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化脓性食管炎 疾病英文名称: pyogenic esophag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化脓性食管炎 疾病英文名称: pyogenic esophagitis 疾病概述: 化脓...
养生
化脓性食管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由于食管黏膜破损、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后致病菌侵入食管壁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发病急,病情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物理化学因素、医源性损伤等均可导致食管黏膜的破损,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常表现为吞咽痛、吞咽困难、颈部痛、胸骨后疼痛等。本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不会传染。
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在临床并不多见。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病,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服用降低免疫功能的药物、营养不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酗酒、大型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患者等。
由于异物、机械(食管插管)、穿孔、破裂等原因造成食管黏膜损伤是发病的基础,继而因口腔、咽部致病菌的咽下而使致病菌得以侵入食管黏膜,引起化脓性食管炎。致病因子多为革兰阴性菌。部分患者的疾病属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综合征的食管局部表现。
食管黏膜破损的原因主要有:
1、物理化学因素
如异物或机械损伤,或酒后剧吐、误服腐蚀剂、服过烫食物等。食管壁损伤,使致病菌得以入侵,引起局部感染、化脓。
2、医源性损伤
内镜下细胞刷检后部分患者出现化脓性食管炎,其原因可能与刷检后致使食管黏膜上皮受损,屏障作用减退,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有关。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病。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服用降低免疫功能的药物、营养不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酗酒、大型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患者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痛(疼痛可向颈项部放散)、吞咽困难、颈部痛、胸骨后疼痛等。病变广泛者可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偶可出现大出血。
1、如果患者全身抵抗力低下,可能引起食管蜂窝织炎。
2、累及食管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瘘管,如食管-气管瘘、食管-支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颈部疼痛,伴有高热、寒战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吞咽疼痛不适;
2、伴有吞咽困难、颈部疼痛、胸骨后疼痛;
3、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
1、病情平稳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2、病情严重者需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颈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颈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4、您既往是否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5、您之前是否服用过降低免疫功能的药物?
6、您最近做过食管内镜检查吗?
7、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内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能抽烟、喝酒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反酸、烧心、吞咽痛、胸痛、吞咽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食管分泌物培养、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等检查病变情况,并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疾病性质。
医生会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等情况。然后于颈前食管进行相应的触诊,若为食管炎,则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
1、血常规
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情况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食管分泌物培养
取食管分泌物进行培养,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
胃镜下食管组织取样活检可帮助医生进行确诊。本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在胃镜下,从病变处取少部分组织,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医生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胃镜经口腔进入上消化道,依次观察食管、胃等部位的黏膜状态,也可同时取得黏膜标本。
为了明确食管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医生可能建议做X线钡餐检查。检查前患者需空腹,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观察食管是否有狭窄、高低不平、局部增厚等情况。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会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异物、机械损伤、酒后剧吐、误服腐蚀剂等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食管分泌物培养、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1、食管癌
多与早期食管癌进行鉴别。一般来说内镜下早期食管癌会有不同于食管炎症的表现,如糜烂灶多边界清楚,病灶出的血管网多紊乱、缺失或者截断。如果内镜下不够典型,则需依赖病理活检来鉴别。
2、食管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可见于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当病变累及食管时,即为食管克罗恩病。具体表现为食管的全层性炎症,呈节段性或区域性分布,也可引发吞咽困难等症状。但其病灶呈节段性,常常伴随右下腹及脐周疼痛症状,故可与化脓性食管炎鉴别。
3、食管白塞病
食管白塞病是白塞病累及食管所致的疾病。患者多有腹痛,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吞咽困难等,食管至结肠的任意部分都可以出现多发性溃疡。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可予以鉴别。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和防治并发症。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保守抗菌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出现其他并发症,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1、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一般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为主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2、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
这两种药物可通过防止胃酸反流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减少胃酸对食管的刺激和损伤,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等。
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
当病变累及周围组织如纵隔和毗邻脏器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且经内科保守抗菌治疗等无效时,可选择外科瘘管修补或进行食管切除术。
1、瘘管修补术
通过手术找到瘘管发生的部位,将瘘管修复,恢复食管与周围器官的正常结构。
2、食管切除术
通常用于食管严重病变难以修复的患者,医生会在切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地重建。
可在食管镜下通过注射针抽吸脓肿部位的脓液以达到部分引流的目的。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很少发生穿孔或是影响功能的瘢痕狭窄。病变广泛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1、本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2、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受累,可能出现感染的扩散,引起不良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如果黏膜损伤再次出现,引起细菌感染,化脓性食管炎也可能再次发生。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遵医嘱用药。术后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干燥,注意休息,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心理特点
化脓性食管炎患者可因反酸、烧心症状,出现一些精神心理异常,如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又会加重化脓性食管炎的症状。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1、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发生不良事件。
2、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头孢他啶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腹泻、腹痛等症状,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2、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3、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减轻体重。
1、术后医生可能会为患者留置引流管,患者要避免引流管受压、弯曲,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气味,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
2、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规律进食时间,少食多餐,建议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
2、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磨碎的食物能和唾液、胃液充分混合,减少食物造成的损伤和刺激。
3、饭前洗手,餐具不与其他人混用,餐具及时消毒。
4、注意营养均衡,保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5、食物的选择以清淡、软烂、细嫩、含低纤维素、富有营养为主。这样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更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复。主食可吃细面条、馒头、发糕、包子等。症状严重者,可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藕粉、香蕉、南瓜类。
1、忌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咖啡、浓茶、薄荷、可可饮料、番茄汁、柠檬汁等。
2、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可做过敏原检测,找出过敏的食物成份,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3、忌吸烟、酗酒,忌辛辣食物,忌过冷、过烫食物。
化脓性食管炎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危险因素,具体如下:
1、戒烟、戒酒。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进行运动,都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3、注意饮食卫生,饭前要洗手,不吃不洁的食物。
4、避免长期服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