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英文名称: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MAT 疾病别名: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疾病英文名称: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
养生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MAT)又称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可见3种或3种以上形态的P波,节律紊乱而不规则,心房率可达150次/min。成人与小儿均可患此类房性心动过速,但两者在病因等特点方面不尽相同。常见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个别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或成人。
无传染性。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房性心动过速。
儿童中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0%。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60~70岁,儿童患者较为罕见。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的病因不相同,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洋地黄中毒、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都会引起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会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1、成年患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阻塞性肺气肿,使肺动脉压力过高,继发右心室肥厚及右心房扩大、缺血、纤维化等。
(2)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可引起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因可导致缺氧和血中肾上腺素水平高,可能促发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3)洋地黄中毒:尤其是肺源性心脏病伴洋地黄中毒者,更易发生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4)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如外科手术后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肺梗塞等。
(5)其他:如电解质紊乱、糖尿病等。偶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青少年甚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成人。感染、代谢紊乱或服氨茶碱可加重病情。
2、儿童患者
(1)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新生儿出生后,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有一个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解剖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容易导致婴儿心律失常和猝死。正常心脏的胎儿,在子宫内即可发生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2)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可能产生轻微和可逆的心脏病变,可能导致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3)基础心脏病:儿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
抽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长期熬夜、焦虑、精神紧张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和心动过速;儿童患者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
1、成人患者
(1)原发病
成人患者大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主要来自原发病。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以及活动时明显的气促等症状。
②心脏疾病: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胸痛、疲劳等症状。
③洋地黄中毒:患者可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表现。
(2)心动过速
心率增快,多在100次/min以上,可达150次/分,也有低于100次/min。成人患者的心动过速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但常持续至2周内停止,或变为窦性心律或变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可经常反复。
3、儿童患者
(1)呼吸道感染
儿童患者多合并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气急、鼻煽、烦躁、呻吟、面色苍白。
(2)心动过速
儿童患者的心动过速多为持续性,持续时间较长,但多数能在1~4个月内自行消失。
(3)其他
其他症状有惊厥、晕厥等。
本病易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心慌不适,也可以表现为气短、胸痛,心跳过快时患者可能晕厥,严重时可以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双腿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
1、反复心慌、胸闷、胸痛。
2、原有心脏病症状加重。
3、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解开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回忆记录相关症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场景 、缓解方式。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会持续多长时间?
2、您觉得心慌吗?觉得胸闷吗?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自行吃过药吗?服药后能缓解吗?
4、您是否有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5、之前做过心电图吗?
6、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饮食规律吗?情绪喜欢激动吗?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吃着什么药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个什么病?
3、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这个病要开刀吗?
9、我这个病影响我入学、参军、考公,学飞行员吗?
10、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咳嗽、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情况初步诊断心脏病变。患者的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齐、心音低钝等。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1、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
(1)在同一导联上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P′波清楚可见。没有一种P′波被认为是主要的,即无主导起搏点。
(2)P′-P′间期有等电位线,P′-P′间期、R-R间期完全不等。
(3)P′-R间期不等、多变。
(4)心房率为100~250次/min,一般在160次/min以上,偶有低于100次/min者。较通常的房性心动过速慢。其发作也大多非突然开始、突然终止。极少数也可呈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5)常伴有较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故心室率亦较慢。
(6)心房激动P′波均可下传到心室,但也偶有P’波不能下传到心室者。
(7)QRS波形态多在正常范围内,偶也可有束支传导阻滞的波形。
2、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无法检查出来时,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3、心脏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是记录心脏电活动和电通路的检查,有助于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最佳治疗方法。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能较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
一般根据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洋地黄中毒等病史,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咳嗽、气促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1、室性心动过速
当伴有差异性传导的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可似室性心动过速,如能找出每个QRS波前的异位P′波,则不难鉴别。
2、游走性窦性心律
起搏点游走在窦房结内,P波形态可有改变。但P-R间期、R-R间期相等。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完全不等。
治疗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关键是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去除诱因,例如感染、心力衰竭等诱因。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洋地黄等药物治疗。
消炎、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和电解质紊乱及心力衰竭。
1、洋地黄
洋地黄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者。但如果为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
2、β受体阻滞药
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能抑制房内异位兴奋灶、减慢房室传导,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减慢,并可使其转为窦性心律。
3、维拉帕米
几乎可使所有患者的心率减慢,部分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有降低血压、加重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4、其他
硫酸镁及钾盐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洋地黄、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硫酸镁、钾盐
必要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安置心脏起搏器或导管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因多见于病重、年老患者,除了原发病外,常伴有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可高达50%~60%;儿童患者,由于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多可在1~4个月内自行消失,故预后比成人要好,病死率较低。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病患者常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等原发疾病,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儿童患者的症状可在1~4个月内自行缓解消失。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成人患者的心动过速可经常反复。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心态,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本病来势凶猛易造成心理负担,情绪激动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患者应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家庭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易发作因素,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
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过量服药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疾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可咨询相关医护人员。
3、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4、戒烟。
5、积极治疗导致本病的原发疾病。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引起心律失常。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饮食规律,定期进餐,食量适量,不要过饱。
2、细嚼慢咽,尤其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食物,应彻底咀嚼,避免噎食。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1、避免过度饱食,以免引起噎食。
2、避免饮浓茶、浓咖啡等可能兴奋交感神经的饮食。
3、避免饮酒。
4、按照中医观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治疗可导致本病的原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疾病、洋地黄中毒等,此外,避免抽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长期熬夜、焦虑、精神紧张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