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痹 疾病英文名称: scleroderma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皮痹 疾病英文名称: scleroderma 疾病概述: 皮痹(scleroderma)...
养生
皮痹(scleroderma)是指发作于局部或全身皮肤,严重者可累及脏腑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进行性肿硬萎缩,皮肤干硬、毛发稀少、吞咽困难及反流性食管炎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但以青、中年妇女多见。临床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两种类型。外感风寒湿邪是本病主要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情志失调、饮食劳倦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本病大多数无内脏损害,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若侵及内脏,呈弥漫性分布,则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有生命危险。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硬皮病范畴。
1、风寒痹阻
主要表现为多见于发病初期,皮肤浮肿,皮纹消失,紧张变厚,按之无凹陷,颜色苍白或黄褐;表面温度偏低,自觉刺痛或麻木,肢端青紫、苍白,遇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加剧;伴有关节痛,或有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经血黯紫;舌紫黯,苔薄白,脉濡细。
2、气滞血瘀
主要表现为皮肤变硬,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皮肤皱纹不显,皮损处色素加深,或间有色素减退斑;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肌肤甲错,毛发干枯脱落,面部表情呆板,眼睑、口部张合受到限制,胸部有紧束感,手指屈伸困难,关节活动不利,口唇青紫变薄;可伴胸闷、心悸、腰痛、血尿、皮下有包块结节,女性月经量少夹有血块,闭经;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苔薄,脉细涩。
3、肺脾气虚
主要表现为皮肤如革,干燥,甚则皮肤萎缩,皮纹消失,毛发脱落;伴疲倦乏力,体重减轻,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胖淡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缓。
4、脾肾阳虚
主要表现为多见于局限性硬皮病萎缩期或系统性硬皮病后期,表情淡漠,呈假面具样,鼻尖如削,口唇变薄,颜面灰白,口周放射状沟纹,牙龈萎缩,松弛易脱落;胸部皮肤坚硬,状如披甲,呼吸受限,手如鸟爪,骨节隆起,出现溃疡,关节强直,活动困难;常伴有畏寒肢冷,无汗,饮食减少,吞咽不利,大便溏稀,胁痛腹胀,胸闷心悸,头昏目眩,腰膝酸软,神情疲惫,遗精、阳痿或妇女月经涩滞或闭经;舌淡胖有齿印,苔薄,脉沉紧或迟缓,或沉细无力。
一般不传染。
本病发病年龄以20岁~50岁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情志失调或饮食劳倦,兼外感风寒湿邪,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发病。病位主要在皮肤,病情发展可累及肌肉、筋骨、关节,病情深入,可累及肺、脾、心脏等。
1、外感风寒湿邪
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或平时寒温不适,外邪乘虚而入,或猝然遇风寒湿邪邪侵体表,留于肌肤,阻于经络,发为皮痹。
2、饮食不节
平素饮食不节,忧愁思虑,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不足,气血耗伤形成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温煦皮肤,血虚不能濡养皮肤,皮肤则失柔和而坚硬,或为不仁,甚至萎缩而毛脱。
3、情志失调
平时长期抑郁,忧愁,过度思虑,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不足,气虚不能温煦皮肤,血虚不能濡养皮肤,而形成本病。
4、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伤肾,或脾阳虚弱损及肾阳,或疾病日久,元气被耗等均能导致阳气不足,阴寒内生,寒凝皮肤四末不得温煦,亦发为皮痹。
皮痹临床以皮肤肿胀发硬,后期萎缩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异。根据病变范围及有无系统受累可分为局限性皮痹及系统性皮痹。
1、局限性皮痹
(1)局限性皮痹以局部皮肤硬化为主要表现。
(2)皮损可见于头面部、躯干或四肢。
(3)通常呈单处损害,形态可为片状、带状或滴状,有时也可呈多发性。皮损初起为淡红色、水肿性斑块,质韧。逐渐转变为淡黄或象牙白色,略凹陷,后期出现萎缩,皮肤变薄、发生硬化,触之有皮革样感。有时留有轻度色素沉着。自觉症状轻微,偶有轻度瘙痒、疼痛。
2、系统性皮痹
局限性皮痹初起于手、足和面部,然后扩展至四肢或躯干,常伴雷诺征,皮损逐渐扩大,波及全身皮肤和内脏器官。皮损特点与局限性皮痹相似。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
(1)水肿期
皮肤紧张变厚,皱纹消失,肤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呈非凹陷性水肿。
(2)硬化期
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根据受累皮肤部位不同,可产生手指伸屈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张口及闭眼困难、胸部紧束感等症状。患处皮肤色素沉着,可杂有色素减退斑,毛发稀少,同时有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
(3)萎缩期
