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真菌性肠炎 疾病英文名称: fungal enter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真菌性肠炎 疾病英文名称: fungal enteritis 疾病概述: 真菌性肠炎(f...
养生
真菌性肠炎(fungal enteritis)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起肠道黏膜炎性改变,其主要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及放射性治疗等原因所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间断性、突发性腹泻,为黄色稀水便,严重的甚至呈现脓血便,可同时伴有呕吐、低热、腹胀及腹痛等症状。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复发的可能。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本病主要为真菌感染肠道所致,引起真菌性肠炎的病原菌主要有念珠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隐球菌等,其中以念珠菌最为多见。
1、严重创伤、恶性肿瘤、长期透析、长期静脉内置管输液以及大手术后(特别是消化道手术后)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明显削弱。
2、长期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及放射性治疗等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为真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3、肠溃疡、痢疾等疾病可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给真菌感染创造了机会。
真菌性肠炎起病可急可缓。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间断性、突发性腹泻,每日排便可达10次~20次,为黄色稀水便,有黏液,泡沫多,并有发霉气味,严重的甚至呈现脓血便,可同时伴有呕吐、低热、腹胀及腹痛。
1、肠道念珠菌病
多在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后出现,表现为腹泻,黄色稀水样或豆腐渣样便、泡沫较多,有黏液。部分患者在肛门周围可见黄白色假膜。
2、毛霉菌肠炎
因摄入被真菌孢子污染的食物所致,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有胃肠道慢性疾病的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呕血和黑便,或肠穿孔导致腹膜炎,或侵入胃肠血管导致血行播散,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
3、组织胞浆菌病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和淋巴结大,皮肤及黏膜损害,白细胞减少。该病的小肠和结肠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也可发生出血和梗阻,与胃肠道其他溃疡病变或肿瘤相似。结肠病变表现可酷似结肠癌或慢性结肠炎,伴有黏膜息肉样变及慢性腹泻。
部分患者可发生真菌性毒血症及肠穿孔,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1、突发腹部剧烈疼痛,伴有腹部僵硬等表现;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间断性、突发性腹泻,每日排便可达10次~20次,为黄色稀水便。
2、可同时伴有呕吐、低热、腹胀及腹痛。
出现以上症状须及时就医治疗。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考虑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腹泻多长久了?每天腹泻几次?除腹泻外还有哪些症状?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近期有抗生素类药物的服药史吗?
4、您有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的病史吗?
5、您来本院之前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6、您之前是否接受过治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1、我得了什么病?
2、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肠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间断性、突发性腹泻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病史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内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医生会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腹部,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初步诊断。
1、血常规检查
医生通过采集患者静脉血液进行检查,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增高的表现。
2、真菌镜检和培养
对粪便和肠黏膜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如发现成群的孢子和大量菌丝即可确诊。同时结合粪便真菌培养结果,更利于明确诊断。
医生在内镜引导下从患者肠道黏膜取下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肠道念珠菌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溃疡,可见白色假膜;浆膜充血,局部可有炎性渗出物附着。
内镜检查可详细观察患者肠道内的情况。医生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将内镜插入口腔,经咽喉、食管,进入胃和小肠;或者将内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大肠;观察肠道的病变范围及程度。真菌性肠炎内镜检查显示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重者可累及全大肠甚至回肠末端,内镜下所见肠腔黏膜有白斑附着,或有较多的黄白色稠性分泌物。有的肠壁可见多个表面呈黄色的溃疡表现。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与副伤寒、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霍乱等疾病。
1、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夏秋季。主要病变是结肠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呕吐少,常有发热,腹泻伴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大便混有脓血,镜检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2、阿米巴痢疾
以散发为主。患者常隐匿起病,腹泻轻重不一,毒血症少,腹痛与里急后重不明显,与真菌性肠炎颇为相似。但粪便与脓血不混合,典型者呈果酱样,腥臭,镜检以红细胞为主,可见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和夏科雷登结晶。
3、伤寒与副伤寒
副伤寒丙可呈胃肠炎型发作,多在3天~5天恢复。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以高热、全身毒血症症状为主,可伴有腹痛,但腹泻少。血或骨髓培养有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生长即可确诊。
4、克罗恩病
通常现病史漫长,有明显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现象。X线钡及显示病变以回肠末端为主,有边缘不全的线条状阴影,病变呈节段分布,间以扩张的肠曲,即所谓脱漏征。
