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扁平苔藓 疾病英文名称: lichen planus 疾病别名: 扁平红苔藓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扁平苔藓 疾病英文名称: lichen planus 疾病别名: 扁平红苔藓 疾病概述:...
养生
扁平苔藓(lichenplanus)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常发生在皮肤及黏膜上,呈亚急性或慢性,多发于中年人。特征性皮疹常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和骶骨前区,患者自觉瘙痒。
扁平苔藓的症状表现不一,根据其发病情况,损害的排列、形态、部位等特点,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
1、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
初为红色点滴状扁平小丘疹,多见于前臂内侧,发展很快,数日内可遍及大部分或全身皮肤,尤其多见于腹部、背部、大腿及前臂。通常急性发作可于数月或数年之前就已有一两个小片丘疹。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或斑块。损害的颜色变化很明显,由开始红色随即加深至紫黑色,炎症加重,水肿明显,甚至发生小水疱、丘疱疹。损害可连续成批发生。有的病例在 3 个月内损害会逐渐消退,也有留下少数红色斑片,逐渐增厚,变为慢性病程。常有剧烈瘙痒。
2、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
损害缓慢发展,然后长久不变,或是慢慢消退,遗留色素沉着的痕迹,通常经过几个月后才完全消失。有些患者的症状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并可陆续发生新损害。慢性扁平苔藓有下面数型:
(1)肥厚性扁平苔藓:又称疣状扁平苔藓。好发于脚踝周围和小腿前方及指(趾)节间关节,有时也发生于上肢外侧及躯干等处,对称分布。典型的损害是疣状增殖性肥厚性斑块,紫蓝色或红褐色,伴有多少不等的黏着性鳞屑。斑块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长圆形,周围有散在性扁平小丘疹。对称分布,患者常有剧烈瘙痒。病程慢性,常数年不愈。
(2)环状扁平苔藓:好发于阴唇、龟头及阴茎,腋窝和腹股沟,四肢亦可发生,位于躯干部者较少见,有时也见于颊黏膜。在前臂等处,扁平丘疹可以互相聚合而排列呈环状,环的直径往往不到 3 cm,有时相邻的数环互相连合而成多环形。发生于龟头、阴唇或肛门等处的环状皮损往往是由一个丘疹逐渐扩大而中央略微消退而成。
(3)线状扁平苔藓:扁平丘疹聚集并排列成线形或带状,多半像带状疱疹或是沿着血管或神经方向发生于躯干的一侧或一个肢部,有瘙痒。
(4)钝头扁平苔藓:主要发生于大腿、臀部及手背,是圆形或卵圆形扁平或圆顶状丘疹,表面光滑,只有轻微发痒。损害的数目不多,但是较大,直径可达 1~2 cm,呈淡红或紫红色。
(5)毛囊性扁平苔藓:又称毛发扁平苔藓。多见于 30~70 岁之间的女性,也可见于儿童。在发病过程中出现圆顶或尖顶紫红色毛囊性丘疹,毛囊性丘疹可聚集成紫红色斑块,无明显瘙痒,以后逐渐引起局限性或泛发性脱发、瘢痕性脱发。损害可以仅累及头皮,也可发生于头皮和身体其他毛发生长部位,包括眉部、腋窝和外生殖器官稍上方长阴毛的地方。
(6)萎缩性扁平苔藓:在环状扁平苔藓或肥厚性扁平苔藓消退过程中,也可在开始发病时,形成萎缩性扁平苔藓。好发于下肢和躯干,损害的特点是是萎缩性斑片或斑块,边缘呈多边形,中央略微凹陷。可呈紫红色或黄褐色,萎缩明显者略带浅蓝白色。极少数病例的萎缩斑较大,偶可发生慢性溃疡,溃疡易演变成癌。
(7)大疱性扁平苔藓:此型很少见。在扁平疹、斑块或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或大疱,疱液透明,有时带血,疱壁不易破裂,经 1~2 周后干涸,而疱底的丘疹或丘疹融合而成的斑块仍然存在,以后可再起疱。有些患者的口腔黏膜可发生糜烂性及大疱性损害。
(8)红斑性扁平苔藓:皮肤先发生弥漫的红斑,以后有柔软充血而呈紫红色的丘疹,手指按压时褪色。这些丘疹偶尔是紫癜性而被称为出血性扁平苔藓。
