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腺瘤 疾病英文名称: hepatic adenoma 疾病别名: 肝细胞腺瘤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肝腺瘤 疾病英文名称: hepatic adenoma 疾病别名: 肝细胞腺瘤 疾病概述...
养生
肝腺瘤(hepatic adenoma)又称肝细胞腺瘤(HCA),是源于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罕见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正常肝脏内,常单发,大于4个的多发肝细胞腺瘤称为肝腺瘤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可见到腹部包块、恶心、食欲减退、腹痛等表现。在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中发病率高。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基于肿瘤细胞起源部位的不同分类。
1、肝细胞腺瘤
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肝右叶,边界清楚。
2、胆管细胞腺瘤
包括肝胆管腺瘤和肝胆管囊腺瘤,后者又称为肝囊腺瘤。
3、混合型腺瘤
肿瘤细胞成分同时包括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多见于儿童,生长较快。
无传染性。
本病较少见,发病率0.007%~0.012%,占肝脏所有肿瘤的0.6%,占肝良性肿瘤的10%。
本病好发于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不服用避孕药及服用避孕药史短于2年的妇女,该病的发病率仅为1/100万,而长期服用避孕药者该病的发病率为(3~4)/10万,是前者的30~40倍。
肝腺瘤具体原因不明,可与药物、糖原贮积症、其他先天性疾病或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药物因素
单发的肝细胞腺瘤多与女性口服避孕药有关,包括黄体酮和人工合成雌激素,偶尔也与男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有报道表明,大约有60%的患者与接触药物美雌醇有关,80%患者与接触美雌醇类的产品有关。有人认为,美雌醇的致病原因是肝细胞无法完全破坏其活性,导致大量与肿瘤产生相关的代谢产物聚集,所以长期使用会引发肝腺瘤。
2、糖原贮积症
多发的肝细胞腺瘤较罕见,一般与先天性的糖原贮积症有关,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发病。
3、其他先天性疾病
肝胆管细胞腺瘤以男性多见,一般伴发于遗传性多囊肝病、肝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先天性疾病。
4、胚胎异常
肝胆管囊腺瘤以女性多见,可能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有关。
肝腺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待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腹痛、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
1、隐匿型
约有5%~1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多在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或其他腹部手术时被偶然发现。
2、腹块型
约有25%~35%的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按压时可有疼痛感。肿块逐渐增大而压迫邻近脏器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3、腹痛型
约有20%~25%的患者表现为慢性或轻微发作的腹痛。约有30%~40%的患者因急剧腹痛就诊。
(1)由瘤内出血引起的患者,可出现突发性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
(2)由肿瘤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的患者,可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心慌、出冷汗,按压腹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因出血过多导致昏迷。这种情况可由于久坐久站、剧烈咳嗽或便秘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或者腹部受到钝性打击引发。
1、贫血和失血性休克
肝腺瘤由单独动脉供血,易出现瘤内出血,长期少量的出血可导致贫血。若出血导致包膜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可能造成出血性休克。
2、肝癌
有报道显示,患者停用避孕药或激素后,肝腺瘤可能恶变为肝细胞癌。
突然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并伴面色苍白,甚至昏迷者,需急诊处理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1、体检发现肝脏有特殊影像。
2、发现腹部包块。
3、腹部有长期缓慢发作的疼痛。
4、伴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突发剧烈疼痛,情况危急者,及时就诊于急诊科。
2、病情平稳者,可根据情况及时去普通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需要患者配合完成各种动作,尽量穿宽松的衣服。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家族中有人有过类似的疾病吗?
4、您之前有做过检查和治疗吗?
5、您的症状有逐渐加重或缓解吗?
6、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住院吗?
4、我需要做手术吗?
5、我需要放化疗吗?有什么副作用?