5、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脓血便可伴有发热。病变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严重,或累及整个结肠。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黏膜松脆易出血。粪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晚期病例X线钡剂显示结肠袋消失,肠管呈铅管样变化。
6、霍乱
大流行现已少见。患者有剧烈吐泻,吐泻物呈米泔水样或黄水样,无腹痛,不发热,常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和微循环衰竭。吐泻物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呈鱼群样运动的弧菌。
7、其他腹泻
过敏性腹泻有进食鱼虾或解除变应原史,既往有类似药物性腹泻有服用泻药史;酶缺乏性腹泻有遗传病家族史。
本病治疗时首先应去除引起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导致菌群失调的因素,如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等;然后针对病原菌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加强护理和营养,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此外,还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强支持疗法。
1、液体疗法
静脉补液可以补充水分、热量,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失水者和静脉补液后病情已有改善者。
2、支持疗法
机体抵抗力低下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用血浆、免疫球蛋白等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以提高疗效。
1、抗真菌药物
(1)制霉菌素:为首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呕吐、腹泻,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减量或停药。
(2)两性霉素B:为疗效较好的抗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药物,可用于对制霉菌素抗药的病例。该药的毒性作用较大,常见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肝肾功能损害、溶血、骨髓抑制;长期使用可致钾离子丢失,偶有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痉挛等。
(3)克霉唑:对念珠菌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少数病例可有氨基转移酶升高。
(4)酮康唑:除抑制真菌生长外,尚可抑制孢子转变为菌丝体,且不易产生抗药,毒副反应相对较低。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较重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用药前后做肝功能检查。
(5)氟康唑:对各种真菌均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球菌、念珠菌的疗效更为显著。该药不良反应轻微,可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当出现严重皮肤反应、大疱损害或多形红斑时应停药。肝肾损害仅见于极重病例。
2、微生态制剂
对停用抗生素困难者,可增加微生态制剂口服,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或其他微生态制剂等。微生态制剂可增加肠道粘蛋白的分泌,抑制细菌过度生长,刺激黏膜免疫,合成抗氧化物来稳定黏膜屏障,对真菌性肠炎有益。
3、其他
若口腔有真菌感染,可用碳酸氢钠饱和液涂搽或漱口,或用2%甲紫溶液涂搽。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双歧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碳酸氢钠饱和液、甲紫溶液
当感染病变较重,并发瘘管,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真菌性肠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真菌性肠炎的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真菌性肠炎属于深部真菌感染,容易迁延及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可发生肠穿孔、真菌性毒血症等并发症,可有生命危险。
本病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真菌性肠炎属于深部真菌感染,容易迁延及反复发作。
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心理特点
患者常有慢性全身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治疗或住院时间较长,当病情出现反复时,会有焦虑、烦躁情绪,对治疗没有信心。
2、护理措施
(1)患者及家属可向医护人员详细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经过合理的治疗,症状会逐渐好转、消失,积极地配合治疗。
(2)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
2、知晓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1、患者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被褥衣服,防止受凉。
2、患者每次便后应洗净擦干,若出现臀红时,可以涂擦紫草油(应用中药紫草加食用油浸泡即可)。
3、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常。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保持周围环境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安静,有利于患者休息。
经过正规治疗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感到真菌性肠炎复发,需及时就医。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1、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2、严格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养成良好卫生的饮食习惯。
1、限制进食牛奶,以防腹胀。
2、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
可通过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的发生,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慎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
2、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澈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生素或抗生素加激素同时使用。
3、必须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应间断口服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以预防肠炎的发生。
4、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足、皮肤感染。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