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和肌肉亦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板样硬片。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并有患区少汗和毛发脱落现象。少数病例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有内脏器官如肺、心、肾、食管、骨、关节受损,见呼吸困难、胸闷、心悸、蛋白尿或血尿、吞咽困难、关节痛和关节炎等。
心痹
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由五体之痹内舍于脏腑,则形成内脏之痹。心脉损害,而发展为心痹。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短气。
肺痹
皮痹日久不愈,肺脏虚损,再感受风寒湿之邪,浸淫于肺脏,而成为肺痹。主要表现为心胸烦闷、气急。
若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憋气或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若出现皮肤水肿,皮肤紧张而硬化。
2、或面无表情,张口困难,口唇变薄。
3、或胸部皮肤状如披甲。
4、或皮肤变薄,毛发脱落,肌肉瘦削,皮肤紧贴于骨。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风湿免疫科或皮肤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皮肤水肿,皮肤紧张而硬化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腹胀、饮食减少、胸闷、气短?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家属中有没有类似的疾病发生?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抗体检查、X线钡餐检查、高分辨率CT、组织病理学检查、甲皱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肤温度,有无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消化道病变所致吸收不良,可出现血红蛋白可降低。
2、炎性标志物
血沉检查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可了解病情活动是否在活动期,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
3、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核抗体(ANA)、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ACA)。抗Scl-70抗体是对系统性硬皮病具有定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且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该抗体阳性常预示预后不良。
4、尿常规
肾损伤时可出现尿蛋白,血清球蛋白可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降低。
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下患者的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对病情的判断及鉴别症状有帮助。病理改变主要是皮肤或受累器官组织的过度纤维化和小动脉病变。
1、甲皱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
甲皱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微血管检查方法。可显示毛细血管袢扩张与正常血管消失。
2、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
可了解患者有无心脏的异常,可显示心包肥厚或积液、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征象。
1、X线钡餐检查
胸部Ⅹ线片虽然快捷、便宜,但其分辨率较差,不利于及时发现病变,故临床上较少使用。X线钡餐患者需要吞服专业的试剂,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食管、胃肠道的情况。
2、高分辨率CT
早期发现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肺部病变,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皮肤肿胀发硬、后期萎缩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硬化萎缩性苔藓、成人硬肿病、肌痹加以鉴别。
1、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2、发病前有劳累或触冒寒湿史。
3、皮损多见于手、足、面部,逐渐发展为上肢、颈部,或胸背部,亦可首发于胸背部,渐见颈、面部及四肢者。皮损呈斑片状、点状、条状。甚至呈弥漫性损害。
4、早期皮肤水肿,皮紧而硬,皮肤淡红、紫红、淡黄或苍白,继而皮肤坚硬如革,皮肤紧张而有光泽,或皮肤黯滞,紧而捏之不起。在面则面无表情,张口困难,口唇变薄,鼻尖耳薄;在胸则状如披甲,紧束如裹等。晚期皮肤变薄,毛发脱落,肌肉瘦削若无,皮肤紧贴于骨。
5、初起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关节酸痛,其后可见纳少、腹胀、气短、心悸、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症。病重者可见各脏腑的病证,可见胸闷、气喘、吞咽困难、腹胀呕吐、心悸心痛等。
1、萎缩性硬化性苔藓
应与局限性皮痹鉴别。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2、成人硬肿病
应与系统性皮痹鉴别。常发生于感染、发热性疾病后,皮损多从头颈开始向肩背部发展,皮肤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无萎缩,无毛发脱落,无毛细血管扩张及雷诺现象等表现,有自限性,常在1年~2年消退,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