(9)光化性扁平苔藓:常发生于阳光强烈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好发于儿童及青年,黑肤色人种容易发病。损害初起为紫褐色丘疹,逐渐发展为典型环状或盘状斑片或斑块,界限清楚,中央蓝褐色色素沉着过度,边缘稍隆起绕以色素减退性苍白圈。皮损也可呈网状或弥漫性分布,患者可有轻度瘙痒或不痒。损害位于日光曝露部位,通常累及面额、颊部、唇、手背、前臂外侧、颈项及胸前V”形区,以春夏季最多见。
(10)色素性扁平苔藓:是一种色素性疾病,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好发于光暴露部位及屈侧面皮肤。损害为灰蓝色色素沉着斑片,或呈褐黑色斑疹。多数为弥漫性,但网状、斑状及毛囊周围性色素斑亦可见,可有瘙痒。
3、其他类型
(1)孤立扁平苔藓:好发于四肢,临床上常被认为痣,须依赖组织病理诊断此型。
(2)点滴状扁平苔藓:是分散而不融合的多个较小扁平丘疹,损害直径为 0.1~1 cm。起病急,消退较快,不易转为慢性疾病。
(3)足部溃疡性扁平苔藓:是足部有疼痛的慢性溃疡及大疱,脚趾部可溃烂,趾甲可永久脱落,头皮可有瘢痕性脱发。
(4)掌跖扁平苔藓:常见于手掌或足底边缘、足跟后缘、足弓内侧。主要表现为黄色角质增厚的坚实斑块、结节、点状角化性斑丘疹。水疱样丘疹,损害有时伴有炎症性红晕,常常没有瘙痒。
(5)另有一种不典型扁平苔藓,是聚集成片的红褐色萎缩性损害,其中央或边缘有扁平苔藓性小丘疹。
无传染性。
中年人
冬春季节发病率较。
该病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自身抗原是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变异抗原。目前认为免疫、遗传、感染、神经精神因素、部分疾病、吸烟以及某些药物均可成为扁平苔藓的病因。
1、免疫成分
皮损部位有CD4和CD8阳性T细胞浸润,且以后者为主。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可有IgM、补体、纤维蛋白沉积;皮损内可见朗格汉斯细胞和亲表皮性T细胞浸润,早期为CD4阳性T细胞,晚期为CD8阳性T细胞。
2、遗传
1.5%~10.7%患者有家族史,姐妹同患者较多,也有单卵双胞胎发病者;患者的HLA抗原某些位点异常,HLA-A3、A5、B7、B9、BW35、A28、B16、BW38、DR1、DQ1抗原的阳性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3、感染
患者家庭中可有数人发病,并有同形反应,电镜下观察到皮损细胞内有包涵体存在,因此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用PCR方法在口腔皮损中检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但在皮肤损害上未检出;本病与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性已被证明,但在皮损中未找能到丙肝病毒;此外还有报道认为本病的发生与G-杆菌、螺旋体、白念珠菌等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4、神经精神因素
约10%患者发病时有精神紧张因素,60%患者病情可为慢性精神紧张所加剧,少数患者常合并有精神性溃疡;心理治疗对某些患者有效。
5、其他疾病
扁平苔藓可合并肝硬化,7%~25%患者有肝酶异常升高,9.5%~13.5%患者伴发慢性活动性肝炎;本病还可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皮肌炎、硬皮病、白癜风、天疱疮、斑秃、甲状腺疾病等,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结核、恶性肿瘤及内分泌功能异常。
6、其他
本病与吸烟有关;某些药物也可导致扁平苔藓的发生。
扁平苔藓可能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典型皮肤损害损害为红色到紫色、有时为正常肤色的扁平多角形发亮的丘疹。本病可有多种特殊类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常有一定的差异。
1、典型皮损
