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卫氏并殖吸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 疾病别名: 肺吸虫病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卫氏并殖吸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 疾病...
养生
卫氏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又称肺吸虫病,是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寄生于人体各脏器所致的一种慢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吸虫纲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卫氏并殖吸虫只在该阶段有感染性)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卫氏并殖吸虫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肺部表现为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等;寄生于脑、脊髓、腹腔、肠、肾、皮下等组织可以引起相应脏器受损症状。
1、基于病程长短分类
(1)急性并殖吸虫病: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病初表现为腹痛、腹泻、稀便或黏液脓血便等。可有食欲减退,低热,部分表现为39℃以上且波动幅度大的高烧以及畏寒,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稍后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
(2)慢性并殖吸虫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发现时已为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可出现肺外相应器官损害的表现。
2、基于被侵犯的脏器分类
(1)胸肺型:最常见。以咳嗽胸痛气短等为主要表现。痰中可查见虫卵及夏科-莱登晶体。虫体常导致胸膜炎,胸膜增厚,胸膜表面可见分散或聚集成团大小不等的囊肿。虫体侵犯支气管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2)腹型:占30%,多见于感染早期。虫体在腹腔脏器间移行。引起广泛炎症和粘连的同时形成囊肿。囊肿可分散或聚集成团块。肠浆膜充血,可有少量腹水。肝脏受损时,肝表面可见童虫移行穿过的窦道,肝组织可见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脓肿与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汇管区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组织轻微增多。
(3)皮肤型:主要为皮下结节或包块,结节活检可见童虫。
(4)脑脊髓型:多见于儿童卫氏并殖吸虫病。虫体侵入大脑,以右侧多见,常侵犯白质、内囊、基底核及侧脑室。可有脑组织破坏、出血及炎细胞浸润。囊性占位可致脑室通路阻塞、脑室萎陷或扩大、视神经受压等。囊肿内可查见大量虫卵,也可见虫体。
(5)其他类型:可出现阴囊肿块,大如鸡蛋或拳头,局部轻微疼痛,肿块内可查见虫卵或成虫。如虫体侵入肾或膀胱,造成周围粘连或在肾内形成囊肿;如进入心包可导致心包炎;如进入眼眶可导致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卫氏并殖吸虫病为传染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吸虫纲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卫氏并殖吸虫只在该阶段有感染性)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
凡能排出并殖吸虫卵的患者、感染者、受感染的兽、畜均为并殖吸虫病传染源。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1、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蟹或蜊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如使用腌制、醉制、烤制、蝲蛄酱、蝲蛄豆腐等烹饪方法,不能完全将流行区的蟹、蝲蛄体内寄生虫杀死,人进食后就会被感染。
2、饮用含囊蚴的生水而感染。
3、进食含活蚴的转续宿主如鼠类、野猪、野兔的肉而感染,日本曾有因食野猪肉而感染的病例报道。
流行区人群感染率平均约20%,其中30%为隐性感染者。
1、普遍易感,儿童与青少年感染率较高。学龄儿童可能因接触溪蟹或蜊蛄等机会较多而患病者较多。
2、流行区人群。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主要分布在直接捕食溪蟹的地区。
夏秋季感染为主;喜食醉蟹的地区四季均可发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是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各脏器所致的一种慢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感染,处于流行区、有偏好吃生或半生溪蟹的饮食习惯者容易感染。
