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bronchopneumonia 疾病别名: 小儿小叶性肺炎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bronchopneumonia 疾病别名: 小儿小叶性...
养生
小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儿小叶性肺炎,是指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一种炎症,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本病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本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药物治疗,通过早期、积极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有传染性。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
本病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直接或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本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好发于2岁以内的儿童。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
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最常见为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当小儿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时,病原体更容易入侵人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发达国家儿童肺炎病原体以病毒为主,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鼻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1、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恶劣、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小儿支气管肺炎。
2、个人因素
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本病。
本病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情较轻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若病情不断加重,还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神经和消化等系统相关症状。
1、发热
多为高热,早期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左右。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高或低于正常。
2、咳嗽
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咳嗽可逐渐减轻,在疾病恢复期可能会有咳痰表现。
3、气促
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4、全身症状
如全身酸痛、精神不振等。
5、心血管系统症状
有时可因心率加快出现心慌不适,部分患者还可因心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凉等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6、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烦躁、嗜睡、昏睡、惊厥等症状。
7、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部分较小患儿还可能出现拒食、吐奶等情况。
1、脓胸
是因为肺内感染组织中的病原菌侵袭胸膜,而导致的胸膜腔积脓。临床表现有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当积脓较多时,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和气管向健侧移位。胸部X线(立位)示患侧肋膈角变钝,或呈反抛物线状阴影。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
2、脓气胸
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并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即造成脓气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剧、剧烈咳嗽、烦躁不安、面色发绀。胸部叩诊积液上方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支气管破裂处形成活瓣,气体只进不出,形成张力性气胸,可危及生命,必须积极抢救。
3、肺大疱
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得多、出得少或只进不出,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可一个亦可多个。体积小者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引起呼吸困难。X线可见薄壁空洞。
4、肺脓肿
由于化脓性感染造成肺实质的空洞性损害,并形成脓腔。可有咳嗽、呼吸困难、高热、胸痛等表现。
1、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
2、伴随精神萎靡。
以上应尽快就医,必要时于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伴随精神不佳。
3、伴有腹泻、呕吐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小儿科或者呼吸内科就诊。
1、注意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进行胸部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发热出现多久了?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最高发热到多少度?
2、是否有咳嗽?有痰吗?是什么样的痰呢?
3、呼吸顺畅吗?是否有气喘呢?有发生过喘不上气来的情况吗?
4、除了这些症状,您还有其他症状吗?
5、以前出现过这些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6、使用过药物治疗过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7、是否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吗?
8、出生时是否为低出生体重儿?
9、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呢?
10、孩子最近去过疫区吗?接触过疫区回来的人吗?
11、孩子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
2、孩子不会是新冠肺炎吧?
3、孩子是怎么的这个病的呢?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不吃药能好吗?
6、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8、多长时间能好啊?
9、孩子是不是需要隔离啊?
