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维生素B1缺乏症 疾病别名: 脚气病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维生素B1缺乏症 疾病别名: 脚气病 疾病概述: 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是因食物中...
养生
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是因食物中维生素B1(即硫胺素)摄入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本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在我国以谷类为主食的地区仍经常发生。可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本病按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干性、湿性及混合型。
1、干性脚气病
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对称性周围神经炎等。
2、湿性脚气病
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表现为疲劳、心悸、气急等。
3、混合型脚气病
可同时出现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
无传染性。
以谷类为主食的人群。
维生素B1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重要营养要素之一,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主要有维生素B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分解排泄增加。
1、摄入不足
全麦、糙米、豆类、新鲜蔬菜、肉类和动物肝肾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食物是人体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肠道内的细菌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1,但其量甚微不能满足需要。维生素B1在体内储存时间不长,储存量也不多(约为30mg),摄入不足时很容易发生本病。维生素B1缺乏常常发生在谷类为主食的地区,其原因在于在去除麸皮和糠的过程中维生素B1的损失很大;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过度淘洗会使其大量损失;维生素B1在高温下,尤其在碱性溶液中非常容易破坏,煮饭时加碱和丢弃米汤也会造成其严重丢失,常常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都可造成维生素B1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对维生素B1的需要相对增加,是本病容易发生的年龄阶段。患有代谢率增加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发热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会使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如不给予适当补充,可造成相对缺乏。
3、吸收利用障碍
长期腹泻或经常服用泻药以及胃肠道梗阻都可造成吸收不良。
4、分解排泄增加
某些食物中含有可使维生素B1结构改变、活力降低的因子,如在淡水鱼和贝类中的硫胺素酶以及在咖啡、茶叶等植物中的耐热因子。因此在维生素B1已经不足的情况下过多进食此类食物容易促使维生素B1缺乏症的发生。使用利尿剂、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都可能加快维生素B1排出体外,导致维生素B1缺乏。
维生素B1缺乏的早期表现为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等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1、神经系统症状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障碍,起病常从肢体远端开始,下肢多见于上肢,有灼痛或异样感,呈袜套样分布,逐渐向肢体近端进展,肌肉有明显压痛。进而原先感觉过敏处渐趋迟钝,痛、温觉渐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痛(以腓肠肌为著),上下楼梯困难,继而出现足、趾下垂,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重者上臂也可同样受累。小年龄患儿则先表现出烦躁不安,进而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时有惊厥。有神经炎者表现为上升性周围性瘫痪,吃奶呛咳,腱反射消失,可有皮肤感觉减退,但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
2、循环系统症状
常为急性心力衰竭的前驱期或发作期的表现。表现端坐呼吸、发绀、出冷汗、咳嗽伴气急,小年龄儿童则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哭叫。查体可见心率加速,心音低弱、心浊音界扩大,以右心扩大为主,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舒张压多降低,故脉压增大。心衰可导致肺水肿、肝大。心电图可见低电压、S-T段低下、T波平坦、双相或倒置、Q-T间期延长。本病的循环系统病变为急症,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
3、水肿和浆液渗出
不同程度的水肿可发生于不同的部位,下肢先出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并可出现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1、心血管系统病变
湿型脚气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肿或休克。
2、神经系统病变
干性脚气病可导致韦尼克脑病、科萨夫综合征等精神神经异常疾病。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将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当患者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一般先做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可能还会建议做X线检查、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心音低弱、发绀、肌肉压痛、水肿等体征。
1、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
全血维生素B1水平<40μg/L提示缺乏。
2、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
采用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只要测定一次空腹尿中维生素B1和肌酐量的相对关系即可评价体内维生素B1的营养状态,在临床比较实用。
3、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
E-TKA测定是评价体内维生素B1营养状态的有效指标,可在维生素B1缺乏的临床症状出现前作出诊断。
心电图:P波与QRS波振幅增高。T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婴儿患者可呈低电压,偶见窦性心律不齐。脉搏图为二重脉。
X线检查:心脏向两侧扩大,尤以向右扩大为主。
根据患者营养缺乏病史、临床表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等)结果,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多发性神经根炎、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B6缺乏症等疾病。
1、多发性神经根炎
病因未完全明确,在病理上是一种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上行性弛缓性瘫痪,最初始于下肢,然后发展到上肢和躯干。受累肌肉明显萎缩,腱反射消失。在发病初期出现感觉过敏或异常,患者感觉四肢远端刺痛、麻木,但客观检查多无明显感觉缺失。
2、先天性心脏病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体重轻、早产或有过窒息、口唇青紫、吸奶无力、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发育迟缓。动辄满头大汗,经常患有感冒、咳嗽,容易疲倦,喜欢蹲下休息片刻,杵状指。
3、维生素B6缺乏症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忧郁、面部脂溢性皮炎改变,而无四肢肌肉酸痛及心血管系统病变。
4、维生素B12缺乏症
有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和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行动困难等表现,但常伴有贫血、呕吐、腹泻等表现。
5、病毒性心肌炎
常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等表现,但发病前有病毒感染病史,一般无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的症状。
积极治疗病因,尽快补充维生素B1。
饮食治疗:在饮食方面,宜用含维生素B1丰富的高蛋白、低盐饮食。蛋白质100~150克/天,但糖类的量不宜多。
补充维生素B1。
1、一般情况下口服维生素B1片。
2、重症患者或有消化道疾病影响吸收者,可肌肉或静脉注射维生素B1。
维生素B1
维生素B1缺乏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轻症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重症者,预后较差。
维生素B1缺乏症会导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治疗。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
大多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
部分人群通过治疗可得到根治。
如治疗依从性不好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复发。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注意监测自身的情况,不适随诊。
患者可能会因心悸、肌肉酸痛、感觉障碍等不适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家属应给予患者一些安慰与陪伴,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
患者需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如服药之后症状不缓解,需及时复诊。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膳食均衡。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温度和湿度适宜。
生活中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心率及神志等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绿豆芽、黄豆芽的胚芽、豆类、全麦、糙米、水果和花生等硬果,动物肝、肾、瘦肉、蛋类、奶类以及芹菜叶及莴笋叶等。
2、喂给小儿的奶汁中可掺入米汤、糠麸水。
禁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糖,对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1、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的食物。
2、采取正确的烹调方式,避免采用可能使维生素B1丢失的烹调方法,以保证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如捞饭的方法不好,要提倡不弃汁的蒸饭方法;由于面粉中的维生素B1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易被破坏,所以发面不宜加碱,应提倡使用鲜酵母发面;吃面时要喝些汤,充分利用面汤中的营养素;由于高温油炸和加碱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B,因此,应少吃油炸食品。
3、孕妇和乳母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对人工喂养儿或离乳后婴儿应适当添加辅食。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