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克雅病 疾病英文名称: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疾病别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克雅病 疾病英文名称: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疾病...
养生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指由朊蛋白感染所致的一种的慢性或亚急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以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阵挛、无动性缄默为主要表现。本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核和脊髓,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该病预后不佳,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
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中常将克雅病分为散发型、遗传型、医源型和新变异型四类。
1、散发型克雅病(sCJD)
据国外报道,90%的克雅病为散发型,无明显原因。
2、遗传型克雅病(gCJD/fCJD)
据国外报道,9%的克雅病为遗传型,为基因突变所致。此病的基因突变位点有T188K、E196K、E200K、E196A、G114V、V203I等。其中在中国以T188K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与sCJD较为相似。
3、医源型克雅病(iCJD)
据国外报道,不足1%的克雅病为iCJD。
4、新变异型克雅病(vCJD/nvCJD)
本型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有别于传统散发型CJD和遗传型CJD。
医源型克雅病具有传染性。
感染病毒的动物和人。
通过血源、器官移植、手术、医疗器械等。
克雅病年发病率1/100万。
克雅病患者死亡率达100%。
克雅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0岁。
CJD病因可分为外源性朊蛋白感染和内源性朊蛋白基因突变。健康人体内存在正常的朊蛋白,即PrPC。当外来致病的朊蛋白或遗传性突变导致PrPC变为异常朊蛋白(PrPSC)时,PrPSC会促进PrP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1、外源性朊蛋白感染
外源性朊蛋白感染可通过硬脑膜、角膜移植,经肠道外给予人生长激素制剂和埋藏未充分消毒的脑电极等传播。新变异型CJD患者脑组织的动物传染实验证实,其与疯牛病具有相似的种系特异性,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2、内源性朊蛋白基因突变
内源性发病的原因为家族型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年龄
散发型克雅病倾向于在晚年发病,通常在60岁左右。遗传型克雅病发病稍微早一些,而新变异型克雅病的发病年龄要小得多,通常在20多岁的时候。
2、家族史
有遗传型克雅病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
3、暴露在被污染的组织中
接受脑下垂体移植或接受覆盖大脑的组织(硬脑膜)移植的人可能面临医源型克雅病的风险。
克雅病起病多为慢性或亚急性,呈进行性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层功能损害、小脑功能障碍、脊髓前角损害和锥体束受损,具体症状有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改变、共济失调、肌阵挛等。
患者多隐匿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临床可分为以下三期:
1、初期
表现为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抑郁和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表现,可有头痛、眩晕等症状。
2、中期
大脑皮质、锥体外系、锥体束及小脑受损的症状交替或相继出现。
(1)大脑皮质受损表现为进行性痴呆,一旦出现记忆障碍,病情将迅速进展,患者外出找不到家,人格改变,痴呆,可伴有失语、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眼底正常、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2)锥体外系受损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震颤、动作缓慢、手足徐动、肌张力增高等。
(3)小脑受损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运动不协调。
(4)脊髓前角细胞或锥体束损害可引起肌萎缩、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此期约2/3患者出现肌阵挛,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限于某个肌群。此症状最具特征性。
3、晚期
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动性缄默(是指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貌似清醒,但不能活动或言语,二便失禁,四肢对刺激可有反射性运动)、昏迷或去皮质强直状态(患者表现为项背强直,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牙关紧闭、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病理征阳性、多有双侧瞳孔散大固定)。
1、肺部感染
晚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肺部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2、压疮
晚期患者长期卧床,皮肤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易发生压疮。
1、患者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症表现,如情感低落、易疲劳、注意力降低、记忆减退、失眠、易激动等。
2、外出经常迷路,伴有性格改变。
3、面部表情减少、震颤、动作缓慢、手足徐动。
4、出现步态不稳、肢体摇晃、失去平衡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出现精神障碍、痴呆、人格改变等症状者需要到神经内科就诊。
1、提前通过正规渠道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应尽量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不要带金属首饰,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和治疗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和药物等。
5、家属需陪同就诊。
6、患者或者家属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问题,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疾病。
1、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2、您的记忆力是否下降?是否经常遗忘东西或者迷路?
3、您是否走路不稳?
4、您家里人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5、您是否做过角膜或硬脑膜移植手术?
6、您有去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
7、您有进行过治疗或者服用什么药物?
8、您有其他神经疾病的病史吗?
9、家族中有患过本病的人员吗?
1、我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这个病会传染给他人吗?会遗传吗?
4、我需要长期治疗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会有副作用吗?
