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后壁穿孔性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penetrating ulcer of posterior wall 疾病别名: 后壁穿透性溃疡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后壁穿孔性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penetrating ulcer of posteri...
养生
后壁穿孔性溃疡(penetrating ulcer of posterior wall)是指溃疡深达浆膜层,因相邻组织的阻挡而在局部引起炎症和粘连,或溃疡穿入相邻组织形成包裹性穿孔。此多见于后壁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发生穿透者少见。当胃、十二指肠的溃疡逐渐将自身组织消化,损伤全层时,即可发生穿孔,本病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穿孔。患者原有的腹痛症状加重,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本病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疗效不佳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胃后壁穿孔性溃疡和十二指肠后壁穿孔性溃疡。
不会传染。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本病的发生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有关,容易发生溃疡的人群发生本病的风险高。
1、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比如大量饮酒、吸烟、不规律饮食等。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的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
4、长期精神紧张、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溃疡的存在导致胃酸、胃蛋白酶不断消化胃、十二指肠后壁组织,最终穿透后壁,导致本病发生。溃疡因相邻组织的阻挡而在局部引起炎症和粘连,或溃疡穿入相邻组织形成包裹性穿孔。
胃酸具有腐蚀性,可腐蚀胃、十二黏膜。但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壁有一层能起保护作用的黏液屏障。当某些原因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袭作用间失去平衡,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就会形成溃疡。
当溃疡穿透后壁时,原有的胃、十二指肠症状会发生改变,疼痛的位置、发作时间、强度等都会改变。此外,患者局部的刺激以及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出现。
溃疡穿透时症状改变如下:
1、上腹痛放射至背部
这最突出而常见,表示后壁溃疡穿透入胰腺。无并发症的溃疡痛是通过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传递的,使在上腹中部有定位明确的钝痛(内脏痛);穿透性溃疡时后壁层腹膜受累,痛觉冲动即经由大脑脊髓传入神经入脑,发生剧烈的定位明确的后背痛(躯体痛)。
2、午夜痛醒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也可有这种症状,但穿透性溃疡发生率显著增多。如果本来无午夜痛,以后逐渐出现,并且频率增加时,要警惕穿透性溃疡的可能。
3、上腹痛的部位、播散和强度的改变
无并发症的溃疡常在上腹部有定位比较清楚的疼痛,患者能自行指出。而溃疡穿透时疼痛强度增加、范围扩大,并改变部位,不能清楚地指出。如穿透至肝胆,则疼痛移向右肋弓;至胃-肝网膜,则疼痛向上扩展并延至左上腹;至横结肠和结肠系膜,则疼痛延至下腹部。
4、原有的疼痛昼夜节律发生变化
无并发症消化性溃疡的特点之一是上腹痛在餐后立即缓解,而隔1~2小时后又重新出现。溃疡穿透时,餐后疼痛不缓解,反而加剧,而且白天的不适与晚间的相连续。
5、少量进餐和制酸剂“失效”
十二指肠溃疡空腹时发生疼痛,进牛乳或豆浆加几块饼干,或者服制酸剂后会立即解除。但在溃疡穿透时,进餐和制酸剂不起止痛作用,显然溃疡深处炎症和因此引起的痉挛不能在提高pH后获得暂时性消除。
1、出血
十二指肠后壁穿孔性溃疡出血多见。当血管受到损害会引发出血,血液可从口中呕出。如血液随食物一同经过消化道后排出,则表现为黑便。
2、癌变
长期的溃疡存在可能导致组织癌变。
3、其他
后壁穿孔性溃疡可引起腹腔弥漫性腹膜炎、胆瘘等后果。
当溃疡穿孔引起炎症出现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表现。
1、突发上腹部剧痛,呈“刀割样”,腹痛迅速波及全腹。
2、患者突然呕血,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上腹部、下胸部的疼痛不适;
2、伴有恶心、呕吐、黑便等;
3、患者既往有明确的胃部疾患,症状有加重的倾向;
4、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情况均需积极就医咨询。
1、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
2、最好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触诊。
3、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携带好相关病历、化验单、影像学资料及检查报告,方便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判断疾病病程。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此次就医主要有什么不适?持续多久了?什么时候开始的?
2、腹痛的位置在那里?怎么来形容自己的腹痛?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减轻?
3、您除了腹痛外,还有其他不适吗?
