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ascaris 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ascaris induced acute pancr...
养生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ascaris 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是指蛔虫进入法特壶腹或胰管造成胆汁及胰液排出受阻,而导致的一系列胰腺化学性炎症。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表现。治疗方法取决于蛔虫所在的部位以及胰腺病变的程度,可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根据病理可分为:
1、轻型
又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自限性,病程1周、预后良好。
2、重型
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重,伴腹膜炎、休克及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不会传染。
临床上比较少见。
本病的发生与蛔虫感染有关,蛔虫感染常见于儿童,故本病多见于儿童。
多发生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蛔虫进入法特壶腹或胰管,造成胆汁及胰液排出受阻,导致胰腺炎出现。
正常情况下,胰液在进入十二指肠后被激活,活化的胰酶才有消化作用,故平时胰腺不会被自身消化酶影响。当蛔虫进入法特壶腹或胰管时,胰液无法顺利流出,可能在胰腺中被激活,发生胰腺自身的消化连锁反应,导致胰腺组织坏死。消化酶和各种坏死组织液还可通过血液、淋巴循坏到达全身而引起多器官损害。
以胰管梗阻、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学说为主要机制。
1、蛔虫嵌顿在壶腹部,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乳头水肿,或直接进入胰管造成胰管阻塞。过量分泌物不能及时排泄,使梗阻远端胰管内高压,胰管小分支破裂,激活消化酶而引发胰腺炎。
2、蛔虫致壶腹部狭窄和胆汁排出障碍,造成胆汁逆流入胰管。胆盐可改变胰管黏膜屏障完整性,并激活胰蛋白酶,进一步破坏血管壁,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胰腺出血和自身组织消化。
3、蛔虫逆行进入十二指肠乳头,把富含肠激酶的十二指肠液带入胰腺,激活胰酶引起炎症反应。此外,蛔虫导致胆管炎,其所带细菌分泌的毒素、释放的激肽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有关。常见的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1、腹痛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腹痛,部位多为上腹部,多向腰背部放散,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可表现为钻心样或绞痛,可不变地持续多小时甚至数天。恶心、呕吐、体位改变,以及一般胃肠解痉药物均不能缓解腹痛症状,咳嗽、深呼吸可加重腹痛。
2、恶心、呕吐和腹胀
多在起病后出现,表现为呕出胃内食物与胆汁,有时患者可呕吐蛔虫成虫体。患者多伴有腹胀症状,甚至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
患者多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果患者发热持续1周以上,或体温逐渐升高伴有白细胞升高时,要警惕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
4、低血压或休克
主要见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少数患者可突然发生,亦可在出现其他并发症后逐渐出现。主要表现为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致周围血管扩张、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并发感染或消化道出血。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患者可由于频繁呕吐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常有程度不一的脱水。重症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并伴血钾、血钙、血镁降低。
6、其他
急重症患者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亦可出现其他器官衰竭如肾功能和心功能的衰竭表现。有些患者出现胰性脑病,表现为精神异常和混乱、定向力缺乏,伴有幻想、幻觉和躁狂状态。
1、局部并发症
表现为胰腺脓肿或胰腺囊肿。前者多于病程2~3周出现,表现为高热、腹痛,出现中毒症状和上腹部包块;后者多于病程3~4周形成,可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2、全身并发症
常为败血症或二重感染(真菌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3、多器官功能衰竭
可表现为肾功能、心功能等衰竭,亦可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4、其他
还可能出现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若患者出现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伴有低血压、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送往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上腹痛,阵发性加重。
2、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
3、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
1、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患者明确有胆道疾病史并曾就医诊疗,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是否曾就医?如何诊断及治疗?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有过不洁的饮食?或饮用过被污染的水?
5、您最近是否得过蛔虫病?
6、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得了什么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
3、我需要住院吗?我要做手术吗?
4、我需要吃什么药?有什么副作用?对身体有损伤吗?
5、我的病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我如何避免复发?
6、我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该注意什么?
7、出院之后需要复查吗?复查哪些项目?