典型损害为红色到紫色、有时为正常肤色的扁平多角形发亮的丘疹,自针尖大小到1cm直径或更大,边界清楚,表面有一层光滑发亮的蜡样薄膜,其上可见有细的白色条纹称为Wickham纹,若在表面搽油后更为清晰。丘疹可散在或密集分布,局限性或泛发,可融合成较大斑片,并可伴有明显鳞屑。可沿搔抓处出现条状损害(同形反应)。好发于四肢,特别是屈侧,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躯干损害多位于腰部。常伴口腔黏膜损害,为网状乳白色细纹及小丘疹,多对称分布于颊黏膜后侧。也好发于外生殖器部位,龟头和阴茎损害多呈环形分布。发生于头皮者毛囊可被破坏,形成永久性脱发。侵及甲板时,甲板肥厚粗糙,有纵嵴或横沟,甲可萎缩、缺甲或有翼状胬肉。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或萎缩性癜痕。
2、特殊类型
(1)线状扁平苔藓:此型常见,为扁平丘疹排列成线条状,常沿神经节段或血管径路排列。损害多分布在一侧肢体上,尤以下肢后侧为多,也可见于胸部,应与线状痣、线状银屑病或线状苔藓相鉴别。
(2)环状扁平苔藓:此型病变排列成环状,或由一个丘疹中央消退边缘离心性扩展而成。常见于龟头,其次是阴唇、肛门、口腔等处。四肢也可发生,躯干部少见。消退后常留表浅萎缩,中央下凹并有色素沉着。
(3)肥厚性扁平苔藓:又称疣状扁平苔藓,损害为紫色到红褐色疣状斑块,表面覆有灰白色黏着性鳞屑,周围散在多角形丘疹,常位于踝部,病程慢性,消退后可留有萎缩斑。
(4)萎缩性扁平苔藓:肥厚性扁平苔藓消退后可发生萎缩性损害,萎缩性斑片由边缘微高起而中央凹陷的多角形小丘疹组成,丘疹中央可有毛囊性小角栓。损害多呈紫色或黄褐色,萎缩明显的丘疹常呈淡白色。需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和点滴状硬皮病鉴别。
(5)色素性扁平苔藓:皮损为蓝色到灰色、边界不清的斑疹,对称分布于面、胸部、背部以及四肢,也可见有毛囊性角化过渡性丘疹,黏膜和掌跖不受累。约半数病例伴有瘙痒。
(6)大疱性扁平苔藓:少见,为水疱或大疱,发生在扁平苔藓皮损或正常皮肤上,发生在口腔者常影响进食。
极少数在足跖发生慢性大疱和溃疡,常伴指(趾)甲缺失和瘢痕性秃发。
(7)毛囊性扁平苔藓:又名毛发扁平苔藓。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头皮,也可见于四肢屈侧、颈、股内侧及骶部。典型损害为毛囊角化性丘疹,可融合成斑片。累及头皮者可形成瘢痕性脱发。
(8)光化性扁平苔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夏季发生。好发于面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皮损为环形损害,边缘略高起,中央蓝褐色。损害可缓慢扩大或相互融合成斑块。
(9)掌跖扁平苔藓:多发生于掌跖边缘,皮损为黄色角质增厚的斑块或结节,少数可广泛增厚如胼胝状,无自觉症状。
(10)糜烂/溃疡性扁平苔藓:有时皮疹之上出现痛性糜烂或溃疡,久之可形成瘢痕。
(11)扁平苔藓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有时扁平苔藓与红斑狼疮症状同时发生称为扁平苔藓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部分病例可发展为红斑狼疮。少数出现溃疡的患者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12)其他少见类型有孤立性扁平苔藓和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急性或亚急性扁平苔藓可继发红皮症。
1、皮肤黏膜上丘疹。
2、伴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
3、指甲出现变薄、变形、有裂纹等症状。
出现以上情况需尽快就医治疗。
出现皮肤损害时宜前往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皮损什么时候出现的?
2、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3、有无疼痛或其他不适?
4、是否有过过敏?
5、发病前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是否接种过疫苗?
1、我这是什么病?
2、什么原因导致的?
3、需要怎么治疗?
4、治疗费用可以报销吗?
5、这个病能治好吗?
6、以后还会不会发作?
7、在日常生活中我要需要注意些什么?
