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酒渣鼻 疾病别名: 玫瑰痤疮、酒糟鼻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酒渣鼻 疾病别名: 玫瑰痤疮、酒糟鼻 疾病概述: 酒渣鼻又称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是以...
养生
酒渣鼻又称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是以持久性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多见于中年人,女性较多,但病情严重者常是男性患者。可采用药物、光电、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基本类型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亚型,如肉芽肿型、暴发型、皮质激素诱导型、口周皮炎型等。
无传染性。
本病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异常、微生物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免疫等因素有关。
1、遗传
部分患者存在酒渣鼻家族史,因此该病可能与某些遗传基因有关。
2、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由于炎症等不良刺激,可能会影响神经对激素分泌的调节,导致激素分泌至异常水平,引发血管扩张、增生,从而诱发本病。
3、微生物感染
毛囊蠕形螨及局部反复感染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4、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滥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者长期使用不良化妆品等,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从而诱发本病。
5、皮肤免疫
天然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均与本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6、其他
紧张及焦虑等异常情绪、失眠、日晒、吹寒风、运动、酒精等均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大多数为中年人,女性较多,但男性患者常病情严重。不同临床类型具有不同的表现,且各类型之间可相互重叠及转换。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本型特征是面中部尤其是鼻部、两颊、前额、下颌等部位出现对称红斑,且对不同的刺激,如环境温度变化、热饮、酒精、辛辣食物、运动或沐浴等,均可出现持久不退的潮红反应,常伴有皮肤干燥、灼热或刺痛感。反复发作后,皮肤红斑灼热和表浅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可持续存在。
2、丘疹脓疱型
病情继续发展时,在红斑基础上会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纵横交错,毛囊口扩大明显。皮损时轻时重,可持续数年或更久。女性患者皮损常在经前加重。
3、鼻赘型
属肥厚增生型,见于鼻部,但也可累及口周、面颊、前额、下颏等。在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皮脂腺肥大增生并纤维化,亦称为“鼻瘤"。此类型多数患者常伴有青春期痤疮史。
4、眼型
多累及眼睑睫毛毛囊及眼睑相关腺体,包括睑板腺、皮脂腺和汗腺,常导致相关的干眼和角膜结膜病变,表现为眼异物感、光敏感、视物模糊、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不适症状。常与其他三型合并存在。
酒糟鼻若长时间不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引起并发症,如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此外,患者若抓挠患处,病菌传播到指甲部位,也会导致其它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 酒糟鼻严重之后,还会引起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
本病通常需要进行皮肤检查,必要时可能需要毛囊蠕形螨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检查主要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及发病部位,根据其表现特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类型的确定。
毛囊蠕形螨检查是通过刮取皮损部位皮屑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否存在毛囊蠕形螨,有助于发病原因的诊断,对治疗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必要时,可能需要取皮损部分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依据患者发病情况、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多可做出诊断。
1、痤疮
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除发生于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有典型的黑头粉刺,无充血性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鼻部常不受侵犯。
2、脂溢性皮炎
是一种常见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复发性,多见于新生儿和成年人。颜面部好发于眉弓、鼻唇沟、胡须、眼睑、耳后等部位,表现为油腻性红斑,表面有鳞屑,通常无毛细血管扩张表现。
3、口周皮炎
多发于青年或中年妇女。于口的周围皮肤包括鼻唇沟、颊、额等处反复发生淡红色小丘疹、丘疱疹、脓疱等,但口唇周围有一狭窄皮肤带不受侵犯。有人认为本病是不典型的酒渣鼻。
4、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毛细血管扩张
见于面部长期使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膏如皮炎平软膏等患者,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萎缩、弥漫性红斑及多毛等表现。
5、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在脸颊和鼻梁部位会出现蝴蝶样红斑,有时也可于手臂、颈部、背部等出现带有鳞屑的红色或紫色凸起斑块。除皮肤表现,还常存在疲劳、关节肌肉疼痛、发热、偏头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光电和手术,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本病多需长期维持或重复与间断性治疗。
避免过度清洁皮肤而损伤皮肤屏障,加强保湿润肤及物理防晒;避免过热过冷及精神紧张因素的不良刺激;忌饮酒及进食辛辣食物,必要时还可局部适当冷敷缓解不适。
1、外用药物
(1)抗生素:夫西地酸、1%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可用于丘疹脓疱性皮损;外用甲硝唑可抗毛囊蠕形螨,对中重度红斑及炎性皮损有效。
(2)过氧化苯甲酰:可用于丘疹脓疱炎性皮损,但注意应点涂与皮损处,以防引起红斑及瘙痒等不良反应。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红斑及瘙痒症状明显的患者。
(4)壬二酸:能改善酒渣鼻炎性皮损,常用凝胶或霜剂。少部分患者用药有轻度瘙痒、灼热和刺痛感。
(5)其他:5%~10%硫黄洗剂对炎性皮损有效;0.5%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等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物,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改善血管扩张所致的红斑;眼部可短期使用含弱效激素的抗生素眼膏,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若出现干眼还可给予补充优质人工泪液。
2、系统药物
(1)抗微生物制剂:是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一线治疗。常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耐受或者禁用的患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另还可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2)异维A酸:可作为鼻肥大增生型患者首选系统治疗药物,丘疹脓疱型患者在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的二线选择。此药一般不与四环素类药物合用。
(3)羟氯喹:可抗炎、抗免疫及抗紫外线损伤,但需定期行眼底检查以排除相关病变。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难治性阵发性潮红和持久性红斑明显患者。但注意可能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5)抗焦虑类药物:适用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患者。药物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阿普唑仑或地西泮片。
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甲硝唑、过氧化苯甲酰、5%~10%硫黄洗剂、0.5%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异维A酸、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阿普唑仑、地西泮片
对于鼻赘型和眼型,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酌情考虑手术治疗。
还可使用光电方法进行治疗,但皮肤屏障受损、潮红明显、高敏感态皮肤患者慎用。LED光(红光、黄光)、强脉冲光、染料激光、Nd:YAG激光对红斑以及毛细血管扩张治疗有一定效果;CO2激光或Er激光适合早中期增生型皮损。
酒渣鼻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通常皮肤可恢复正常肤色,预后一般良好。
酒渣鼻皮损位于面部,会影响外貌美观,部分患者可能会因长期的外貌问题,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时还可能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酒渣鼻通常不会自愈。
本病经正规治疗和科学护理,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和缓解。
本病具有复发可能。
日常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皮肤刺激或损伤,积极配合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皮损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
患者可能由于酒渣鼻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导致出现焦虑、烦躁、不安、自卑等不良心理,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安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必要时患者还可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以去除消极心理,树立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了解药物的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需停药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晒工作,可使用遮阳伞或者戴墨镜或帽子等,以防皮肤受到紫外线或热刺激;
3、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或激动等;
4、酌情使用保湿护肤产品保护皮肤,尽量少用化妆品,以防皮肤刺激;
5、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6、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7、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观察治疗后病情是否好转,有无继发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要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治疗。
若长期治疗后皮损不见好转,或者治愈后出现复发,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同时注意营养均衡。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芹菜等,有利于皮损恢复。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机体废物代谢。
1、少食油腻食物,以减少皮脂的分泌。
2、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肤不适。
3、忌烟酒、咖啡及其他过冷过热饮食,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影响治疗效果。
1、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曝晒、寒冷、强风等环境刺激损害皮肤;
2、合理膳食,多食新鲜食品,避免过量饮酒或长期吃辛辣刺激性饮食;
3、不滥用化妆品,使用正规的护肤、化妆产品;
4、保证充分休息,维持良好情绪。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