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大便失禁 疾病英文名称: fecal incontinence 疾病别名: 肛门失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大便失禁 疾病英文名称: fecal incontinence 疾病别名: 肛门失禁 疾...
养生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又称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和气体不能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程通常达一个月以上。腹泻时偶尔的肛门失控、肛管直肠炎症时大便次数增多及黏液流出,均不属于本病范畴。虽然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也不直接威胁生命,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及精神上造成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1、根据大便失禁的不同程度分类
(1)不完全性大便失禁:稀大便及气体不能控制,但干大便可以控制。
(2)完全性大便失禁:稀大便、气体及干大便均不能控制。
2、根据失禁的性质分类
(1)感觉性失禁:肛管括约肌的形态正常,由于肛管直肠感觉缺失引起的失禁。如脊髓或大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或支配肛管直肠的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糖尿病引起的肛周末梢神经损害等,都可引起大便失禁。痔环形切除术、直肠拖出切除术造成的肛管和肛门皮肤缺损,以及老年人的粪便嵌顿引起的肛管直肠感觉障碍,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2)运动性失禁:由于损伤了肛管括约肌,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能随意控制大便,而引起的大便失禁。
无传染性。
我国约有3%的65岁以上老人面临大便失禁。
各年龄层都可出现,但以老年患者为主。
排便是一个由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协调、统一完成的过程。包括直肠的容积、顺应性、直肠充盈时的良好感知能力、神经系统的健全程度、肛管内外括约肌的完整性等,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都可造成大便失禁。其常见病因有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括约肌外伤、神经系统病变、肛管直肠疾病等。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如泄殖腔畸形,泄殖腔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由于泄殖腔畸形导致肛管括约肌发育不良而致大便失禁。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此外,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脊柱裂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2、括约肌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致大便失禁。常见的括约肌损伤有肛瘘、痔等手术。产妇分娩时的三度会阴撕裂,以及肛管括约肌的刺伤、割伤、冻伤、烧伤等均可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部分神经系统病变,比如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结核、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以及糖尿病引起的肛周末梢神经损伤等,也可引起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常见的有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了肛门括约肌,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管括约肌的收缩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主要表现有不能随意控制排便、排气,气体及粪便不自主溢出肛门,污染内裤。由于会阴部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瘙痒、糜烂、溃疡或疼痛等。
1、完全性大便失禁
完全不能随意控制排粪,排粪无数次,咳嗽、行走、下蹲、或睡眠时都有粪便或黏液流出肛门,污染内裤或被褥。检查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有粪便污染,皮肤潮湿、糜烂或呈湿疹样改变。有时可见到肛门畸形,常有瘢痕。
2、不完全性大便失禁
患者不能控制气体及稀便,但干便可控制。肛门周围皮肤可有粪便污染,皮肤潮湿或有皮疹,肛周有瘢痕,肛门闭合不紧。肛周皮肤感觉多正常。
由于粪便刺激皮肤,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肛周皮肤炎症,部分患者还可发生逆行性尿路感染或阴道炎。
少数患者为了减少大便而节制饮食,从而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等表现。
1、出现不能随意控制排便、排气的症状。
2、肛周皮肤出现瘙痒、糜烂、溃疡或疼痛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大便失禁属于肛肠外科诊治范畴,患者可以去肛肠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3、您有没有其他疾病?怎样治疗的?
4、您有做过直肠、肛门的手术吗?
5、您有过下腹部的创伤史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工作方式如何?
1、我出现大便失禁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
6、医保会报销吗?
7、治愈的概率大吗?以后还会不会复发?
8、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不能随意控制的排便、排气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其行结肠镜检查、排粪造影检查、肛管超声检查、MRI、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直肠感觉阈值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1、视诊
检查时患者需脱掉裤子,暴露肛门部位。
(1)完全性失禁者,视诊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2)不完全失禁者,视诊可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
2、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有助于了解病情及诊断,大便失禁患者在行直肠指诊时,可发现肛门松弛表现。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1、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大便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大便失禁者,则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2、直肠感觉阈值测定
将6cmx4cm大小,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大便失禁,则直肠感觉阈值消失。
3、球囊逼出试验
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如肛管括约肌无功能受损,则球囊可自行排出肛门,或轻微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1、结肠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以及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癌等。检查前可能会注射止痛药,患者侧卧,屈膝尽量靠近腹部,医生将结肠镜涂抹润滑液后插入肛门,慢慢进入结肠。患者可出现强烈便意,深呼吸,放松,检查后患者可能需要在医院留观1~2个小时。
2、排粪造影检查
该检查通过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管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钡剂不随意地流出,则提示大便失禁。
3、肛管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还可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4、MRI
可以清楚地显示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大便的量、次数、性质、有无便意等,并根据典型的症状,再结合结肠镜、肛管超声、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大便失禁通常需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进行相应治疗。此外,还可通过肛管括约肌锻炼、药物治疗、电刺激等方法改善症状。
锻炼肛管括约肌,方法是收缩肛门(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坚持数秒钟,以增强肛管括约肌的功能,这对不完全性大便失禁者效果较好。
可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改变排便的稠度和频率。
蒙脱石散
因手术、产伤、外力等原因损伤肛管括约肌,或因直肠癌术后,肛管括约肌切除等原因所致的大便失禁,均可通过手术修复或重建括约肌的功能,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括约肌修补术、直肠阴道内括约肌修补术、括约肌折叠术、括约肌成形术等。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症状都可得到控制,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手术后,短期疗效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效果有所下降。
大便失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疼痛,还伴有生活中的尴尬、恐惧社交等不良心理。
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1)本病患者无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能会引发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帮助患者减轻不适感,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患者应相信医生,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保持心态平和。
1、给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合理膳食,并注意饮食卫生。
5、勤换衣服,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1、术后排便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洗粪便,注意观察肛周有无渗血、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2、术后一周,用2%~3%温盐水坐浴,每天2~3次,每次15~30分钟,持续半个月至一个月。此外,还可适当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
3、术后早期排便会导致瘘口复发和伤口感染,一般术后安置胃管3天,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充营养。胃管拔除后少量进水,随后改为无渣流质饮食,并逐渐过度到半流质饮食及软食,术后1周进普食。营养摄入不佳的患者,增加口服营养素的补充。
大便失禁患者宜吃高纤维食物,补充足够的水,避免大便干硬,平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用餐习惯,注意营养搭配。
1、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补充足量的水。
2、宜食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和谷类等。
3、饮食宜多样化,补充多种营养。
4、宜使用较软、易于消化的食物。
1、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食物。
2、不宜食用煎烤的食物。
3、不抽烟,不喝酒。
1、积极治疗直肠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合理膳食,避免便秘。
3、科学锻炼,适当做提肛运动。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