医生多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明确患者病情,并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定皮损特征。丙型肝炎检查、过敏检查对于病因的判断有一定意义,必要时可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
医生多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损分布的范围、大小、数量、颜色、黏膜受累程度等,一般可作出诊断。
1、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典型损害的表皮真皮交界处,可见线状或宽带状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沉积。
2、丙型肝炎检查
丙型肝炎可能是扁平苔藓的诱因,怀疑有此病者,医生可能建议抽血检查。
3、过敏检查
怀疑过敏引起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行过敏测试,看是什么物质引发扁平苔癣。
医生会从患处取一小部分组织,在显微镜下对组织进行检查分析,确定其是否具有扁平苔癣的细胞形态特征。
根据典型的皮肤损害、好发部位以及特征性组织病理改变即可确诊。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银屑病、黏膜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线状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结节性痒疹等可与本病部分症状相似,多需鉴别诊断。
1、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常见小腿伸侧,绿豆大小的圆顶丘疹,质硬,密集成群不融合;刚果红试验阳性,皮肤活检有助于鉴别。
2、银屑病
有典型鳞屑性红斑和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3、黏膜白斑
应与发生在口腔及外阴黏膜部位的扁平苔藓皮损进行鉴别,前者为形状不一的白色斑片,早期光滑,久之可角化,粗糙不平,可累及上腭、颊部和舌;病理检査可确诊。
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唇及口腔黏膜的皮损呈灰白色斑块,可形成糜烂及浅溃疡,最后出现萎缩;病理诊断可确诊。
5、线状苔藓
苔藓样小丘疹,排列成条状,可仅有一条,不痒,好发于一侧上肢和下肢。
6、慢性单纯性苔藓
皮损为圆形或多角形丘疹,逐渐融合成境界清楚的苔藓样变的损害好发于颈项部、肘部、胭窝部。
7、结节性痒疹
皮损为半球形结节,呈疣状外观,散在孤立,好发于四肢伸面及手足背部。
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多种内用及外用药物均可对扁平苔藓有一定治疗作用,光疗、激光、放射线及冷冻等物理治疗也是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对溃疡性、肥厚性、癌变者及口腔黏膜持续性糜烂性扁平苔藓可能需手术治疗。中医或可对本病有效,但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1、治疗慢性病灶。
2、医生会了解发病前用药情况,停用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
3、光线性扁平苔癣患者应尽量避光或用遮光剂。
4、患者生活应有规律,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1、内用药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治疗本病主要或首选药物仍然是糖皮质激素,能使损害和瘙痒消退。用于治疗严重的病例、糜烂溃疡性黏膜损害或进行性甲破坏或脱发。应注意此药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有些病例可能复发。常用药物有泼尼松。
(2)维A酸类药
常用的有阿维A酯、维胺酯或异维A酸。此类药物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因此不建议孕妇或即将怀孕的妇女服用。
(3)免疫抑制剂
常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禁忌者或顽固难治的扁平苔藓,但剂量宜小。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①环孢素A:口服,治疗严重顽固性糜烂性或溃疡性扁平苔藓。一般在 2~4 周内开始见效,效果良好。勿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同时使用。
②硫唑嘌呤:口服,对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和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疗效较好。也可用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治疗。注意其不良反应。
③氨苯砜:口服,常与糖皮质激素同时用于中重型扁平苔藓和大疱性扁平苔藓。
④沙利度胺:口服,常与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和氨苯砜同时用于重型扁平苔藓,称四联疗法。
(4)免疫调节剂
①左旋咪唑:口服,对泛发性扁平苔藓、红斑性扁平苔藓、口腔扁平苔藓及其他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多在 2~3 个疗程后出现效果。
②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扁平苔藓伴有活动性丙型肝炎两者均有效。
③聚肌胞:肌内注射,每周 2 次,用药 4 次为一疗程。
④转移因子、胸腺肽:对于口腔扁平苔癣有一定效果。
(5)低分子肝素
如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对皮肤扁平苔藓非常有效,对口腔网状扁平苔藓较溃疡性扁平苔藓的疗效反应好。未见明显副作用。此药具有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
(6)抗疟药物
①氯奎:口服,对光线性扁平苔藓和扁平苔藓甲病疗效较好。
②羟氯喹:口服,对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较好。
(7)抗真菌药物
①灰黄霉素:口服,对口腔糜烂型或伴有甲病或肥厚性或天疱性扁平苔藓有较好疗效。
②两性霉素B: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口腔扁平苔藓有较好疗效。
