,体内火旺阴液流失多,阴虚无以制阳,则阳相对亢进,表现为虚火较旺的状态。
2、性格特征
阴虚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平时心烦易怒,情绪波动大,易动不易静,睡眠时间短或失。
3、常见表现
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平素口燥咽干,口渴而喜欢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少,两颊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干燥,易生皱纹,睡眠差。
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
1、习惯性便秘
阴虚则体内阴血亏少,津液减少,这时机体就会代偿性的从饮食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阴虚体质的人由于自身阴液亏虚,会本能地加强肠道对水液的吸收肠道的润滑作用降低。所以,阴虚体质的人普遍存在便秘现象。
2、干燥综合征
因为阴虚的人津液亏虚,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全身干燥缺水,主要表现为口舌咽干燥,饮水难解的现象。
3、高血脂
阴虚体质之人,长期阴津亏损,虚火旺盛,加重了体液虚耗的表现,到一定程度血液就会黏稠,可使得血脂、血压升高。
4、糖尿病
糖尿病初期阶段都是阴虚为主的,表现为口干,饮不解渴,喜食喜饮,皮肤变干。
5、甲亢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容易得甲亢。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1、平时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口渴而喜欢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等表现。
2、或出现两颊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易生皱纹,睡眠差等表现。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经常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口渴而喜欢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等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饮两颊潮红,有烘热感,睡眠质量差等?
4、平时性格如何?平时是喜欢安静的环境,或较少运动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有什么其他疾病吗?父母体质如何?是早产出生的吗?
8、最近心情如何?睡眠如何?
9、平时有偏食、厌食的饮食习惯吗?
1、为什么会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情况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尿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等数量,可了解有无贫血情况。
2、血生化检查
观察血糖、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这些指标,判断有无肝功能、肾功能损伤。
3、尿常规
通过观察是否有尿蛋白及尿胆红素等,可了解肝肾等脏器是否正常。
心电图
可初步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X线检查
可观察心肺等脏器有无损害。
医生通常根据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多喜冷饮、不耐春夏、手足心热等临床特点,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阴虚体质等进行鉴别。
1、临床表现
可以表现为正常状态,无症状表现,只是在出现某种疾病时表现出来,也可出现某些特征,如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多喜冷饮、不耐春夏、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2、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尿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阴虚体质与气虚体质
二者都有不耐受暑热等邪气的表现。阴虚体质的人群以阴虚表现为主,常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午后发热,入睡汗出,心烦急躁易怒,口干,大便干燥等;气虚体质的人群以气虚表现为主,常见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
阴虚体质之人常出现肾阴不足,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所以选择的中药和中成药应具有滋补肝肾、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之功效。禁用壮阳峻补药物。
1、方药:养阴清肺汤、柏子养心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2、常用中药:百合、沙参、天冬、黄精、生地、玄参、玉竹、天花粉、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淮山药、龟板、罗汉果、石斛等。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柏子养心丸、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柏子养心丸、知柏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针灸治疗
虚体质者经络调理重在滋阴降火、益气培元,补阴侧重于滋肾阴和养胃阴。取足少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背俞穴,如太溪、水泉、三阴交、肝俞、肾俞、肺俞、膏肓、横骨、照海、然谷。可自行按摩太溪、三阴交和照海三穴。
气虚体质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气虚体质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若尽早对阴虚体质的人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预后良好;若未及时调理,容易出现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疾病。
阴虚失于滋润,所以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感邪易从热化,平时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从偏颇体质辨识和调整的角度进行早期干预,使用中药或针灸措施对阴虚体质进行调整,可能减少阴虚证的发生。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性,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是可以改变的,但如果引起阴虚的因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再次形成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群需要高度重视饮食起居方面的调理和保养,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天顺时,做好调养。
1、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
2、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书籍,休闲旅游,使情绪维持在比较平和的状态,并养成良好的控制情绪的习惯。
遵照医嘱用药调理,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1、由于阴不制阳,平时常出现心绪不宁、心烦易怒,所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藏养阴气。
2、工作紧张、熬夜、剧烈运动、高温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则能加重阴虚倾向,故应尽量避免。
3、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偏于阴虚T恤要节制房事,惜阴保精。房事太过会导致伤元阴。
4、长期吸食易致燥热内生,而见口干咽燥,或咳痰咯血,加重体质的偏颇,应戒烟限酒。
5、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在春季加强锻炼,注意防风御寒,免伤形体。
6、夏天的锻炼要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在凉爽的地方进行,运动量不可过大,多采用散步、打太极拳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全身状况以及伴发症状,如有反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尿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阴虚体质的饮食原则以滋阴潜阳、降火润燥,保养阴精为主。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注意食物选择和饮食宜忌。
1、可以多食用具有养阴生津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糯米、粟米、黑米、乳品、莲藕、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甘蔗、黑木耳等。
2、配合一些血肉有情食物,如甲鱼、牡蛎、蛤蜊、淡菜、干贝、乌贼、紫河车等滋补阴血的功效更好。
3、阴虚体质的人宜选择合适的药膳调补肝肾之阴,如四味养阴粥,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3、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阴虚体质的形成与环境、饮食、情志等因素相关,故预防应注意气候变化,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规律等,可有效防止减少形成阴虚。
1、平日应注意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出汗太多而耗气伤身。
2、平时可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下棋等,培养乐观、愉快的心情。
3、平时饮食宜搭配合理,不宜过于偏食煎炸烧烤类食物,戒除烟酒。
4、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也可选择游泳,以润泽肌肤,减少皮肤瘙痒。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