人生食含囊蚴的蟹或蝲蛄后,囊蚴在十二指肠经胆汁和消化液作用,30~60分钟脱囊,后尾蚴逸出并穿过肠壁达腹腔,在各脏器间游走,最终定居于肺部。成虫定居、幼虫游走及虫卵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根据寄生部位、发育阶段和宿主的反应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1、机械性损伤
(1)童虫:虫体伸缩活动力强,具有分泌酸性、碱性物质的腺体,破坏组织。
(2)成虫:成虫导致的病变范围较大。可固定于某一部位,也可游走于多脏器。卫氏并殖吸虫常固定于肺,或沿疏松组织游走,使病变波及多个脏器。虫体沿颈内动脉经破裂处进入颅内,侵犯脑组织,可造成脑出血等症状。
2、免疫病理反应
(1)尾蚴穿过部位肠黏膜、肠壁浆膜及腹膜的炎症与出血,可导致器官组织广泛纤维素性炎症与粘连并伴有混浊或血性积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2)虫卵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以及成虫穿行经过的各种组织中,可引起机械性或异物刺激型肉芽肿反应。
1、学龄儿童可能因接触溪蟹或蝲蛄等机会较多而患病者较多。
2、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率高。
3、使用腌制、醉制、烤制等生食、半生食的烹饪习惯的人感染风险高。
4、户外游玩时,饮用生水有可能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5、食用野生动物也会有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风险。
卫氏并殖吸虫病复杂多样,起病多缓慢。潜伏期可短至数日,也可长达10年以上,多为3~6个月。大量感染者可表现为急性并殖吸虫病,全身症状明显。该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可出现肺外相应器官损害的表现。
囊蚴被吞食后在小肠脱囊,尾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脏器间游行,造成早期腹部症状。之后穿过膈肌到达胸腔,出现咳嗽胸痛等胸部症状。还有在移行过程中沿颈内动脉破裂处进入颅内侵犯脑组织,或者移行到皮下形成结节或包块,或侵入肾脏、膀胱、心包、眼眶的可能,并出现相应症状。
1、急性并殖吸虫病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病初表现为腹痛、腹泻、稀便或黏液脓血便等。可有食欲减退,低热等。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稍后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
2、慢性并殖吸虫病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发现时已为慢性期。卫氏并殖吸虫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侵犯脑脊髓、肝脏和皮下可出现肺外相应器官损害的表现。按被侵及的主要器官可分为下列几型。
(1)胸肺型:最常见。主要由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以咳嗽、胸痛、气短等为主要表现。病初为干咳,继之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痰中可混少量血丝,或为铁锈色或烂桃样血痰。
(2)腹型:约占30%,多见于感染早期。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隐痛为全腹或以右下腹为主。腹泻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每天2~4次。
(3)皮肤型:主要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并殖吸虫病皮肤型占10%,一般不游走。结节或包块可在腹部、胸部、腰背及四肢的皮下深层肌肉内扪及,直径1~6cm,表面皮肤正常,触之有痒感或疼痛感。
(4)脑脊髓型:多见于儿童卫氏并殖吸虫病。脑型常有颅内压增高,伴颅内占位病变表现,可反复癫痫发作,视、幻觉及肢体感觉异常,或瘫痪、失语,偏盲等。脊髓型可有下肢麻木感或刺痛,或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5)其他类型:可出现阴囊肿块,大如鸡蛋或拳头,局部轻微疼痛。隐性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及脏器损害表现。
1、脑脓肿
由于儿童易接触到溪蟹、蝲蛄等传染源,且颈部较短,颈动脉周围软组织疏松,肺吸虫更易进入颅内形成脑型肺吸虫病。肺吸虫移行进入颅内类似开放性颅脑外伤,或者因肺吸虫引起肺炎和血脑屏障被破坏造成血行感染,都会将细菌带入颅内形成脓肿。
2、脑出血
进入脑内的虫体代谢产物会引起组织变态反应性炎症,分为浸润期、囊肿期和疤痕期。在囊肿期时若囊壁出血进入囊内则形成脓血混合物,若向外扩散则表现为病变周围脑实质出血。
1、合并脑脓肿的病人会出现喷射性呕吐等临床表现。合并脑脓肿时极易漏诊,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2、脑组织由于被直接破坏,会产生脑局部症状例如偏瘫、癫痫、偏身感觉障碍症状。
如果患者近期有饮生水、生食蟹、蝲蛄、野猪等经历,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的症状。
2、触及皮下结节或包块,触之有痒感或疼痛感。
3、出现癫痫发作、幻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当患者有饮生水、生食蟹或蝲蛄等经历后,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出现癫痫发作、呕吐头痛视力下降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痰液是什么颜色的?是一开始就咳痰吗,还是痰液逐渐变多?
