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足跟骨刺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足跟骨刺 疾病概述: 足跟骨刺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慢性劳损、局部退行性改变...
养生
足跟骨刺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慢性劳损、局部退行性改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足跟有一筋结样反应物并有压痛。通过及时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并维持正常行走功能。
无传染性。
足跟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足跟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足跟骨刺的形成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的结果,主要与长期慢性磨损、局部退行性改变有关。
1、长期慢性磨损
由于人长期站立行走、剧烈活动或过度运动等,使足跟部的脂肪垫、滑囊、腱膜、韧带受到牵拉损伤,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长期积累导致软组织瘢痕形成和挛缩,引起肌腱和腱膜在跟骨附着点处不断钙化。最终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2、局部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部的脂肪垫逐渐退化、老化,足底承受力直接作用于跟骨,久而久之在跟骨局部可形成骨刺。
1、老年人足部肌腱、韧带等组织弹性差,容易发生劳损性病变,出现足跟骨刺。
2、体重超重可能增加足跟骨刺的发生风险。
足跟痛是足跟骨刺的主要症状,一般晨起或休息后开始,走动时症状明显。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足底压痛、足弓加深、足跟红肿等表现。
1、足跟痛
轻者仅有不适感,或者感觉足跟有针刺感、麻木感,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严重者呈撕裂样锐痛,甚至出现跛行。由于牵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此时骨刺很小。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
2、足底压痛
可出现患侧足底广泛压痛,以足跟内侧最为明显。
3、足弓加深
可出现患足足弓的弧度加深。
4、其他
足跟部可有红肿、皮温升高。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足跟疼痛严重者可产生无法踏地行走的情况。
1、足跟部持续或反复疼痛,影响行走。
2、足跟部红肿、皮肤温度升高。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通常可以到骨科就诊。
1、尽量着舒适的鞋袜,女性患者避免穿高跟鞋,以免足跟疼痛的症状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2、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3、您以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的工作什么?会需要经常久站或行走吗?
5、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1、我这是什么病?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反复出现足跟疼痛,影响走路者,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就医后,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足部,初步判断病情。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建议做足部X线检查、足部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会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用手按压足跟部,了解疼痛的部位,并触摸足跟部是否存在筋结样的反应物;观察足弓的形态;让患者的脚掌抬起,然后手指用力按压脚底内侧,判断有无筋膜炎。
1、足部X线检查
可以判断有无骨刺形成,并可了解局部骨质有无异常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足部CT检查
X线检查不明确诊时,医生可能建议行足部CT检查。
3、足部MRI检查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足部软组织和骨骼解剖情况。
根据病史(长期行走、过度运动史等)、主要临床表现(足跟痛),结合体格检查(足跟处压痛明显、有筋结样反应物)、足部X线检查、足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跟骨结核、跟骨骨髓炎等疾病。
1、跟骨结核
多发于青少年,病程长,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盗汗、疲乏无力和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局部肿痛明显。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鉴别。
2、跟骨骨髓炎
也有足跟痛表现,但局部可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征象,严重者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可确立诊断。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尽可能的保护足部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局部封闭、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若保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仍无缓解,且患者愿意接受手术,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减少负重,避免剧烈运动,穿软底鞋。
1、消炎镇痛类药物
主要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常用药品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此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比较强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2、局部封闭
选择痛点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此疗法需谨慎使用,当大多数保守疗法失败时,许多临床医生借助于此疗法。本疗法短期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更值得关注。它可能引起足底腱膜、跟腱断裂及足跟脂肪垫的退化。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足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走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骨刺。
治疗周期不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数患者可通过及时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维持正常行走功能。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足跟剧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行走,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本病会引起患者足跟部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运动。
经过正规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本病较难完全根治。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
患者要注意减重,避免过度负重,选择柔软、宽松的鞋。平时适当锻炼,可选择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训练,可在睡前用温水泡脚。
1、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者减轻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2、不要应用市面上所谓治疗足跟骨刺的不明成分的“特效药”“偏方”。
1、适当锻炼,锻炼时首先要注意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尽可能的做非负重锻炼,如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2、避免过度负重,包括控制体重、避免负重及重体力劳动。
3、穿鞋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柔软,女性尽量不穿高跟鞋。
4、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遵医嘱定期复查,若症状持续未缓解甚至有加重倾向,需及时就医和医生说明情况。
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或饮料,还要注意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有利于身体恢复。
1、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食用时注意充分烹饪。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3、中老年人注意补钙。
1、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2、少饮酒或不饮酒。
3、少吃油炸、熏烤、火锅等食物。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防止本病发生的方法,以下措施有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1、日常尽量避免长期步行或是站立。
2、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不要选择强度过高的运动,也不要过度运动。
3、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保持正常的体重。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