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气压伤 疾病英文名称: otic barotrauma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耳气压伤 疾病英文名称: otic barotrauma 疾病概述: 耳气压伤(otic...
养生
耳气压伤(otic barotrauma)指的是在乘飞机、潜水、沉箱作业、高压氧疗等外界气压急剧变化的环境下,耳的内外压力差造成的耳部损伤。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耳闷、耳痛,严重者可发生听力损失、鼓膜破裂等,通常预后较好,但有一定复发可能。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乘飞机、潜水、沉箱作业或接受高压氧疗者。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通道,鼓室内空气不断被中耳内膜吸收,外界空气从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若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就可造成耳气压伤。
1、外耳道气压伤
较少见。主要是不恰当的使用了耳塞等物品,造成被堵塞的外耳道和鼓膜之间形成一个含气腔隙,当外界压力短时间内迅速变化时,外耳道内此腔隙仍维持着原有气压,形成一定的内外压力差而发生气压伤。
2、中耳气压伤
最为常见。当外界气压急剧降低时,鼓室内相对高压可冲开咽鼓管,不易发生气压伤。当外界气压急剧升高时,若此时咽鼓管未及时开放,中耳内负压增加,可发生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现黏膜水肿、鼓室内积液或积血,严重者可引起鼓膜充血、内陷甚至破裂。
3、内耳道气压伤
少见。在外界气压升高且咽鼓管功能失调的情况下,鼓室内负压,鼓膜内陷,此时若突然做某些动作(如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使咽鼓管突然被打开,高压气体迅速冲入鼓室,内陷鼓膜受到强烈刺激并急剧向外突出,内耳环状韧带由此受到过分牵拉,引起圆窗膜或卵圆窗膜撕裂,外淋巴液便可流入鼓室导致前庭或耳蜗功能受损。
耳气压伤的主要症状为各种耳部损伤,其中中耳气压伤最为多见,因此耳气压伤的常见症状多为耳闷、耳痛、耳鸣、听力障碍,以及刺激迷路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发生鼓膜破裂。
1、外耳道气压伤
主要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因低压扩张引起的局限性血清外漏或出血,可见外耳道流出清亮或血性液体。
2、中耳气压伤
轻度中耳气压伤者可有轻度耳痛和耳闷胀感,感到耳朵里好像被塞了一团棉花,听到的声音变得低沉。严重者可突发耳闷、耳内刺痛、耳鸣、听力损失,且随着负压的继续增加,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因迷路内刺激而发生眩晕、恶心、呕吐。发生鼓膜破裂时,外耳道也可流出血性渗出液。
3、内耳气压伤
症状常延迟发作,通常在飞机降落或潜水出水1~3小时才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眩晕、恶心、听力减弱或丧失。
如不积极治疗,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圆窗膜破裂者常会后遗耳鸣及听力障碍。
耳气压伤属于耳科的诊疗范围,可去耳鼻喉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耳朵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觉得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症状?
3、您最近坐过飞机或潜水了吗?
4、您的职业是什么?您的职业需要频繁的高空飞行或水下作业吗?
5、您最近感冒了吗?
6、之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9、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若患者出现耳闷、耳痛、耳鸣、听力障碍、眩晕等相应症状,应尽快就医。医生在仔细询问病史后,通常建议其做耳镜检查及听力检查,以明确诊断。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过潜水、乘坐飞机或进行高压氧治疗史,还需明确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然后进行耳部的专科体查,有时可见外耳道有血性液体流出。
1、耳镜检查
可见鼓膜充血、内陷,鼓室内积液,鼓膜呈蓝色,有时可见表面淤血、血疱形成,甚至穿孔。
2、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有时可呈混合性聋,声导抗测试鼓室图为C或B型曲线。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有无加重情况,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前是否有潜水、航空等经历,结合近期乘飞机、潜水作业等过程中有耳闷、耳痛与听力下降等典型病史,鼓膜内陷、淤血、穿孔或鼓室内积液等临床症状,以及听力检测结果(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鼓室图为B型曲线)即可诊断。
需与急性中耳炎及疱疹性鼓膜炎等相鉴别。
耳气压伤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治疗,恢复中耳内外压力平衡,以尽可能恢复功能,减少听力损伤为主要目标。急性耳气压伤者需进行减充血、止疼、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等紧急处理[1],慢性或迟发性耳气压伤者需进行反复咽鼓管通气,继发性耳气压伤者还需治疗原发疾病。
1、急性中耳气压伤鼓膜未破者,可局部使用减充血剂短期滴鼻。
2、耳痛剧烈者,可局部热敷或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3、鼓膜破裂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暂无特效药。
1、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鼓膜充血、鼓室积液者,若经其他治疗症状无缓解,可采取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手术之后,还应继续进行咽鼓管吹张,避免形成粘连。
2、鼓室探查及鼓膜修补术
发生鼓膜破裂者,应行鼓室探查及鼓膜修补术。
咽鼓管吹张可用于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并帮助咽鼓管通气,其中最常用的是Politzer吹张,让患者含一口水,医生将波氏球的前端橄榄头塞入一侧前鼻孔,并压紧另一侧鼻孔,然后让患者将水吞下,在吞咽时迅速挤压橡皮球,让球囊内气体压入鼻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从而平衡内外气压。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1、鼻腔应用减充血剂,如1%麻黄素点鼻剂,然后行咽鼓管吹张,也可采用加压呼吸面罩经鼻咽部加压。
2、鼓膜充血、疼痛时用2%酚苷油点耳,但鼓膜破裂时不可使用。
3、对于严重和持续的中耳负压症状可行Politzer吹张或鼓膜切开。
4、对于鼓膜已破裂者,先用酒精消毒外耳道,然后用棉签擦干净耳道内液体,再用无菌干棉球置于外耳道口,不可进行耳内冲洗或点药,并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中耳感染。
本病大多预后良好。轻症耳气压伤多可自愈,重症者经治疗后也可以恢复功能,但如不积极治疗,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发生内耳气压伤者常遗留听力障碍。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导致长久的听力损失。发生内耳气压伤的患者也常遗留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另外,若继发感染严重, 还可扩散至全身,导致发热、寒战、全身乏力等多种不适症状。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则可能预后不佳。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1、患者应注意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避免噪声污染。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过多的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在病情恢复前,应尽量避免乘坐飞机、水下作业等活动。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1、戒烟戒酒。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鼻咽部疾病,尤其是从事航空或水下作业等职业的人群。
2、对于长期从事航空或水下作业的职业人员,应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让工作人员学会在气压变化时及时做吞咽、运动下颌、捏鼻吞咽及运动软腭等主动通气动作。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须彻底治愈后方可乘坐飞机或进行潜水等行为。不得已要乘机时除口服抗感染药物外,还可于起飞前和降落前用麻黄素点鼻剂点鼻,减轻鼻咽和咽鼓管黏膜的充血肿胀。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