3、肌痹(皮肌炎)
应与系统性皮痹鉴别。皮炎以皮肤红斑水肿为主,以眼眶周围紫红斑为特征;肌炎表现为四肢近端肌痛,肌无力,严重时患者抬上肢及蹲起困难,无皮肤硬化,部分患者伴有恶性肿瘤。
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扶正祛邪,治法有补气温肾、活血化瘀,酌选祛风化湿、温经散寒、理气疏肝、祛痰化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搜风通络等。同时可配合中药熏蒸、针灸、理疗等综含治疗。本病需长期用药,难短期见效,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治疗。注意去除感染病灶,保暖,避免物理和精神刺激,加强营养。系统性皮痹患者愈后不良,其进展期可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抑制纤维合成药等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寒痹阻
(1)若痹证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
(2)若寒邪偏盛的患者,可酌加附子、干姜。
(3)若湿邪偏盛的患者,可去地黄,酌加汉防己、薏苡仁、苍术。
2、气滞血瘀
(1)若气滞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等。
(2)血虚的患者,可加用阿胶、制首乌等。
3、肺脾气虚
(1)若咳嗽、胸闷、痰湿壅肺的患者,可加用橘络、薤白、紫菀等;
(2)若痰热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浙贝母、瓜蒌、黄芩等。
4、脾肾阳虚
(1)若脾虚明显的患者,可用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
(2)若腰膝酸软无力的患者,可加用制狗脊、薄盖灵芝等。
(3)若出现月经紊乱的患者,可加用益母草、红花、枸杞等。
1、风湿痹阻
(1)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2)常用中药:羌活、独活、麻黄、炮姜、当归、丹参、川芎、白芥子、桂枝、秦艽、威灵仙、桑寄生、熟地、细辛、炙甘草等。
(3)中成药:独活寄生丸、四妙丸。
2、气滞血瘀
(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地黄、熟地、鸡血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香附、枳壳、穿山甲等。
(3)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大黄廣虫丸、小活络丹、五痹胶囊、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
3、肺脾气虚
(1)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桂枝、白芍、当归、大枣、丹参、红花等。
(3)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八珍颗粒、补中益气丸、玉屏风颗粒、黄芪注射液。
4、脾肾阳虚
(1)方药:右归丸合阳和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白芥子、麻黄、仙茅、肉苁蓉、丹参、赤芍、鸡血藤、黄芪、白术、茯苓等。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参附注射液。
独活寄生丸、四妙丸、血府逐瘀胶囊、大黄廣虫丸、小活络丹、五痹胶囊、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苓白术丸、八珍颗粒、补中益气丸、玉屏风颗粒、黄芪注射液、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参附注射液,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药物外治
可选用补气温肾、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药熏蒸或熏洗治疗。
(1)中药熏蒸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具有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等功效。
(2)中药熏蒸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具有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等功效。
(3)外治中药
补气温肾类中药,如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白芍等;温经散寒类中药,如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小茴香、川椒等;祛风化湿类中药,如羌活、独活、秦艽、防己虎杖、桑寄生、徐长卿、络石藤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如当归、丹参、鸡血藤、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软坚散结类中药,如夏枯草、生牡蛎、猫爪草、海藻、僵蚕、半夏等。
(4)外治方法
除了可选用中药熏蒸、熏洗,还可以配合中药浸浴、湿敷、涂擦、封包、烟熏、刮痧、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5)注意事项
水肿期患者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加速病情发展;不宜广泛涂用含有重金属、有毒成分的外用制剂。
2、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
整体取穴以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穴。选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病变在前额取上星、阳白、头维,病变在上肢者取大椎、扶突、血海,腰背下肢合并病变取腰阳关、环跳、秩边,手法中等强度,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2)艾灸疗法