6、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最近可以运动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腹部包块、长期上腹部疼痛或突发剧烈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病史后,可能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进行腹部超声、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发育情况)、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做一个整体了解。
2、意识状态检查
医生通过与患者的简单交流、互动,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了解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神情淡漠等休克前表现。
3、腹部检查
医生对患者腹部进行视诊和触诊。可能会有腹部隆起,扪及上腹部肿块的情况,通常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伴有出血的患者可触及腹部压痛、反跳痛、板状腹等。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病原体检查,来了解有无贫血、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必要时还会建议行甲胎蛋白检查,来推测有无肿瘤恶变情况。
1、肉眼观察
(1)肝腺瘤多见于肝右叶,直径一般>10cm,最大为20~30cm,肿瘤边界清楚,常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
(2)切面上肿瘤稍微隆起,质地与周围肝组织相近但颜色较浅。
2、镜下观察
(1)可见索状排列的结构,没有正常肝小叶的放射状结构。偶有腺管样排列。
(2)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较正常肝细胞稍肥大。
(3)随处可见较大的薄壁血管,但因没有小叶结构,所以没有中央静脉。
(4)纤维性包膜较厚,内含细小动脉和静脉。
1、超声检查
可见到一个界限清楚的肝不均质肿块。无特异性,仅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
2、CT检查
通常为等密度灶,也可能出现低密度或者密度不均的情况。病灶边缘光滑,有包膜,周围可见“透明环”影。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明显强化,并可见供血动脉;门脉期强化减退;延迟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3、MRI检查
T1WI可见均一增强的信号和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包膜;T2WI瘤体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区,瘤周低信号环不能显示。
4、核素扫描
(1)检查场景:需要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注入体内后,通过显像仪器显示和拍摄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图。
(2)检查结果:如99mTc-PMT核素扫描呈强阳性,对本病有较特异的诊断价值。
5、血管造影
(1)检查场景:一般在腹股沟处插入导丝,引导导管到达肝脏后注射含碘的造影剂,通过设备和计算机处理后显像。
(2)检查结果:肝动脉血管造影可见肝腺瘤供血动脉,血供丰富,瘤体区域为均匀一致肿瘤染色,周边可见透明带。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如果女性患者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组织病理可明确肝腺瘤的诊断和分型。临床上需要与原发性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相鉴别。
1、病史
以妇女多见,常有口服避孕药史。常无肝病背景。
2、症状
(1)早期常无症状,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可出现上腹胀满或隐痛。
(2)瘤内出血者可出现发作性右上腹痛,伴发热,右上腹有压痛并伴肌紧张;肿瘤破裂出血时,表现为急腹症并伴有失血性休克。
3、体征
有症状者常可扪及肝脏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多无压痛,若为囊腺瘤则触之有囊性感。
4、辅助检查
(1)HBV和HCV常为阴性,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检查通常正常。
(2)核素扫描99mTc-PMT若呈强阳性,有助于与肝癌相鉴别。
(3)腹部B超、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MRI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内容物,但无助于与肝癌鉴别。
(4)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1、原发性肝癌
肝腺瘤因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征象,易误诊为肝癌。但病史上原发性肝癌多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以及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AFP)升高。而肝腺瘤特殊病史为口服避孕药、雄激素等药物史。
2、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本病在彩色多普勒下示血流增强,可显示从中心动脉放射周围的血管;病理肉眼可见中心星状瘢痕,可资鉴别。
因腺瘤有出血、破裂和恶变可能,故确诊后均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长期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应停用避孕药。对手术操作有困难者,应做活检确诊并长期随访。
本病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
暂无
1、肝叶切除术
(1)对于单发腺瘤,对肝脏的侵犯较少,可做局部、肝叶或半肝切除。由于肿瘤本身有包膜,故可沿包膜切除肿瘤,疗效满意。
(2)对于多发腺瘤,可将大的主瘤切除,余下小瘤逐一剜除,疗效亦满意。
(3)对于巨大而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腺瘤,为防止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和恶变,可行肝移植治疗。
2、囊内剜除术
若腺瘤位于大血管旁边或位置较深,不能将肿瘤完整切除时,可做肿瘤囊内剜除术。手术较为简单、安全、出血少,短期疗效较满意。
3、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
当腺瘤位置深或邻近大血管、胆管,无法行局部切除,或腺瘤与邻近脏器有紧密粘连不易分开时,可结扎肝左右动脉,也可以在肝动脉结扎的同时,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等进行肝动脉栓塞。这种方法对控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破裂,可起到一定作用。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本病的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肝腺瘤有破裂出血和恶变危险,一般不会自愈。但手术切除后大多预后良好,若未被完全切除,则术后容易复发。
1、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肿瘤破裂出现等不良情况。
2、部分患者肿瘤可发生恶变,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一般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手术全切后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大多可获得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手术全切除后可能会获得根治。
如肿瘤未被完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
本病全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注重术后的护理,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心态,有助于促进机体恢复。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能会担心最后诊断为恶性疾病、担心肝脏切除等,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2)患者可能会因害怕疼痛、担心麻醉安全性等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该正确认识病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家属应该多关爱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宣泄情绪,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情。
1、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的干扰,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
2、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根据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跌倒。
3、保持情绪稳定,维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更快地恢复。
4、病情允许时,适当活动锻炼,可增强体质,体格机体抵抗力。
术后若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触及包块,应及时就医。
术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的复查,每6个月1次,持续2年,2年后基于肿瘤生长方式和稳定性决定后续随访次数。
1、保持手术创面清洁,遵医嘱定期换药,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发现创面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2、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3、长期卧床者注意给病人翻身,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防止压疮。
4、固定好输液管、氧气管、导尿管,防止病人在全麻苏醒过程中,因躁动导致管道脱出。
一般术后需常规禁食、补液24~48小时,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进少量流食,逐步增加到全量流食、半流食,直至恢复普通饮食。
1、术后患者清醒后,吞咽、咳嗽反射恢复、肠鸣音恢复可进流质饮食,即各种汤类。以后医生会根据胃纳情况,逐步调整为半流质饮食(粥类)、正常饮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为原则,例如牛奶、瘦肉、鱼类、米饭等。
3、多食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即各种蔬菜、水果,避免便秘。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不利于康复。
2、生冷,寒凉,油腻食物应少食。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本病病因不明,但其发病可能与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有关,因而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以及其他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