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闭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闭证 疾病概述: 闭证,中医病名。是指疾病急剧变化过程中,邪热、痰浊,风阳、瘀血等病邪亢...
养生
1、感受疫毒
温热疫毒,暑热内扰,传变入里,由气及营,进而邪热上蒙,脑窍闭塞,出现高热、神昏、谵语、舌謇、肢厥等症。
2、饮食不节
素体脾胃虚弱,痰湿内蕴者,复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聚成痰,痰浊内盛,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闭阻三焦,上蒙清窍,以致神昏等症。
3、情志不畅
素体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复因五志过极,情志所伤,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并走于上,风阳上干清窍,或夹痰火上蒙清窍,以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而成中风闭证。
4、卒冒秽浊
卒冒秽浊之气,郁闭气机,浊邪害清,清窍闭塞,以致昏不知人、口噤不开等症。
根据临床表现,可选作以下检查
1、血常规。
2、颅脑CT或MRI。
3、心电图。
4、血糖。
5、肝功能。
6、肾功能。
7、脑脊液。
8、血生化。
1、症状神识昏迷,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痰诞壅盛,面赤气粗,大小便闭,肢体强直或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等闭象。
2、有外感热病或内伤久病等原发病病史。
3、闭证昏迷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不经救治,一般不会自行恢复。
4、辅以必要的物理检查,如脑脊液、颅脑CT等。
1、症状神识昏迷,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痰诞壅盛,面赤气粗,大小便闭,肢体强直或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等闭象。
2、有外感热病或内伤久病等原发病病史。
3、闭证昏迷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不经救治,一般不会自行恢复。
4、辅以必要的物理检查,如脑脊液、颅脑CT等。
1、闭证与脱证
二者均属急性脑病范畴,皆可见昏迷,但闭证多为痰浊、邪热、风阳、瘀血等病邪闭阻清窍所致,临床兼有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痰涎壅盛等邪实内闭之象;脱证乃因气血耗散,阴阳衰竭,不相维系,清窍失养所致,临床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目合口开、手撒尿遗、脉微欲绝等正气欲脱症状为特征。闭证与脱证可相互转化,亦可同时并见。
2、闭证与痉证
闭证有时可出现肢体强痉,与痉证之四肢抽搐颇为相似。但闭证以神识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主要表现,为邪气亢盛,闭阻清窍所致,肢体强痉并非必有的症状;痉证则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为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濡所致,肢体强痉为必有症状。痉证神志一般清楚,只有在热甚发痉的严重阶段才见神昏谵语。
3、闭证与痫证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发作性神志恍惚,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或口中作猪羊叫声,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为特征;醒后一如常人,或仅有头晕、头痛、乏力之感,有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症状相似,且昏迷时间短暂,可自行苏醒。而闭证则以神识香迷,甚或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痰涎壅盛为特征,昏迷时间较长,不经救治,一般不会自行苏醒,醒后其原发病证仍然存在。
4、闭证与厥证
二者均有神志昏迷,但闭证是由于病邪亢盛,闭阻清窍所致,常伴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等症,一般无手足厥冷,证候多属实,且昏迷持续时间较长;而厥证系因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片刻自行苏醒而无后遗为特点,其证候有虚有实。
1、开闭通窍,急治其标临床应在分清外感、内伤的基础上,及早确定闭证的病机性质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凡阳闭之证,治宜凉开,常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阴闭之证,治宜温开,常用苏合香丸。同时配合搐鼻、揩齿、探吐、针灸等疗法。
2、分清病机,图治其本如热邪内陷,上扰清窍者,治宜清热开窍,泄热护阴;热结胃肠者,治宜通腑泄热;痰火上蒙者,治宜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等。
3、属于内闭外脱者,当分清内闭外脱孰轻孰重,分辨闭多脱少,或闭少脱多,或闭脱并重。若闭证为多,则开窍为先,里闭一开,神志自清;若脱多闭少,急当固脱,以免内闭未开而正气先脱,贻误救治;若闭脱并重,则两者兼顾。
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生南星(研末)、乌梅肉擦牙以开噤。
1、预防
(1)起居有常,避免温热疫毒及秽浊之气的侵袭。注意饮食有节,情志调畅,防止诱发因素的出现。
(2)不论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发生后,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其向严重阶段发展。
(3)在可能发生闭证的外感、内伤病的治疗过程中,除正常辨证用药外,应尽可能避免误用或过用镇静剂,以免诱发闭证。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病情发展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2、调护
(1)专人守护,平卧位,头侧向一边,取掉假牙,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心率、血压;注意呼吸、神志、面色、瞳孔的变化。
(3)注意眼睛、口腔及皮肤的清洁护理,定时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
(4)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针刺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5)鼻饲法供给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