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疾病英文名称: 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疾病英文名称: 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
养生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表现为同一导联上两种形态相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按顺序交替出现。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乌头碱中毒、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患者常有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后果,甚至猝死。
无传染性。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好发于洋地黄中毒、乌头碱中毒、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因洋地黄中毒、乌头碱中毒、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而致。其次,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族遗传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也可导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另外,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导致本病,可能与发病早期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或低钾血症有关。长期服用洋地黄、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均可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单源性心室异位激动起源于左束支分叉处以上,沿左前、左后分支交替顺传。单源性心室异位起搏点在心室内折返,有两个出口,靠近左前、左后分支部位。当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引起延迟后除极时,外层和内层心肌的异位起搏点常交替发放激动,使其激动心室壁的顺序相反,QRS波群主波方向交替变化。发作时心室内的两个相距较远的起搏点交替发放激动。
1、长期服用洋地黄
长期服用洋地黄可能出现洋地黄中毒,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2、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家族遗传史
亲属患有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本病的可能性增加。
3、器质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4、电解质异常
钾离子在心脏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使心脏健康地跳动,血钾过低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5、心脏离子通道异常
钙离子在心脏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钙离子通道不正常,就会造成心电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发生本病的可能性增加。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多在140~180次/min之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常可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黑蒙(突然出现的视力丧失或减弱现象)、晕厥等症状。
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后可因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和心房的收缩时间不同步,导致心室的充盈和排出量明显减少,迅速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休克等严重后果。部分患者甚至可发生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
反复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1、心慌、胸闷、胸痛。
2、突然出现短暂的视力丧失或减弱现象、晕厥。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可于心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解开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回忆记录相关症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场景 、缓解方式。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会持续多长时间?
2、您觉得心慌吗?觉得胸闷吗?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自行吃过药吗?服药后能缓解吗?
4、您是否有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5、之前做过心电图吗?
6、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情绪喜欢激动吗?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饮食规律吗?会挑食吗?
8、您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吃着什么药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个什么病?
3、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这个病要开刀吗?
9、我这个病影响我入学、参军、考公,学飞行员吗?
10、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黑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情况初步诊断心脏病变。心脏听诊常可闻及心率多在140~200次/min之间,大多数心律整齐,少数患者可有心律不齐,心尖部常有强弱不等的第一心音。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钾、钙等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1、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
(1)同一导联QRS波群两种形态和方向交替出现,肢体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上下交替变化。
(2)胸导联常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交替变化或电压交替改变。
(3)频率140~180次/min,R-R间期基本规则或长短交替。
2、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无法检查出来时,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能较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
一般根据患者有洋地黄中毒、乌头碱中毒、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族遗传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病史,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黑蒙、晕厥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与单纯QRS波电交替鉴别:两者在病因上有类似,大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后者心电图表现为QRS波振幅交替性一高一低,QRS波时限正常。此与前者的QRS波双向交替出现的特点完全不同,较易鉴别。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而定,针对不同的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纠正电解质紊乱,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以及植入性心律复律除颤器等手术治疗。
1、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
2、如为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应立即停用洋地黄。
1、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是改善心肌的节律性,以消除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苯妥英钠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注意缓慢,避免引起低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
2、如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治疗后室性心动过速仍存在,可行胺碘酮治疗,不仅可以消除心律失常,还可以减少洋地黄浓度。
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胺碘酮
必要时可酌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或植入性心律复律除颤器等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与引起本病的原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一般预后严重,很易发展为心室颤动,病死率较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室性心动过速大多能被纠正。
严重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甚至发生猝死。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心态,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遵医嘱用药,避免用药过量,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疾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可咨询相关医护人员。
3、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4、戒烟。
5、积极治疗导致本病的原发疾病。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引起心律失常。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本病与饮食无太大关系,但一些过于刺激的饮食如浓茶、浓咖啡或过度饱食、噎食等不良行为习惯等是其诱发因素,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其他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1、饮食规律,定期进餐,食量适量,不要过饱。
2、细嚼慢咽,尤其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食物,应彻底咀嚼,避免噎食。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4、可适当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菠菜、土豆、山药、莴苣、橘子等。
1、避免过度饱食,以免引起噎食。
2、避免饮浓茶、浓咖啡等可能兴奋交感神经的饮食。
3、避免饮酒。
4、按照中医观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及时纠正洋地黄中毒、乌头碱中毒、低钾;积极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