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英文名称: cholesterolosis of the gallbladder、gallbladder cholesterolosis 疾病别名: 草莓胆囊、胆囊胆固醇息肉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英文名称: cholesterolosis of the gall...
养生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cholesterolosis of the gallbladder)是一种胆囊增生性疾病,指脂质(特别是胆固醇酯)在胆囊壁固有层巨噬细胞内的异常沉积。当脂质弥漫性沉积时,胆囊黏膜呈红棕色,亮黄色脂质斑点散在分布于其上,形似草莓,又称为“草莓胆囊”;当脂质局灶性沉积时,胆囊壁上会“镶嵌”单个或多发的息肉样隆起,故又称“胆囊胆固醇息肉”。本病近一半患者同时存在胆固醇结石。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临床大多无症状,或仅有右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B超、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少数息肉可自行脱落排出体外,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定期B超检查,如发现有突然增大趋势,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病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基于病理表现分类:
1、弥漫型
当脂质弥漫性沉积时,胆囊黏膜呈红棕色,亮黄色脂质斑点散在分布于其上。其病变广泛,黏膜增厚,表面粗糙,有多个似绒毛状或草莓状小隆起。
2、局限型
当脂质局灶性沉积时,胆囊壁上会呈现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样隆起,通常小于1cm,有蒂或无蒂。
无传染性。
发病率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
目前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有观点认为可能是患者的胆囊上皮从饱和状态的胆汁中吸收了过多的胆固醇所致,也有观点认为本病与巨噬细胞功能缺陷,不能正常代谢从胆汁中吸收的胆固醇有关。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右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轻微压痛。
1、胆囊结石
本病约50%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主要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胀闷不适,嗳气和畏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阻塞胆囊管而出现右上腹绞痛。
2、肝功能异常
部分患者可伴肝功能异常,可无临床症状,常在肝功能检测时发现。
3、急性胆囊炎
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而引起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重者可有畏寒、高热、恶心、呕吐。
4、急性胰腺炎
偶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上腹痛,并向后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轻度发热等。
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畏寒、高热、恶心、呕吐时需就诊于急诊科,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1、体检发现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2、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3、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或无明显症状时可就诊于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症状的?
2、您做过哪些检查?
3、您有定期体检吗?
4、您有什么慢性疾病吗?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吗?
5、有受过重大外伤吗?做过手术吗?输过血吗?得过肝炎结核之类的传染病吗?
6、您对什么药物、食物过敏的吗?
1、我这是什么病?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的这些症状是因为这个疾病引起的吗?
3、这种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需要住院吗?我需要吃哪些药?需要手术切除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时请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患者有些无阳性体征,有些可能存在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击痛、Murphy征阳性(即右肋缘胆囊区触痛)等。若并发急性胆囊炎,还可有肝区的压痛和反跳痛。
医生通常会在手术切除胆囊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
1、肉眼改变
在暗绿或暗褐色的胆囊黏膜中可见脂质沉积形成的亮黄色斑点和条纹。沉积量大时,可形成息肉并突向胆囊腔,息肉质软有蒂,体积通常较小。
2、镜下改变
显微镜下可见胆囊皱襞粗大或息肉形成,固有膜增宽,内有大量聚集的含脂质的泡沫细胞。
1、腹部B超
B超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胆囊的形态大小一般正常,囊壁可轻度增厚。息肉常为多发,体积较小。B超可发现胆囊内较强回声结节附着于囊壁;较小的息肉呈现为强回声点,直径常小于1cm。息肉多数有蒂,或基底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声影,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可合并胆囊结石。
2、腹部CT
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有限。当胆固醇局限性沉积、胆固醇息肉小于5mm时,CT检查难以发现;病变稍大者偶尔可显示,胆固醇息肉呈桑葚状,通常为多发,大小为5mm~6mm,有蒂或无蒂,胆囊壁不增厚。胆囊造影CT检查有助于检出病变,表现为充满造影剂的胆囊腔内小的充盈缺损。
3、腹部MRI
T2WI图像上,在胆汁高信号背景衬托下,多发胆固醇息肉呈相对低信号。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腹部B超、腹部CT、腹部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此病时需排除胆囊结石、胆囊癌等疾病。
1、病史
反复发作胆囊炎病史。
2、症状
大多无症状,或仅有右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
3、体征
有些无阳性体征,有些可能存在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击痛、Murphy征阳性(即右肋缘胆囊区触痛)等。
4、辅助检查
(1)腹部B超:胆囊内较强回声的结节附着于囊壁,较小的仅呈现为强回声点,直径常小于1cm,多数有蒂,或基底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声影,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可合并胆囊结石。
(2)腹部CT:较大的胆固醇息肉呈桑葚状,通常为多发,大小为5mm~6mm,有蒂或无蒂,胆囊壁不增厚。胆囊造影CT检查有助于检出病变,表现为充满造影剂的胆囊腔内小的充盈缺损。
(3)腹部MRI:T2WI图像上,在胆汁高信号背景衬托下,多发胆固醇息肉呈相对低信号。
(4)病理检查:在暗绿或暗褐色的胆囊黏膜中肉眼可见脂质沉积形成的亮黄色斑点和条纹,沉积量大时,可形成息肉突向胆囊腔,息肉质软有蒂,体积通常较小。显微镜下可见胆囊皱襞粗大或息肉形成,固有膜增宽,内有大量聚集的含脂质的泡沫细胞。
1、胆囊结石
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若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急性炎症。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约5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胀闷不适,嗳气和畏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或夜间平卧后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彩超是诊断胆结石的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胆囊内移动的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
2、胆囊癌
是胆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6倍。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等症状。其腹痛无特异性,出现腹部包块和进行性黄疸时提示本病已进入晚期,实验室检查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等均可升高,腹部超声、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EUS)可用于诊断并且判断肿瘤浸润程度,肝脏、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本病有临床症状者一般需手术治疗。无临床症状者,直径若在5mm~10mm之间,每6个月~12个月超声追踪观察,如发现有突然增大趋势,应及时手术治疗;若直径小于5mm,则无需处理。本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出现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伤、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本病无需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本病的手术方式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
1、适应症
(1)息肉直径大于10mm。
(2)息肉伴有胆道症状或结石。
(3)无蒂息肉或基底宽度大于10mm。
(4)伴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5)伴有胆囊功能丧失或胆囊功能不良。
2、术前准备
为了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耐受手术,患者术前各项化验值应调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病史较长或年老体弱的患者,术前应给予对应的支持治疗,如输血、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等;术前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功能障碍、糖尿病、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应请各科医师会诊以协助治疗。
3、并发症
如胆管损伤、胆汁漏、术中术后出血、胆总管结石等。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属于非肿瘤性息肉病变,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否则可能出现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患者可能会由于并发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而出现一系列明显的不适症状,如腹痛、恶心、高热等,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本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出现胆囊结石、肝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本病可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根治。
本病一般不会复发。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适当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有时会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且缺乏对疾病专业知识的认知,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
(2)患者可向专业医生了解疾病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保持心情愉悦。患者平时可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等以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1、保持心情愉悦,清淡饮食。
2、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营养均衡。
3、适当运动。
无临床症状者,息肉直径若在5mm~10mm之间,每6个月~12个月超声追踪观察,如发现有突然增大趋势,应及时手术治疗。
1、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及伤口换药。
2、清淡饮食,进食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3、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胆囊疾病与饮食关系密切,患者应合理饮食,规律进餐,并注意营养均衡,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
2、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1、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2、避免暴饮暴食。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目前暂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