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suppurative mastoid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suppurative mastoidit...
养生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acute suppurative 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黏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演变而来。乳突位于耳垂后、发际之间,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患者可出现乳突部位的红肿疼痛,常伴高热、耳痛、耳流脓等表现。
无传染性。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据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病率约为0.0029%~0.0042%。
本病好发于儿童。
临床上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本病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当患者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若以鼓室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得不到控制而进一步向鼓窦和乳突发展、蔓延,可引起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本病的发生与患者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强且耐药、中耳脓液引流不畅及乳突气房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
1、患者抵抗力差,如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猩红热等)或全身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等)患者。
2、致病菌毒力强、耐药、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主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中耳脓液引流不畅,如鼓膜穿孔太小或穿孔被脓液、异物等堵塞等。
4、乳突气房解剖结构的影响。若乳突气房伸展范围较广,而气房大小不一, 分布不匀。当气房内蓄积分泌物时,周边大气房的分泌物常不能顺利地向鼓室引流,容易引起乳突炎。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乳突部的皮肤肿胀,耳廓后沟红肿压痛等。鼓膜穿孔后,还可见耳痛、耳流脓等表现。症状严重者,尤其是儿童,还常伴发热、嗜睡、恶心等全身症状。
1、乳突及其局部表现
乳突部的皮肤肿胀、耳廓后沟红肿压痛。鼓窦区及乳突尖区有明显压痛。外耳道骨性部内段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可有膨出。
2、耳部其他表现
鼓膜穿孔后,可出现明显的耳朵疼痛、耳流脓表现。一般鼓膜穿孔较小,脓量较多,穿孔处有脓液波动。如果引流受阻,脓液可突然减少。
3、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儿童的全身症状比成年人更严重,可见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脉搏增快、嗜睡,甚至惊厥等表现。少数患儿还可见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如继续发展,乳突骨壁穿破,可引起各种颅内并发症(如乙状窦血栓、乙状窦周围脓肿、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膜炎、硬膜外脓肿等)、颅外并发症(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等)。
1、乳突部、耳廓后沟皮肤红肿、按压痛。
2、耳朵疼痛、耳流脓。
3、伴发热,甚至持续高热。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感冒了吗?
7、最近耳朵里进水了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若出现乳突部皮肤肿胀、耳痛、耳流脓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检查、X线、颞骨CT、听力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外耳道有无流脓,乳突部皮肤有无红肿。按压乳突周围,是否有明显压痛。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有无感染。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患者可见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比例增加。
听力检查:可直观的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合并鼓膜穿孔的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
1、X线
早期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脓腔形成后房隔不清,融合为一透亮区。
2、颞骨CT扫描
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房隔破坏,有时可见液气面。
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确切了解发病全过程、治疗经过,以及有无全身疾病等。再根据典型症状、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颞骨CT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诊断。此外,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外耳道疖。
主要与外耳道疖进行鉴别,二者皆可有耳部疼痛、流脓、发热等表现。但外耳道疖常有挖耳等外伤史,且多为低热,乳突无压痛。颞骨CT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全身和局部治疗同时给药,以积极控制感染,并保持通畅引流。必要时,可考虑局部切开排脓或乳突开放术。
1、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酌情给予营养支持。
2、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拭等。
1、全身给药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静脉给药。遇颅内并发症时,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同时改善局部引流。
2、局部用药
(1)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但该药遇脓液或血水后可释放苯酚,故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腐蚀鼓室黏膜及鼓膜。此外,还可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滴鼻,从而改善咽鼓管的通畅度,减轻局部炎症。
(2)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拭干;再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常用药物如氧氟沙星滴耳剂或利福平滴耳剂等;待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
酚甘油、过氧化氢溶液、氧氟沙星滴耳剂、利福平滴耳剂
1、切开排脓
注意改善局部引流,必要时切开排脓,并清除鼓膜穿孔处的堵塞物,忌用粉剂吹入耳内等。
2、乳突开放术
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开放术。
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通常预后良好,大多患者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若延误治疗,可能造成颅内或颅外并发症,则预后不良。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膜炎、硬膜外脓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等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多患者经过早期规范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过多的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一个月后复查。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等食物。
7、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保护耳朵,不用硬物挖耳,避免过多水流入耳内。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