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脱疽 疾病英文名称: gangrene 疾病别名: 脱骨疽、脉痹、筋疽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脱疽 疾病英文名称: gangrene 疾病别名: 脱骨疽、脉痹、筋疽 疾病概述: 脱疽...
养生
脱疽(gangrene)又称脱骨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的血管栓塞导致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以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为主要表现。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事过度、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本病经及时治疗,溃疡可获痊愈。若失于早期治疗或误治,使病情发展到晚期,可合并心、肺、肾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为挽救生命,必须行截肢术。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
1、寒湿阻络
主要表现为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苍白、肢体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2、血脉瘀阻
主要表现为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尤以夜晚疼痛加重。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或患肢悬垂在床边,不能入睡、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明显、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跌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3、湿热毒盛
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剧烈、夜晚明显,白天较轻、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溃烂坏死,呈湿性坏疽;伴有身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色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热毒伤阴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疸;伴有口干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色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5、气阴两虚
主要表现为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伴有身体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水、面色无华、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胸烦热;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
一般无传染性。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20岁~40岁男性多见。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
3、糖尿病足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及外伤等因素有关。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1、饮食不节
(1)长期偏食油腻性食物,或过甜过咸的食物,使脾胃不能及时运化食物,痰湿内生,气机阻滞,日久血液行不畅,瘀阻脉道而导致脱疽。
(2)平素脾虚,脾气运化食物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化生不足,气血亏虚,内不能荣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而容易受寒湿之邪侵袭发为脱疽。
2、情志失调
(1)长期忧愁思虑伤于心,而心血耗伤,血脉不畅,则脉道不通渐致脉道闭阻。
(2)忧郁或恼怒,即可伤肝,又可影响心脾,日久导致脏腑亏虚,易受寒湿之邪侵袭。
3、劳倦内伤
长期过度劳累或房事过度,损伤肾气,肾藏精生髓主骨,精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寒湿之邪侵袭发为脱疽。
4、感受外邪
严寒,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寒湿皆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寒性收引,致气血凝滞而发为病。
5、其他
本病的发生还与长期吸烟、精机械性外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以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为主要表现。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则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三期。
1、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m~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岀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岀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岀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
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
疽毒内陷
发生坏疽后,局部外伤破损,或治疗不当,治疗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营,而出现内陷危象,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烦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体温不高,四肢厥冷等症状。
若出现间歇性跋行突发症状加重,伴肢体剧痛、皮色苍白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若出现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
2、四肢末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
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医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血管外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四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2、有没有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等症状?
3、有没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大量吸咽、外伤的病史?
4、吸烟多久了,一周几盒?