4、您最近有没有外出?去了什么地方?有没有去山区、野外旅行?
5、您最近有没有生食过溪蟹、蝲蛄,例如醉蟹、腌蟹之类的食物?有没有吃过没有煮熟的野生动物?
6、您的家人或者一起吃饭的友人有没有类似症状?
7、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8、您有没有其他基础疾病?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寄生虫感染吗?
2、我为什么会感染寄生虫?
3、我的情况怎么样?病情会更加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呢?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吃醉蟹、腌制食物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当患者有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等危险经历,出现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出现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特别是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然后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会常规做血常规检查,如怀疑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则会提取痰液、粪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寻找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对皮下结节或包块做活检、免疫学检查、X线、MRI或CT,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有没有皮下结节或包块,腹部检查时可能有全腹或以右下腹的隐痛。
1、一般检查
可选择血常规、脑脊液、胸水、腹水检查等。急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占30%~40%;脑脊液、胸水、腹水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也可增高;血沉明显加快。
2、病原检查
(1)痰液: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清晨痰涂片或经10%氢氧化钾溶液消化浓集后,镜检可见虫卵,以及夏科-莱登晶体。
(2)粪便:约15%~40%的患者粪便中可查见并殖吸虫虫卵。
(3)体液:脑脊液、胸水等各种体液可查见并殖吸虫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夏科-莱登晶体,明确诊断。抽取脑脊液、胸水为有创操作,医生会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然后沿麻醉处缓缓刺入,用注射器抽取所需的液体量,结束后拔针消毒并纱布覆盖伤口。
3、免疫学检查
早期或轻度感染的亚临床型及异位损害病例,常根据特异性免疫学方法诊断。
(1)皮内试验:以1:2000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20分钟后皮丘>12mm、红晕>20mm者为阳性反应,阳性率较高。
(2)后尾蚴膜试验:痰并殖吸虫卵阳性患者中此试验阳性率较高,特异性较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ELISA检测:可采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斑点法等检测,阳性率达95%以上,特异性较强,可作为诊断参考。
(4)免疫印渍试验:由凝胶电泳、转移电泳、固相免疫3种方法构成的免疫印渍试验,是分析蛋白抗原和鉴别生物学活性抗原组分的有效方法。是高度特异性、敏感性的诊断方法。
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并殖吸虫虫卵、童虫或成虫。皮下活检是有创操作,在取得患者及家属了解和配合后,于皮下结节包块处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在麻醉处用手术刀做深达皮下的切口,切取检查所需大小的组织,然后缝合切口。
1、X线
X线胸片对胸肺型有重要参考价值,早期可见中下肺野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类圆形炎性浸润阴影;后期可见囊肿及胸腔积液,可伴胸膜粘连或增厚。
2、CT或MRI
检查可显示胸膜、肺、腹部、脑、脊髓等部位病变状态,或阻塞病变部位等。
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可能居住或者去过流行病区,曾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或饮用溪流生水的经历。会出现腹泻、腹痛、咳嗽、咳铁锈色痰、胸腔积液等症状,或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者。可通过病原学检查查到虫卵、虫体,是诊断的金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注意流行区分布或进人流行区的人群,有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蜊蛄或饮用溪流生水史等。
2、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而出现腹泻、腹痛、咳嗽、咳铁锈色痰、胸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查在痰、粪及体液中查见并殖吸虫卵,或皮下结节查到虫体是确诊的依据。血清学、免疫学检查有辅助诊断意义。
1、结核病
肺型并殖吸虫病早期表现与肺结核相似,囊肿期肺部病变与肺结核球相似,并殖吸虫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时又常与结核性胸膜炎相混淆。并殖吸虫侵犯腹膜引起腹腔积液时又相似于结核性腹膜炎。但结核病患者低热盗汗等症状常较明显,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片显示病变多位于上肺,可见空洞,痰查抗酸杆菌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2、颅内肿瘤
脑型并殖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等,与颅内肿瘤表现相似,并殖吸虫感染史、发热肺部病变、痰查虫卵以及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学检查等均有助于鉴别。
3、原发性癫痫
脑型并殖吸虫病癫痫发作时与原发性癫痫表现相似,但前者过去无癫痫病史,癫痫发作后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可持续数日,原发性癫痫发作后症状常于数小时内消失,痰查并殖吸虫虫卵、脑脊液免疫学检查阳性等是鉴别诊断的依据。