选用青艾条,点燃,对准局部皮损部位进行艾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3、西医疗法
可外用氟化糖皮质激素制剂,局限性硬皮病可用糖皮质激素混悬液局部皮损注射。对泛发性硬斑病或系统性硬皮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皮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皮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与病变范围的大小、邪正盛衰、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是否累及脏腑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常见病情业已好转稳定的患者,因治疗中断而造成死亡。因此,只有长期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本病大多数无内脏损害,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若侵及内脏,呈弥漫性分布,则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有生命危险。
1、若疾病累及脏腑,病情日久脏腑功能已经衰竭,则预后不良,甚则可造成死亡。
2、若已有明显的肌肉削瘦、关节僵直畸形,恢复则较困难。
1、皮痹轻者经过治疗,邪祛正复,可以痊愈。
2、若累及脏腑,正气未衰,可望治愈。
如果引起疾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在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诱因下再次发作。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情志调护,饮食有节、生活起居有常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恢复。
1、硬皮病并非一般的普通病症,而是疑难杂症,不是服用几贴药就会康复的,它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所以,每一位患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认真配合医生的治疗。
2、硬皮病是治疗反应较差的病种之一,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不确定性等特点,可影响日常生活,使容貌改变,病情迁延难愈,但也不是不治之症,不要消极、悲观。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接受治疗及护理,坚持服药。
1、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3、以中药治疗时,应按时煎服,注意与西药间隔1小时,并注意服后疗效及不适反应。
4、中药汤剂宜温服,肾阳亏虚、脾肺虚寒者宜温热服。
1、周围环境宜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心肺及肾脏受损者应卧床休息。
3、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防止感染。患者衣被要清洁、柔软、宽松。若有肢端溃疡者,应注意清洁、保暖。
4、秋冬季节对患肢皮肤及指(趾)端做好保暖工作,但应防止热水袋的烫伤,尽可能减少冷水的接触。
5、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
6、吞咽不畅伴消化道症状者,给半流质或糊状食物,进食速度要慢,以免发生呛咳。
7、长期卧床患者,以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可予以气垫床,防止局部受压,以防褥疮的发生。
8、肢体活动受限,可用推拿、按摩、热浴等疗法使关节挛缩缓解。并协助患者进行手指被动性的锻炼,以不疲劳为度。
9、禁止吸烟,吸烟会引起小动脉痉挛,加重肢端缺血,使病情加重。
1、注意观察皮肤受损部位、性质、程度和皮肤弹性变化。注意浮肿期、硬化期、萎缩期皮肤变化等。
2、注意观察患者伸舌、四肢关节伸展活动的程度、皮肤硬化程度、握拳松紧,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3、观察关节疼痛情况,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
4、患者胸闷、心慌、气短、憋气或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抗体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甲皱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动物脂肪和甜食,少饮酒,少食辛辣、鱼腥食物。如有食管硬化而致吞咽困难时,协助患者进食,应给予流质饮食,且注意慢咽。
1、对合并胃肠道出血、溃疡者,宜进细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含粗纤维少的食物。
2、气滞血瘀的患者宜易消化饮食。吞咽不畅伴消化道症状者,宜给半流质或糊状食物,进食速度要慢。
3、脾肾阳虚宜食营养丰富的半流质,肾脏受损时,给予低盐、低蛋白、低脂肪饮食。可经常服莲子粥。
4、气血两虚的患者加强营养摄入,可经常服用燕窝、海参、牛肉、核桃仁、山药、黑木耳、大枣、粳米等。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外感风寒湿邪有关,因此平时调畅情志,注意饮食调节,注意防寒保暖等措施,有利于疾病的发生。
1、防寒保暖,防止外伤,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以免损伤肺脏。
2、多食含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寒凉食品。
3、避免过度紧张、劳累或精神创伤,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4、适当休息,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物理保健。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