③伊曲康唑:口服,对于扁平苔藓或伴有甲病、甲癣及足癣的病例,多数病例皮损可完全消失。
(8)抗生素
①青霉素:肌肉注射,对有些病例有效。
②复方磺胺甲噁唑:口服,治疗扁平苔藓早期病人效果好。
③甲硝唑:口服,可能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④多西环素:口服,可改善口腔扁平苔藓的牙龈损害。
(9)苯妥英
口服,一般在 2~8 周内见效。此药能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
(10)生物制剂
如TNF-α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顽固性扁平苔藓。
(11)其他
瘙痒患者可给抗组胺剂、止痒剂及镇静类药物等。可服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治疗。
2、外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外用治疗扁平苔癣通常也是很有效的,对小面积的损害可单独使用。但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必须注意其可致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故对面部及外阴部损害不宜长期使用,同时注意其可能诱发黏膜等真菌感染。
①肥厚性损害用超强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如丙酸卤倍他索霜、卤美松、0.05%丙酸氯倍他索或莫米松糠酸酯乳膏外用或晚上封包疗法。
②损害内作点状注射治疗局限性、肥厚性和甲损害及口腔内损害等均很有效。
③外阴、阴道、直肠和肛门部损害可外用1%氢化可的松霜或丁酸氢化可的松霜或可的松栓等。
④口腔损害可采用0.05%氯倍他米松戊酸酯气雾吸入,或倍他米松溶液或地塞米松溶液在餐后和睡前含漱。
⑤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牙龈损害时,可便用乙烯牙托。
(2)维A酸类
①外用阿维A(0.01%~0.1%)软膏、异维A酸(0.1%)霜或软膏、他扎罗汀或阿达帕林外擦。对黏膜损害浓度宜低。禁用于糜烂或溃疡性扁平苔藓。如同时外用糖皮质激素则疗效更好。
②肥厚性及甲的损害可外用0.05%维A酸软膏局部封包。
③头皮部萎缩性脱发性毛发扁平苔藓,同时可外用2%~5%米诺地尔溶液外擦。
(3)免疫抑制剂
0.1%他克莫司亲水软膏或0.1%溶液漱口剂,或环孢素A口腔漱口剂,治疗严重顽固性黏膜糜烂性和难治性扁平苔藓,能迅速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可能复发。
(4)抗生素类
①四环素溶液,治疗口腔和阴道扁平苔藓有效。
②复方四环素泼尼松膜等口疮膜外贴,治疗黏膜扁平苔藓,临睡前用效果更好。
(5)其他外用药
①2%苯妥英软膏,各种焦油制剂,如5%~10%黑豆馏油软膏、1%~2%水杨酸软膏,同时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维A酸类制剂疗效更好。
②利多卡因凝胶、3%过氧化氢溶液、锡类散、珠黄散及冰硼散等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③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喷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效。
阿维A酯、维胺酯、异维A酸、环孢素A、硫唑嘌呤、氨苯砜、沙利度胺、左旋咪唑、干扰素、聚肌胞、转移因子、胸腺肽、低分子肝素、氯奎、羟氯喹、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甲硝唑、多西环素、苯妥英、TNF-α抑制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烟酸、丙酸卤倍他索、卤美松、丙酸氯倍他索、莫米松糠酸酯、氢化可的松、氯倍他米松戊酸酯
对溃疡性、肥厚性、癌变者及口腔黏膜持续性糜烂性扁平苔藓,可用手术切除加缝合法或植皮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1、中药雷公藤、白芍总苷、甘草酸苷可作为常规用药或辅助用药,多数患者有效。
2、损害发生于皮肤者,由风湿热蕴聚经络,气血淤滞,成淤化热。治宜去祛风除湿解毒,活血通络。可内服秦艽丸、除湿丸及紫云风丸等。
3、风盛者相当于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治宜消风清热去湿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
4、病变以口腔黏膜为主的损害,由于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脾湿不运,虚火上炎,治宜滋补肝肾,健脾除湿,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以上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
扁平苔藓治疗周期较长,多数患者可能遗留色素沉着。
1、本病可引起多个部位的皮损,带来不适。
2、长期不愈或有糜烂的扁平苔藓,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可以消退,但病程较长。
目前尚无关于本病的有效治愈率数据。
本病病程较长,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应当关注患者心理问题。此外需尽量注意生活管理,尽可能避免病情的反复。
1、心理特点
扁平苔藓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常可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
2、护理要点
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2、改善居住环境,尽量减少瘙抓。
3、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或使用刺激性沐浴用品。
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宜注意日常生活饮食管理,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戒烟禁酒,避免影响机体恢复。
注意以下事项,或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限制饮酒及刺激性饮食。
2、生活要规律化。
3、避免接触致病物,忌用容易引起致敏的药物,如磺胺类、青霉素等制剂。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