10、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当患儿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患儿做外周血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可见患者呼吸增快,有时可见鼻翼煽动和吸气性凹陷,口周、鼻唇沟、指(趾)端发紫;肺部听诊可有呼吸音粗糙,病情后期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1、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胞质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数升高者,时有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
(3)前降钙素(PCT):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
2、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采集血、痰、气管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肺穿刺液、肺活检组织等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但常规培养需时较长,且在应用抗生素后阳性率也较低。
(2)病毒分离和鉴定:常于发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病毒分离,阳性率高,但需时亦长,不能用作早期诊断。
(3)其他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真菌等均可通过特殊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检查。
(4)病原特异性抗原检测:检测到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抗原即可作为相应病原体感染的证据,对诊断价值很大。
(5)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机体的特异性lgG或IgM浓度,有助于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6)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特异性基因探针检测病原体DNA:此法特异、敏感,但试剂和仪器昂贵。
(7)其他:冷凝集试验可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筛试验。
1、胸部X线检查
早期为肺纹理增粗,之后出现沿着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可融合成片,肺下叶常受累。有时可见肺不张或肺气肿等相关影像学表现。
2、CT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未能显示肺炎征象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肺炎、难以明确炎症部位、需同时了解有无纵隔内病变等,可行胸部CT检查。
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如外周血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随咳嗽而改变。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若鉴别困难,则按本病处理。
2、支气管异物
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或肺气肿,可帮助鉴别两病。
3、支气管哮喘
儿童哮喘可无明显喘息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和肺气肿。患儿多具有过敏体质,做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本病。
4、肺结核
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有助于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可有气促和发绀,从而与肺炎极其相似,但肺部啰音不明显。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通气情况、控制炎症的发展、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
1、氧疗
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或动脉血氧分压低时需吸氧,多用鼻导管吸氧,新生儿或婴幼儿可用面罩、氧帐、鼻塞给氧。病情严重者可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2、气道管理
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雾化吸入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湿化气道,帮助排除痰液。
3、腹胀的治疗
低钾血症者,应补充钾盐。缺氧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
4、高热的治疗
高热患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进行退热,但需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为避免增加患儿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5、其他
若伴烦躁不安,可适当使用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治疗;咳痰严重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
1、抗生素治疗
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者者可静脉给药。
(1)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者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耐药者首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者首选苯唑西林钠或氯唑西林,耐药者选用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
(3)流感嗜血杆菌: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
(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首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产ES-BLs菌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5)铜绿假单胞:常用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
(6)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及罗红霉素等。
2、抗病毒药物治疗
常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药物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α-干扰素等。但目前有肯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很少,加之副作用大,临床上较少使用。
酚妥拉明、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利福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依替米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奥司他韦、利巴韦林、α-干扰素
本病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强心药等进行治疗;脓胸和脓气胸者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若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或发生张力性气胸时,宜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合并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者,应给予相应营养补充治疗。
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通过早期、积极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患者病情较重,合并脓胸、肺脓肿等疾病时,预后可能较差。
1、本病会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可能会出现肺脓肿、脓胸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实现治愈。
一般不会复发,但若再次感染,可能导致再次患病。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前提下,应注重日常管理,增强患儿抵抗力,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并预防再次发病。
1、心理特点
(1)患儿年龄较小,生病后身体不舒服,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
(2)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吃药、吸氧、雾化吸入等多种治疗,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注,耐心亲切的对患儿讲话,帮助患儿积极的面对疾病。
(2)家属应为患儿安排有趣的娱乐活动,帮助转移患儿注意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家属应严格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异常反应,若有异常反应,请及时就医。
1、为患儿提供温度、湿度均适宜的居住环境,且经常通风换气。
2、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适当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利于痰液排出。
3、将患儿与其他病友隔离开,以防交叉感染。
4、带领患儿适度运动,提高患儿抵抗力。
5、天气变化或者寒冷时,应注意保暖,给患儿适当添加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家属应为患儿安排营养丰富易吸收的食物,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1、为患儿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蛋羹、牛奶等。
2、患儿生病后会食欲不振,家属应为其准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提高患儿的食欲。
3、患儿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瓜果蔬菜等。
4、重症患儿进食困难,可以通过静脉给予营养制剂。
5、为患儿适当补充水和无机盐,避免和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的液体补充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
1、患儿应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喱。
2、患儿应少食用垃圾食品,如薯片、炸鸡等。
1、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
2、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
3、家长应经常带领孩子去运动,提高儿童的抵抗力。
4、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空气污浊的环境。
5、避免孩子吸二手烟。
6、避免孩子接触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7、积极为儿童接种疫苗。
针对某些常见细菌和病毒病原,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儿童肺炎患病率。
1、肺炎链球菌疫苗
可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有以下两种疫苗:
(1)13价肺炎疫苗是针对2岁以下免疫功能不成熟的宝宝设计的,适合于6周龄~15月龄婴幼儿。
(2)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是多糖疫苗,适合2岁以上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部分患者可在接种第一针五年后二次补种。
2、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可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适用于2~71月龄婴幼儿。
3、流感疫苗
可以预防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适用于免疫力低、基础病多的人群,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能有效发挥保护作用,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