4、其他疾病
腹型并殖吸虫病出现发热、腹泻、肝大等表现,与肝脓肿相似。腹型并殖吸虫病也可以出现食欲缺乏、乏力、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降低,与病毒性肝炎相似。但并殖吸虫病患者肝区压痛常不明显,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驱虫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迅速改善等有助于诊断。
主要为抗感染治疗,杀死寄生虫。此外可通过药物及手术的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合并感染等。
1、颅内高压者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2、咳嗽、胸痛者酌情给予那可定等镇咳药,以及曲马多、双氯芬酸等镇痛药。
3、癫痫发作可给予苯妥英钠或地西泮治疗等。
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与营养支持,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腹泻严重的患者注意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饮食、环境卫生等的清洁,预防合并感染等。
WHO规定治疗肺吸虫病常用药物为吡喹酮和三氯苯达唑。
1、吡喹酮
为广谱抗吸虫药物,对卫氏并殖吸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首选的药物。
2、三氯苯达唑
为一种新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对并殖吸虫有明显杀灭作用。疗效与吡喹酮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3、硫氯酚
可杀死体内的并殖吸虫,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等。可因虫体杀死后释放大量异体蛋白而出现赫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用,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孕妇慎用。
吡喹酮、三氯苯达唑、硫氯酚
1、脑脊髓型出现压迫症状,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可外科手术,改善压迫症状。
2、皮下包块可手术切除。
3、胸膜粘连明显时可行胸膜剥离术。
4、介入栓塞治疗肺吸虫感染性颅内动脉瘤。
治疗周期一般为8~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常因感染轻重、病变部位而异。一般病例预后较好。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引起不良的预后。
1、本病会引起咳嗽、胸痛、发热、头晕、头痛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2、如不进行治疗,可导致虫体附近组织损害。根据虫体位置的不同可引起脑疝、胸膜炎、肝脏硬变、瘫痪、癫痫等。
早期治疗效果好,本病确诊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可多次再感染,即完全治愈后如再感染卫氏并殖吸虫会再次发病。
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虫体可对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比如脑组织或神经的损害可导致瘫痪。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最重要的是改变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1、心理特点
(1)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花费高昂,给家庭经济造成负担,又因诊断各不相同,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2)儿童容易被感染,患儿看到穿工作服的医生护士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长期治疗也会给患儿造成心理焦虑。
2、护理特点
(1)患者家属: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并帮助患儿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增进亲近感。
(2)患者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
1、改变饮食习惯,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或蝲蛄。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3、待身体恢复后进行适当的运动,选择慢跑等强度适中的运动。不要选择剧烈的对抗性运动。
4、去野外游玩时不喝生水,不吃野生动物。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检查是否发生复发。
手术患者术后遵医嘱选择饮食。先选择流食,然后由半流食转为正常饮食。注意不要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
卫氏并殖吸虫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的寄生虫疾病,与不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均衡的饮食有利于身体康复。
1、肉类要充分烹饪后再食用。饮用水最好也要煮沸后饮用。
2、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有利于身体恢复。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1、不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溪蟹、蝲蛄等。
2、不饮用生溪水,避免吃野生动物。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腌制食物。
本病是寄生虫病,无有效疫苗,可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风险。
1、应切实做到不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溪蟹、蜊蛄等,也不饮用生溪水,不随地吐痰。
2、流行区人群及到深山密林、荒野地区作业或旅行者,要警惕感染此病自然疫源性,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没有疫苗。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