4、您这次生病有什么诱因吗?生病前有干什么或者吃什么吗?
5、您有胃溃疡或者其他胃部疾患吗?做过手术或者其他什么治疗吗?
6、之前接受过什么治疗吗?
7、平时有长期用什么药物吗?
1、我得了什么病?严重吗?
2、我这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大概得需要多少钱?
4、我需要做手术吗?做手术是不是得切胃?有什么风险吗?风险概率是多少?手术费用大概是多少?
5、我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吗?这药用法用量是多少?有什么副作用吗?医保可以报销吗?
6、我这病能痊愈吗?治疗多久能痊愈?以后会不会复发?
7、我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8、我之后还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我这个病遗传吗?
当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近期突发疼痛性质、位置等改变,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血常规、粪便潜血试验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胃镜、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组织的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1、粪便潜血试验
对于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的患者,是必要的检查手段。本项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
2、血常规
对于出血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贫血。
1、胃镜检查
医生使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道从喉咙和食管通过,可直接观察溃疡穿透后壁的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其他溃疡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周边黏膜情况等。
2、X线
膈下游离气体是穿孔的征象,医生可通过X线检查了解是否发生了穿孔。穿透性溃疡还可能导致患者十二指肠球部出现显著畸形。X线同时还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结石、梗阻等其他情况,有助于诊断以及治疗。
3、CT检查
CT检查对诊断胃溃疡穿透或穿孔很有价值,可以发现穿孔周围组织炎症、包块、积液,对于游离气体的显示甚至优于立位胸片。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出现的情况以及病情变化的情况,询问患者既往的溃疡经历以及与本次的差别。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胃镜、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患者可先进行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是症状加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防止损害继续进展,有保护黏膜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等。
2、止血药物
缩血管药物通过其收缩内脏血管的作用而止血。常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也可选择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卡络磺钠、凝血酶等。
3、抗感染治疗
一般选择广谱抗生素,如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等)、派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等。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生长抑素、奥曲肽、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卡络磺钠、凝血酶、头孢他啶、派拉西林、环丙沙星、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加重,可选择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体方式由医生决定。
1、胃后壁穿孔性溃疡
显露出溃疡与胰腺穿透及粘连处,先将胰腺与胃后壁之间的粘连分开,分到溃疡边缘时沿溃疡边缘剪开胃后壁,使胃与胰腺完全分开,溃疡的底部留于胰腺上。然后将溃疡边缘残留的胃黏膜剪除。胃后壁切口暂时缝合关闭,其余按胃部分切除术处理。切除胃的部分组织,将病变区域去除,同时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能减少溃疡复发。
2、十二指肠后壁穿孔性溃疡
医生会直接处理溃疡底部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Graham法及Nissen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3、其他
医生也可能选择穿孔缝合术等方式对溃疡处进行修复。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时机有关。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即可在数天内消失,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也可得到缓解,手术效果一般很好。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影响患者正常饮食以及生活。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腹膜炎、休克等情况出现。
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恢复正常生活。
如溃疡没有彻底消除,则可能再次复发。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术后注意卧床休息。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利于帮助康复。
1、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发生不良事件。
2、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奥美拉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1、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在咨询医生后可以适当进行活动。
2、尽量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排便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有助于排便的药物。
3、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做到劳逸结合。疾病未完全康复前禁止重体力劳动。
4、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学会正确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患者要注意遵医嘱复查,以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后续的治疗。
术后医生可能会为患者留置引流管,患者要避免引流管受压、弯曲,注意观察引流量,若引流量过多要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早日恢复。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2、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3、饭前洗手,保证食物干净卫生,避免消化道发生感染。
4、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糖摄入量,以免过多的糖引起胃酸分泌过高。
5、食用温热、细软、易消化的食物。
1、戒烟酒,避免喝咖啡、浓茶。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生蒜、辣椒等。禁食冷硬、油炸类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不可食用变质、过期、未煮熟的食物。
4、纠正错误观念,例如有些胃病患者认为山楂"助消化",但其实山楂在胃酸环境中容易形成坚硬的胃结石,加重胃黏膜的摩擦、损伤,医生不建议过多食用。类似的还有黑枣、柿子等,都不要多吃。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均有利于预防本病。具体措施如下:
1、避免长期使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2、定期去医院体检,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积极治疗。
3、适当休息,尽量保持愉悦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4、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及少饮浓茶、浓咖啡等。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