当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治疗,尤其是卫生条件不佳地区的人群。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血生化、血常规、X线、超声、CT、内镜检查等,进一步了解病情。
1、视诊
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度脱水貌、进行性加重的黄疸。
2、触诊
医生会用单手或双手进行腹部触诊,了解腹部有无压痛、有无包块等情况,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有中上腹部压痛。
3、听诊
医生会用听诊器进行腹部听诊,急性胰腺炎患者常有肠鸣音减少。
1、血清标志物检测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3倍正常值上限,内生肌酐清除率与淀粉酶的比值也可用于胰腺炎的诊断。
2、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能够发现患者是否有肝肾损伤,还能检测有无明显的电解质、血糖、正铁血白蛋白变化,帮助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3、血常规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于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有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价值。红细胞比容检查可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医生也可能选择内镜检查,直接观察病变区域,发现虫体阻塞等情况。
1、X线
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胸、腹部X线平片对发现有无胸腔积液、肠梗阻有帮助。部分患者可通过X线见到虫体。
2、超声
腹部超声可了解胆囊及胆管情况。
3、CT
CT有助于确定有无胰腺炎、胰周炎性改变,以及胸、腹腔积液,有助于确定胰腺坏死程度。CT还可发现胰腺导管内的蛔虫。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洁饮食经历、是否有吃生食的习惯、近期有无寄生虫感染病史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测、血生化、血常规、X线、超声、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可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当患者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使用驱虫药消除蛔虫感染情况。如果患者症状较重或是保守治疗效果差,可通过内镜治疗或是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出虫体,并针对可能存在的组织病变进行治疗。
1、禁食。起病后短期禁食,降低胰液分泌,减少胰酶对胰腺的自身消化。病初48小时内禁食,有助于缓解腹胀和腹痛。
2、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3、戒烟戒酒、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不良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外源性补充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不仅可抑制胰液的分泌,而且有助于控制胰腺及全身炎症反应。
2、镇痛药
腹痛严重者可肌内注射布桂嗪或哌替啶等药物。
3、抗生素
出现感染的患者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等)、甲硝唑、莫西沙星等药物治疗。
4、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等。
5、解痉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了肠道痉挛、疼痛严重的情况,可选择解痉药物治疗。这类药物能够松弛平滑肌、解除痉挛,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可选择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6、驱虫药物
在急性胰腺炎症状缓解后,应选择足量的驱虫治疗,可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
生长抑素、奥曲肽、布桂嗪、哌替啶、头孢哌酮、莫西沙星、甲硝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山莨菪碱、阿托品、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1、内镜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仍有顽固性腹部绞痛者,常提示蛔虫体部分嵌顿于壶腹部,引起Oddi括约肌的强烈痉挛,可进行内镜治疗。当取出嵌顿虫体后,疼痛可缓解。当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医生可能会行乳头切开术,取石后再套取蛔虫。
2、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无效、内镜治疗不成功,可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蛔虫去除,同时清除坏死组织。如患者出现胰腺囊肿,或伴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可进行手术引流。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时机有关。通常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极少数患者可发生猝死。
1、本病会引起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2、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也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死亡。
由于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如果再次出现蛔虫感染、胰管梗阻,则可能再次发病。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多休息,病情允许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活动。科学的日常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腹部疼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此时家属一定要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私自停药、换药。患者及家属对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初步了解,随时观察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发生疑似药物不良反应,可联系医生调整用药。药物反应严重或停药后不缓解者,需及时送医治疗。
1、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疾病未完全康复前禁止重体力劳动。
2、病情允许时,患者可以适当地进行活动,如散步等,切不可剧烈运动。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
术后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有少许渗液是正常现象。若患者渗血不止或渗液量较大,家属要及时通知医生,然后检查伤口部位的情况。
患者的饮食要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不洁的食物。
2、术后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为主,遵医嘱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
3、注意规律饮食,少食多餐。
1、禁食生冷、油腻、油炸、辛辣等难以消化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2、戒酒,患者需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蛔虫,有利于预防本病。具体措施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纠正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
2、不饮生水,食用蔬菜、水果时要彻底清洗,烹饪时要将食材彻底煮熟。
3、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清洁,不随地大小便。
4、蛔虫病患者要积极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免诱发蛔虫性急性胰腺炎。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