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肛门息肉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肛门息肉 疾病概述: 肛门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或者肛管上的带蒂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良...
养生
肛门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或者肛管上的带蒂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产生息肉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家族遗传、感染、损伤等。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腺瘤性(新生物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化生性(增生性)息肉以及粘膜肥大性赘生物。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肠道刺激症状、偶有较大的息肉会随排便而脱出肛门。肛门息肉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个别患者术后容易复发,需进行多次手术。
根据疾病的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腺瘤性(新生物性)息肉
新生物性息肉是比较危险的一种息肉,它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根据腺瘤绒毛状成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腺瘤及混合腺瘤。一般来说息肉越大,患癌症的风险也就越大,直径大于2cm者约半数可能会癌变。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是由于炎症反应刺激肠上皮而引起的。可能会继发于任何一种炎症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感染性疾病(阿米巴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或者细菌性痢疾)。炎性息肉一般情况下没有恶变倾向,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能会有某些部位的异型改变或恶性病变同时存在。
3、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鲜红、分红或暗红色,如果继发感染可呈现粗糙颗粒状或者分页状,并且有恶变的可能。但目前关于错构瘤形成的机制明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其与粘膜慢性炎症、腺管阻塞、粘液滞留相关,故又有滞留性息肉之名。
4、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较为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常为多发性的,直径多小于5mm,大于10mm的增生性息肉较为罕见。在无症状的患者的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增生性息肉大约占10%。但它们的外表与肿瘤性息肉难以区分,因此通常将其切除并活检。
有肠息肉的家族史、高脂肪饮食人群、结直肠有炎症的患者
肛门息肉的病变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证明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
1、饮食因素
如在日常生活中脂肪及蛋白质摄入过多的人,及饮食不规律、挑食、缺乏膳食纤维的人。例如喜欢爱吃油炸类或烧烤类或食物的人日常应多注意。
2、家族遗传
家族中有患有肠息肉的人与正常人相比,患肛门息肉的风险更高。家族中长辈携带此病的基因,并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子女,因此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此病。
3、慢性炎症刺激
由于炎症反应长期刺激肠上皮,而后直肠粘膜继发感染,导致了炎性息肉的发生。
4、损伤
由于长期的不良排便习惯及一些异物损伤了直肠粘膜,从而诱发肛门息肉。例如便秘、或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排便时间增长等。
肛门息肉早期可能并无明显自觉症状,主要症状分为便血、肠道刺激症状及肛门突出物。
1、便血
日常生活中会有便血现象,但会因为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直肠下段者粪便表面附有血,出血量较多的人表现为鲜血血或者血凝块(长时间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贫血)。
2、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者排便次数增多,有继发感染者可能会出现粘液脓血便。
3、脱出
位于直肠内较大的有蒂息肉可能会随排便而脱出肛门外,甚至需要反复手法而帮助纳回。偶尔,蒂细长的息肉可法还是能蒂部扭转,坏死而自行脱落。
由于长期的慢性胃肠道失血并且得不到纠正从而造成缺铁性贫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乏力、一卷、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如果有长时间便血并且发生以上情况的患者需要特别警惕,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1、反复便血;
2、肛门有异常赘生物脱出;
3、反复腹泻、腹痛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一般为肛肠外科,有的医院未设置该科室,可于普通外科、胃肠外科等就医。
1、患者在就诊前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2、患者在检查前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大便情况怎么样?您是否便秘、腹泻、便血、脓血便?
3、您之前是否得过类似疾病?如何处理的?
4、您的家人有肠道息肉病史吗?
5、您之前饮食习惯如何?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3、会癌变吗?
4、会复发吗?
5、我在家里需要注意什么?
患者出现疑似肛门赘生物就医,医生一般会首先进行肛门视诊、指检,直接观察或触摸赘生物形态特征,然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化验大便常规、血液常规,必要时会建议患者行肛门镜、直肠镜或病理检查。
1、视诊
直接观察肛门有无赘生物。
2、直肠指诊
检查意义:直肠指诊是肛门疾病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通过指诊可早期发现肛门直肠的病变。也可以了解到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等。
检查场景:医生可能会病人身体情况和检查的具体要求采取一些特殊体位。医生一般会叮嘱病人左侧卧,臀部靠近床边,上册的髋膝关节各屈曲90°并向腹部靠近,下腿伸直,使肛门及臀部充分暴露。
检查方法:医生会叮嘱患者放松肛门并用戴有手套的右手示指,涂上润滑油,轻轻插入肛门进行指诊检查。
1、隐血试验(OB实验)
检查意义:粪便隐血试验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
诊断标准:隐血试验呈阳性代表有便血现象。
2、血液检查
(1)检查意义
血液中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见于各种贫血,例如慢性消化道出血。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计数低于正常值时说明有贫血现象。
(2)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男:4.0×1012~5.3×1012个/L
女:3.5×1012~5.0×1012个/L
儿童:4.0×1012~5.3×1012个/L
(3)血红蛋白计数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病理活检的目的是用来证实特殊的诊断或者疾病的进展,还可以决定炎症性肠病的范围或判断其严重性,发现癌或癌前病变。一般在做结肠镜检查时,医生会取病理活检,以确定息肉的病理性质。
1、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直肠粘膜的颜色,可以观察到有无息肉、溃疡、糜烂、充血、水肿、出血点、内痔、肛乳头大小等,也可以观察到肠腔内分泌物有无脓血、粘液等。
2、内镜检查