5、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比如发热、口渴?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9、亲属中是否有人患有类似的疾病?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血脂血糖、超声多普勒、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X线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四肢、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的肿胀、皮肤温度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1)指压试验
用手指压迫肢体末端皮肤,局部呈苍白色,松压后,应迅速复原;恢复缓慢,表示肢端动脉供血不足。
(2)肢体位置试验
患者平卧,两下肢伸直抬高45°,病变肢体即迅速变苍白色伴麻痹疼痛。让患者起坐,双足下垂,足部颜色恢复缓慢,或呈潮红色并有环形紫斑,表示动脉供血不足,毛细血管弹性降低。
1、血常规检查
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用于帮助诊断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血脂、血糖
用于明确病因,协助诊断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皮温测定
在同等室温条件下测得两侧肢体中一侧对称部位皮温下降2℃以上,表示该肢体血运障碍。
2、甲皱微循环检查
可见到毛细血管祥模糊、紊乱、畸形以及血流减慢,血细胞聚集、渗出等改变,可以了解是否有血瘀存在,并能反映血管硬化程度。
1、超声多普勒
首选的无创检查,可直接显示病变的动脉内膜改变,可以了解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2、动脉造影
可明确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并可了解患肢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3、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用于确定有无心肺部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坏死脱落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还需要与雷诺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进行鉴别。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患者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咽、外伤等病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小腿可有游走性青蛇毒。继而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进而发生于性坏死,疼痛剧烈,彻夜不眠,抱膝而坐。溃烂染毒时,出现湿性坏死,肢端红肿热痛,全身发热。
3、患者大多为20岁~40岁男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发于老年人。
1、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1)动脉硬化闭塞症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他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梗死等),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Ⅹ线检査可见动脉壁的不规则钙化,血管造影显示有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或虫蚀样改变。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90%以上有吸烟史,主要累及下肢的动脉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胭动脉或股动脉等。约40%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或发病过程中,小腿及足部反复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脉管炎患者一般均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动脉造影可见动脉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状态,病变近、远端动脉光滑、平整,无扭曲及扩张段。根据发病年龄、部位及造影所见可与ASO相鉴别。
(3)糖尿病足
本病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可累及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具有血管病变程度严重、病变进展较快、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等特点。
2、脱疽与雷诺综合征的鉴别
雷诺综合征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多与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多有寒冷、情绪波动及其他诱发因素。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轻症可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重症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对于部分发病较急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则主要着重于改善和增进肢体血液循环,解除或减轻疼痛,挽救肢体,恢复劳动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寒湿阻络
若阳虚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制附子、肉桂,但慎用麻黄、川草乌。
2、血脉瘀阻
可加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效果较强的虫类中药。
3、湿热毒盛
(1)若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冬瓜皮、猪苓、防己。
(2)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全蝎、蜈蚣、土鳖虫。
(3)本病清热,宜用甘寒解毒清热的药品,慎用苦寒清热解毒的药品。
1、寒湿阻络
(1)方药:阳和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
(3)中成药:阳和丸、独活寄生丸。
2、血脉瘀阻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牛膝、制乳没、蜈蚣、全蝎、土鳖虫。
(3)中成药:抗栓保荣胶囊、脉管复康片、消栓通络胶囊。
3、湿热毒盛
(1)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3)中成药:醒消丸、二妙丸。
4、热毒伤阴
(1)方药:顾步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太子参、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
(3)中成药:通塞脉片、脉络宁颗粒。
5、气阴两虚
(1)方药:黄芪鳖甲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生地黄、赤芍、黄芪、炙甘草、桑白皮、鳖甲、秦艽、茯苓、地骨皮、柴胡等。
(3)中成药:人参固本丸、生脉胶囊、益心通脉颗粒。
阳和丸、独活寄生丸、抗栓保荣胶囊、脉管复康片、消栓通络胶囊、醒消丸、二妙丸、通塞脉片、脉络宁颗粒、人参固本丸、生脉胶囊、益心通脉颗粒,视病情辨证选用。
1、坏死组织清除术