6、平时生活和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
当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接下来可能需做血常规、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明确诊断,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一般检查
医生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是否正常、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姿势步态是否正常、以及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头面部、胸腹部和脊柱四肢等。
2、精神状态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行为、动作举止和谈吐思维等,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异常。并通过检查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等,了解认知功能的情况。
3、肌张力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是否存在异常。检查时患者需保持肌肉放松,医生会触摸感受肌肉的硬度,并屈伸患者的肢体感知其阻力。
4、共济运动检查
医生首先观察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等,再通过一些试验如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起坐试验等进行检查。
1、血常规
判断患者有无合并感染。
2、基因检测
利用患者全血或白细胞测出的PRNP基因序列和129位氨基酸多态性结果来判定患者是否为易感人群。
3、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是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但本病检查无异常。
4、免疫荧光检测
免疫荧光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可呈阳性。脑组织大量神经元破坏可导致14-3-3蛋白释出至脑脊液,如CJD、脑梗死急性期及脑膜脑炎发病过程中,排除其他病可作为临床诊断可疑CJD患者的重要指标;也可检测血清S100蛋白,因CJD患者S100蛋白随病情进展呈持续性增高。
临床诊断困难时可行脑活检,脑活检可发现组织海绵状变性和PrPSC。
脑电图改变被认为是临床诊断CJD的重要依据。疾病中晚期脑电图可出现弥漫性慢波,伴有典型的周期性每秒1~2次的尖波或棘波。
1、头颅CT
早期无明显异常,中后期可出现脑萎缩性改变。
2、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常规MRI对CJD诊断的敏感性低,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弥散加权像(DWI)对于CJD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92.3%)和特异性(93.8%)。早期CJD患者即可在DWI上出现皮层和(或)基底节区的异常高信号,沿皮层走形的异常带状高信号被称为“飘带征”或“花边征”;在疾病晚期,DWI异常高信号可消失。
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PRNP基因和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和MRI等结果,多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
克雅病的诊断可采用以下标准:
1、在2年内发生的进行性痴呆。
2、肌阵挛、视力障碍、小脑症状、无动性缄默等四项中具有其中两项。
3、脑电图周期性同步放电的特征性改变。
具备以上三项可诊断为很可能CJD;仅具备1、2两项,不具备第3项诊断为可能CJD;如患者脑活检发现海绵状态和PrPSC者,则为确诊的CJD。可用脑蛋白检测代替脑电图特异性改变。
1、克雅病的精神和智力下降需与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相鉴别,前者病情进展迅速,有其他局灶性损害表现,而后几种疾病多进展缓慢,脑电图检查无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
2、克雅病的锥体外系损害需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鉴别,这些病无肌阵挛,脑电图检查中无典型周期性三相波。结合CJD的临床特点,再结合影像学、脑电生理、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查不难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多用药物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痛苦。CJD患者一经确诊,首先应进行隔离,并对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进行彻底销毁。
1、中枢性肌松剂
这类药物可以改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症状,如巴氯芬。该药在使用过程剂量不宜增加过快,剂量不宜过大,不良反应有嗜睡、眩晕、抑郁等。
2、抗癫痫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改善肌阵挛症状,如氯硝西泮。该药在使用时应注意监测疗效和嗜睡、头昏、共济失调等相关不良反应。
巴氯芬、氯硝西泮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克雅病的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克雅病预后不佳,90%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病程迁延数年者罕见。
克雅病患者可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昏迷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很难治愈。
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对克雅病患者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遵医嘱复查。
克雅病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智力障碍,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家属应加强看护患者,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外出时必须有人陪伴。
2、患者生活用品需专人专用,不得与他人混用。并且家属需及时消毒患者的私人用品。
3、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夜间减少灯光,保证合适的睡眠环境。
4、患者在病程中有肌阵挛症状,坠床风险高,要加放床档,必要时适当使用约束带。此外,家属在患者肌阵挛发作或抽搐时不可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防造成肢体的损伤。
5、若患者大小便失禁,每日给予温水擦洗外阴及肛周,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6、卧床患者建议每两小时更换体位1次,变换体位后,在患者膝部、踝部、足跟部垫软枕,以减轻局部压力防止压疮形成。翻身时禁止拖、拉、拽等,防止损伤皮肤。
克雅病的发展呈进行性,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需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水平、身体平衡能力、肌张力强弱等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增加抵抗力。
1、患者宜食奶、蛋、虾、鱼、蔬菜等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利于患者的健康。
2、患者宜食用柔软细腻、易消化的食物,小口进食,细嚼慢咽。进食时取舒适端坐位,如无法坐位进食者,在喂食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吞完一口再进食另一口,多次少量喂入食物,给予充分的时间吞咽。餐后保持舒适坐位30~60分钟,以防引起误吸甚至窒息。
3、患者要保持规律饮食,不能偏食、挑食,并注意饮食卫生。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3、避免暴饮暴食。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过咸的食物。
散发型克雅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对于其他临床类型,以下措施可降低其发病风险:
1、针对遗传型克雅病,如有克雅病家族史,可以进行基因咨询。
2、针对新变异型克雅病,不食用患有疯牛病动物的肉制品。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