检查意义:结肠镜检查时目前诊断大肠疾病的最直接和最准确的方法。结肠镜检查分为普通有痛肠镜和无痛肠镜,无痛肠镜即在患者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实质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数秒内入睡,完成检查后立刻停止注射麻醉药,患者在短时间内苏醒。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同时会建议患者在内镜检查前1天开始低纤维饮食,以提高肠道清洁准备的清洁度。
检查场景:以普通肠镜检查为例,检查时患者一般采用左侧卧,双腿弯曲,全身自然放松,正常呼吸。而后结肠镜从肛门进入肠道,整个长度超过一米。为了方便看清肠腔的粘膜形态会向肠腔注入少量空气,此时患者可能会有腹胀、解大便的感觉,此时可以深呼吸放松来减轻不适感,如果腹胀腹痛不能忍受可以告知医生,休息片刻后在做检查。在退出肠镜前,医生会尽量吸出之前注射的空气,若检查结束仍有腹胀腹痛,不要紧张,可以轻揉腹部,待症状消失后在离开医院。做病理活检的患者术后可能会有少量大便带血的情况,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结合病史根据典型症状及各种检查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1、部分患者病史中可能会有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
2、临床变现有便血、腹泻、排便次数增多及肛门突出物等症状。
3、各项检查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肛门镜检查下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及血液检查可能存在贫血。
1、痔
直肠息肉与痔都会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且便血的情况,所以应注意鉴别。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的便血和脱出是其主要症状,偶尔发生痔嵌顿(当内痔脱出并有肛门的括约肌痉挛的时候痔核会受到挤压,痔体的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痔核迅速增大、变硬,嵌顿在外而无法回纳)现象;外痔平时仅有异物感,便后或劳累时体积增大,休息后恢复常态,当合并炎症是会有局部肿胀伴剧烈疼痛;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2、直肠粘膜脱垂
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解剖因素及腹压增加有关。与直肠息肉共有的表现为有肿物脱出于肛门外,脱出物一般呈现环状,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无分界线,出血较为少见,因此应注意与直肠息肉相鉴别。
3、直肠癌
直肠癌的病因主要与过多的动物脂肪与动物蛋白饮食、缺乏蔬菜及纤维视频及遗传有关。具体的特征表现为粪便带有暗红色脓血,直肠指检是发现肛管直肠肿瘤的重要方法。直肠癌在指诊下可扪及高低不平而质硬的肿块,肠腔常狭窄。可以通过病理学鉴别两个病。
4、肛乳头肥大
肥大肛乳头又称为肛乳头瘤或乳头状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肥大肛乳头便后有肿物脱出肛外,呈三角形或锥形,多为单个、黄白色、质硬,一般可以回纳且不出血无疼痛。
肛门息肉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息肉类型、大小、数目、病理性质等决定治疗方案。总的原则是有癌变风险息肉一经确诊,应及早予以摘除。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待炎症刺激消退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需特殊治疗,但须长期观察。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治疗,主要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和舒林酸等治疗。
塞来昔布、舒林酸
1、肛门息肉一般在做结肠镜检查时会予以摘除,并且行病理活检。较大息肉可以在息肉基底部周围放置一个套索并用电灼法清除息肉。
2、有研究提出,直径小于2cm的的息肉都应尽量在内镜下完整的腺体切除,距肛缘6cm内的较大息肉可在肛门局部切除,并根据后面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确定是否追加根治性手术。
3、家族性的息肉如果不治疗,最终很有可能会诱发癌症,治疗时间最好选择在青春期以内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
治疗周期受息肉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数肛门息肉患者预后良好,一些类型的息肉有癌变风险,重在早期发现早期切除治疗。
1、癌变风险
(1)腺瘤性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须尽早治疗。
(2)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3)增生性息肉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2、其他
长期肛门出血可能造成贫血。
炎性息肉一般待炎症刺激消退后可自行消失。其他类型息肉一般不会自愈。
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统计。
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外,患者应做好日常生活管理、饮食调整。
1、调整饮食习惯(详见饮食字段)。
2、减少排便时间,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的生活习惯。
3、适当增加运动量。
4、戒烟戒酒。
5、学会自我解压,保持心态平稳乐观。
平时注意观察粪便有无黏液及血丝并且是否会伴有腹痛、腹泻或其他腹部不适,注意观察肛门脱出肿物能否回纳,以及是否会有嵌顿现象。
1、术后注意休息1~3天,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2、术后遵医嘱禁食几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遵医嘱进少许流食,随后进半流食(米糊、粥、烂面条),而后可进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通食物。
3、术后2周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术后密切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发烧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主管大夫联系。
5、行息肉摘除术后,若为肿瘤性息肉一般应在术后6个月复查,非肿瘤性息肉应在术后1年内复查,但患者因个体病情不同,具体复查周期存在差异,应仔细咨询医生。
肛门息肉患者应当应多摄入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促进肠蠕动从而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少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刺激肠粘膜。
1、多食新鲜水果、高纤维饮食,如韭菜、芹菜、地瓜、粗粮等,使大便柔软易排出。
2、养成爱和水的好习惯,保持体内水分。
1、限制脂肪摄入。
2、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戒烟酒。
1、饮食清淡
不要过多的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过热过冷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遗传基因者可以酌情吃一些防癌食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保持乐观
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可以导致体恤,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一些列疾病的产生。
3、良好的排便习惯
肛门息肉的一个很明显的诱因就是长时间的排便或排便不规律,所以应当定时排便缩短排便时间减少直肠粘膜的损伤。
4、生活习惯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熬夜、吸烟、饮酒等都可能会导致肛门息肉,所以应远离这些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危险人群定期筛查
如果有结肠癌的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应该在50岁或更早开始定期筛查肠镜,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则建议青少年开始肠镜筛查。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