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体寒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体寒 疾病概述: 体寒,目前还缺乏权威的医学理论支撑,临床多视为患者的一种或一组自我感觉...
养生
体寒,目前还缺乏权威的医学理论支撑,临床多视为患者的一种或一组自我感觉症状。也有观点将其视为“阳虚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发展为阳虚证,还可影响生殖功能,造成不孕不育。
不会传染。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目前认为,体寒主要是体内阳气不足所致,是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先天因素
先天体质差,特别是素体阳虚,体内阳偏衰而阴偏亢,则患者受邪发病后容易出现寒证。
2、后天因素
如感受寒邪、过食生冷、久居阴寒之所、久病等,使得体内阳气不断耗伤,导致阳偏衰而内生阴寒。此外,体内寒邪聚集也可加剧体寒。
体寒主要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反复腹泻、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患者通常耐夏不耐冬,免疫力低下,易感风、寒、湿邪。女性还可出现白带清稀、痛经等。
1、体寒者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2、体寒严重者可发展为阳虚证,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凉、浮肿、神疲乏力等。还可影响生殖功能,造成不孕不育。
1、长期怕冷、手足不温;
2、伴喜热饮食、反复腹泻;
3、伴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4、女性出现白带清稀、痛经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若怀疑体寒,可到中医科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都有哪些不适?是否感觉怕冷、手脚凉?
2、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3、最近是否喜欢吃热的食物、喝热水?
4、之前是否经常吃生冷食物?
5、是否长期处于阴暗、寒冷的环境?
6、是否存在受凉的情况,比如冒雨涉水?
7、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是体寒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大概需要服药多久?
4、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5、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6、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来判断病情。必要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一些现代医学检查来明确病因。
1、望诊
包括患者神、色、形、态的全身望诊,头面部、躯体的局部望诊,舌质与舌苔变化的望诊。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会辨别患者语声的有无,语调的高低、强弱、清浊,以及有无其他异常声音,来判断正气的强弱、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女性还会问月经、生育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皮肤了解有无浮肿等,还会进行切脉来诊察疾病。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怕冷、手足不温等表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则可做出诊断。
因目前关于“体寒”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且“体质学说”在中医体系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对“体寒”的治疗还缺乏权威的观点导向。多数根据“寒者热之”的观点,以温阳散寒为主。
1、常用方药
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等。
2、常用中药
鹿茸、紫河车、杜仲、菟丝子、续断、肉苁蓉、冬虫夏草等。
3、常用中成药
杜仲颗粒、济生肾气丸、参芪二仙片等。
杜仲颗粒、济生肾气丸、参芪二仙片,视病情辨证选用。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1、艾灸
医生使用艾卷在相应穴位上烧灼、熏熨,必要时还可配合某种药物使用(如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等)。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产生温热性刺激,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加强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
2、温针灸
医生通常在留针的毫针(针灸最常用的一种针具)针柄上插入2cm左右的艾卷施灸。针灸相应的穴位,以起到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等作用,从而改善体寒。
3、其他
如推拿、中药热敷等疗法,对调理体寒也有一定的疗效。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体寒的转归及预后,与其成因、病情的轻重、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调护等有着密切关系。
1、体寒者通常免疫力较低,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2、体寒严重者可发展为阳虚证,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凉、浮肿、神疲乏力等不适。还可影响生殖功能,造成不孕不育。
病情较轻者,经及时诊断并治疗,一般可治愈。若失治误治,病情较重,可造成症状反复、绵延不愈,需长期调理。
多数轻症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治疗后,若患者仍存在过食生冷、久居阴冷环境等情况,则可能再次出现体寒表现。
体寒的患者主要通过保暖、增强体质来进行调理,以促进疗效。
体寒者性格多沉静、内向,建议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悲观、抑郁。
1、保证居住环境日光充足,注意空气流通。
2、注意保暖,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
3、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
4、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体寒者一般建议食用温性、助阳食物,尽量避免生冷、寒凉刺激。
1、适宜食用温性的水果,如李子、樱桃、荔枝等。
2、可以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韭菜、香葱等。
3、可以多吃一些核桃、枣、蚕豆等。
4、适量食用辣味食物,冬天可以吃羊肉、牛肉、火锅。但脾胃功能不佳者,要谨慎食用。
1、避免冬天开着暖气吃冰淇淋、喝凉饮料,晚上少喝啤酒。
2、不适宜吃香蕉、甘蔗等寒性水果。
3、少吃酸性食物。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预防或延缓体寒的发生。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注意加强营养,多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3、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寒凉之品,特别是在冬季食用各种冷饮、冰镇食品。
4、避免长期处于阴冷环境。
5、注意保暖,建议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脚踝。
6、适度性生活,不勉强,不放纵。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