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近端炎症控制后,可行坏死组织清除术,骨断面宜略短于软组织断面。
2、坏死组织切除缝合术
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且近端炎症控制后,血运改善,可取分界近端切口,行趾切除缝合术或半足切除缝合术。
3、截肢术
当坏死延及足背及踝部,可行小腿截肢术,坏疽发展至踝以上者,可行股部截肢术。
4、血运重建术
手术目的在于恢复肢体的血流,以改善肢体循环,恢复肢体功能,阻止坏疽发生或降低截肢平面。手术包括动脉内膜剥离术、动脉旁路手术、动脉静脉化。
1、外治疗法
(1)未溃
宜重在保护,避免刺激,防止坏死,局部不宜用药。可用当归、独活、桑枝、威灵仙煎水熏洗,每日1次。
(2)已溃
对于干性坏疽,应消毒后包扎,预防继发感染,限期手术治疗。感染创面可做湿敷处理。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先用油膏(如湿润烧伤膏等)液化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难以液化患者,采取蚕食清创方法,逐步清除。彻底的清创术宜待炎症消退后施行。
2、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以缓解患肢疼痛,消除缺血症状,促进创口愈合,强壮患者体质。
(1)适用于早期和恢复期患者病情稳定,但仍有畏寒、患肢发凉、下肢疲乏感,患肢疼痛,创口久不愈合者。
(2)对于感染坏疽较重,病情进展或恶化的患者应慎用;肢体肿胀者不用。
(3)上肢取穴曲池、内关、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绝骨、解溪。强刺激,得气后留针或用电针刺激。
脱疽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脱疽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可愈合。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1、若坏疽发展至足背以上,则红肿疼痛难以控制,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2、若坏疽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发展到足背或足踝,有截趾(肢)的可能,造成患者悲观失望的情况,影响生活质量。
3、疾病后期发生坏疽后,局部外伤破损,或治疗不当,治疗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营,而出现内陷危象,危及生命。
疾病初期,经积极治疗,患者四肢末端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可愈合。
若引起脱疽的的饮食、吸烟、寒冷、潮湿等及基础疾病等因素没有彻底纠正,可能会使脱疽再次发作。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进行保持乐观情绪、适当的锻炼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1、本病常由于病情难以愈合,疼痛难忍,且有截肢的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烦躁等情绪,应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情志不畅对疾病的影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病情需要截肢,应了解截肢的必要性,积极主动面对生活。截肢术后,应逐步了解义肢佩戴相关知识。
3、佩戴义肢时,要积极调整心态,逐步适应并达到自理。
1、中药汤剂温服,一般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效果更佳。
2、热毒伤阴的患者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3、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督促其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定时监测血糖和血压。
4、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止痛剂时应注意药物疗效及反应。
1、居室宜安静,阳光充足,光线柔和,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不宜行走,防止损伤病足。
3、冬春季节注意保暖,不宜在户外长时间停留。禁用冷水泡足。
4、鞋袜宜温暖、柔软、宽松、透气。注意患肢卫生,局部保持清洁,防止外伤。
5、常用肥皂水清洁患肢。有足癣者应积极防治,避免合并感染。常修指(趾)甲,谨防外伤。
1、注意观察测量患肢局部皮肤温度、动脉搏动情况。
2、注意观察皮色的改变,疼痛程度,注意未受累脚趾或手指的皮肤情况。
3、注意观察早中期间歇性破行的距离,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
4、注意观察患处有无坏死、溃疡、颜色、气味及皮肤色泽、冷热变化和局部毫毛脱落情况。
5、注意观察患肢肌肉是否萎缩、血脉是否流通等情况。
6、若发现间歇性跋行突发症状加重,伴肢体剧痛、皮色苍白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及时采取措施。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血脂血糖、超声多普勒、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X线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脱疽患者宜予以低胆固醇、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吃蔬菜、豆制品、鱼、瘦肉。忌食辛辣、肥甘、生冷之品,尤其注意要忌烟,防止病情加重。
1、寒湿阻络的患者宜多食温补食品,如羊肉、狗肉等。
2、血脉瘀阻的患者可适当补充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红花煮水代茶饮。
3、湿热毒盛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可食薏苡仁粥、赤小豆、冬瓜汤等。
4、热毒伤阴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易消化食品,并多饮水或菊花茶,可多食新鲜水果。
5、气血亏虚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如鱼类、蛋类、瘦肉等,以加强补益气血之功。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妨碍引起食欲不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妨碍脾胃功能。
脱疽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故重在预防。平时戒烟、肢体保温,避免受寒、预防外伤,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规律,加强全身性肢体保健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保持舒畅乐观的心情。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劳逸适度。
2、合理搭配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少食或不食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及辛辣、醇酒之品,禁止吸烟。
3、避免患肢外伤或挤压,注意肢体防寒保暖,坚持用温水泡洗双足,避免受寒冷刺激诱发本病。鞋袜宜宽松舒适,不宜过紧,积极治疗脚癣,预防感染。
4、积极治疗冠心病、脑缺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
5、修剪趾(指)甲时,避免修剪过度,以防损伤染毒,使趾(指)端气血瘀阻,诱发本病。局部出现溃疡和坏疽应及时就医,不可随便用药或自行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