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阴虚 疾病别名: 肝阴不足、肝阴亏虚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肝阴虚 疾病别名: 肝阴不足、肝阴亏虚 疾病概述: 肝阴虚为中医病机,又称肝阴不足、肝阴...
养生
肝阴虚为中医病机,又称肝阴不足、肝阴亏虚。指肝之阴液不足,常见于肝阴虚证。其常与肾阴不足同时存在,即肝肾亏虚,见于肝肾亏虚证。多因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及不良情绪等导致。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发热、眼干、畏光、急躁易怒、胁肋部疼痛等,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低钾血症、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多种慢性损耗性疾病、慢性肝炎、月经失调等。
女性较男性多见。
肝阴虚主要与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不良情绪等因素有关。
1、身体素质差:患者天生或生长过程中不良因素导致身体素质低下,天生肝虚。
2、久病:长期慢性病、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错误都会使邪气强盛,正气虚弱,毒邪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不断耗损身体正常的气血,气血不能充分养护肝脏,而出现肝虚。
3、劳累:过度劳累导致自身气血的损伤,日久导致气血不足,气血不能充分养护肝脏,而出现肝虚。
4、不良情绪:多种原因引发的不良情绪,引起肝气运行不畅,郁阻中焦,日久化火,损伤肝阴。
肝阴虚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干、畏光、心胸躁热、胁肋部疼痛等,女性患者还可有月经异常。
1、眼部症状:眼睛干涩、畏光等,甚至出现视物模糊或夜盲。其中,夜盲是指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症状。
2、发热:面色深红,自觉面部烘热、手脚心烦热,甚至在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潮热)。多伴有夜间出汗(盗汗)等表现。
3、月经异常: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推迟、量少或闭经等。
4、其他:包括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胁肋部疼痛、急躁易怒、四肢皮肤与指甲颜色没有光泽、舌红少苔、脉弦细数。部分患者可有肢体麻木、肌肉不自主抽动等表现。
严重者可因失血过多、乏力过度而昏迷。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
舌诊可发现舌干红,脉诊额发现脉弦细数。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目干怕光、视物模糊、急躁易怒,或有肢体麻木、肌肉不自主抽动、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面色深红,舌干红,脉弦细数,从而作出诊断。
肝血虚: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煳、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肝阴虚的治疗原则是滋养肝阴,主要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
1、中药治疗:常用方药为补肝汤、一贯煎等。肝肾亏虚者可用杞菊地黄丸。
2、中成药治疗:常用中成药为杞菊地黄丸,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私自去药店购买服用。
杞菊地黄丸
可使用针刺或艾灸的方法,以刺激人体腧穴,疏通经络,达到滋补肝阴的目的。可选用肝俞、肾俞、曲泉、三阴交、太冲、太溪等穴位,伴随其他症状者,医生会辨证取穴治疗。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肝阴虚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能否解除致病原因、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若长期不能治愈,阴液(中医学对人体精、血、津、液等各种体液成分的通称)耗损严重,病情恶化,可致阴阳两虚等危重症,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病情较轻者,经及时诊断并治疗,一般恢复良好,甚至可治愈。而重症患者病情较顽固,治疗可能棘手,治愈困难。
经过调理,部分可治愈。
本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调理与养护。
日常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还可以进行穴位保健。
1、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2、自我减压,放松心情,学会自我调节,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参与社交活动。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休息。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加强锻炼,可选用散步、游泳、瑜伽、骑自行车和跳舞等方式。
可进行穴位保健,按摩三阴交、太冲、太溪、曲泉等穴位,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饮食宜清淡,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鸡肉、蛋类、豆腐、鱼等。
2、平日可选用乌鸡半只、虫草15g、茶树菇15g,放入调味料,做乌鸡汤服用。
3、平日可选用枸杞6g、雪菊6g、当归6g做代茶饮服用。
忌辛辣刺激、油炸食品以及羊肉、牛肉等性质燥热的食品,不要酗酒。
加强日常生活管理,改善体质,对预防肝阴虚很重要。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
2、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情志波动。
3、平时要加强运动锻炼,可通过快走、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4、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戒烟酒。
由于肝阴虚可常见于慢性肝炎,故预防乙肝也可有效预防肝阴虚。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个月和6个月的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针和第3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