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英文名称: viral hepatitis type C 疾病别名: 丙肝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英文名称: viral hepatitis type C 疾病别名:...
养生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进展性的肝炎症为主的病毒性肝疾病,是欧美国家主要的终末期肝病。其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消化系统为主,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部分患者可有黄疸。
1、急性丙型肝炎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存在临床症状时,多表现为全身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食欲下降、恶心腹胀、右季肋部疼痛等临床表现,少数伴有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疽。
2、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隐匿,患者多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例如慢性疲劳和抑郁。一般在献血或体检时发现。
有传染性。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血液传播
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医源性传播
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接触传播
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
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
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丙肝病毒感染后经血液等途径感染人体后引起病毒血症,在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宿主免疫、炎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本病常见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丙型肝炎病毒肝炎症状相对不明显,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消化系统为主,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部分患者可有黄疸。患者急性期症状相对明显,慢性期症状轻微。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症状相对明显,多数为急性无黄疽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
1、肝硬化和肝癌
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肝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
2、内分泌疾病
丙肝引发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还容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减、甲亢、桥本氏病、抗甲状腺抗体升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3、肾脏疾患
50%的患者会表现为轻到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血凝固性过高、甲状腺功能障碍、维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其表现。
4、皮肤并发症
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红斑、结节性 红斑等,最常见的是冷球蛋白血症。
1、经常感到恶心、食欲不振;
2、皮肤、眼白异常发黄;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食欲下降,或伴有黄疸时,应积极就医治疗。医生常会根据患者病史,对怀疑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行多种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检查、肝纤维化指标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对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因进行了解并做综合判断。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疾病对患者肝脏情况的了解。必要时可对患者行病理学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
3、肝功能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血清酶、血清蛋白、胆红素、血氨、血糖、血浆胆固醇、补体、胆汁酸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并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等指标,明确患者肝功能,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4、甲胎蛋白
肝炎活动和肝细胞修复时甲胎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5、肝纤维化指标
HA(透明质酸酶)、PⅢ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CL-Ⅳ(Ⅳ型胶原)、LN(板层素或层粘连蛋白)、PH(脯氨酰羟化酶)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6、病原学检查
(1)抗 HEV IgM和抗 HEV IgG:抗 HEV IgM在发病初期产生,是近期HEV感染的标志,大多数在3个月内阴转。抗 HEV IgG在急性期滴度较高,恢复期则明显下降。如果抗 HEV IgG滴度较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或由低滴度升为高滴度,或由高滴度降至低滴度甚至阴转,均可诊断为HEV感染。
(2)HEV RNA:采用RT-PCR法在粪便和血液标本中检测到 HEV RNA,可明确诊断。
肝组织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还可在肝组织中原位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以助确定病毒复制状态。
1、B型超声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反映肝脏表面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胆囊异常变化,腹水等。在重型肝炎中可动态观察肝脏大小变化等。
2、彩色超声尚可观察到血流变化。
3、CT、MRI的应用价值基本同B超但价格较昂贵。
本病的诊断需要参考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丙型肝炎有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不洁注射及文身等病史的肝炎患者应怀疑丙型肝炎。
2、临床诊断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正常或>17 Humor/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病程不超过6个月。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胸前毛细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根据病情轻重,实验室指标改变等综合评定轻、中、重三度。
(3)重型肝炎:主要有肝衰竭症候群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肝衰竭;15天-26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性肝衰竭。
(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症状轻,有肝F内梗阻的表现。
(5)肝炎肝硬化:多有慢性肝炎病史。有乏力、腹胀、尿少、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双下肢水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3、病原学诊断
抗 HCV IgM和(或)IgG阳性, 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正常者为无症状HCV携带者。
多种因素可引起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黄疸或肝炎,多需通过病原学诊断进行最终鉴别:
1、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1)溶血性黄疸:常有药物或感染等诱因,表现为贫血、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黄疸大多较轻,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升高。治疗后(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黄疸消退快。
(2)肝外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有胆囊炎、胆石症、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肝癌、胆管癌、阿米巴脓肿等。有原发病症状、体征,肝功能损害轻,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肝内外胆管扩张。
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1)其他病毒所致的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可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2)感染中毒性肝炎:如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主要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药物性肝损害:有使用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停药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
(4)酒精性肝病:有长期大量饮酒的历史,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
(5)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主要累及肝内胆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破坏肝细胞。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和病理组织检查。
(6)脂肪肝及妊娠急性脂肪肝脂肪肝:大多继发于肝炎后或身体肥胖者。血中三酰甘油多增高,B超有较特异的表现。妊娠急性脂肪肝多以急性腹痛起病或并发急性胰腺炎,黄疸深,肝缩小,严重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尿胆红素阴性。
(7)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及铜蓝蛋白降低,眼角膜边沿可发现凯-弗环。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应当以改善和恢复肝功能,控制症状为目的。患者需合理休息,控制饮食,并使用多种护肝药物。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抗病毒药物可能对于本病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对于疾病发展至肝硬化且病情较重者,必要时可采用肝移植治疗。
1、适当休息
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助恢复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
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
1、改善和恢复肝脏功能
(1)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等。
(2)降酶药: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等)、山豆根类(苦参碱等)、甘草提取物(甘草酸、甘草苷等)等有降转氨酶作用。部分患者停药后有ALT反跳现象,故显效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宜。
(3)退黄药物:丹参、茵枝黄、门冬氨酸钾镁、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苯巴比妥、山茛菪碱、糖皮质激素等。应用皮质激素须慎重症状较轻肝内淤胆严重,其他退黄药物无效,无禁忌证时可选用。
2、免疫调节
如胸腺肽或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某些中草药提取物如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亦有免疫调节效果。
3、抗肝纤维化
主要有核仁提取物、干扰素-γ等。丹参抗纤维化作用有较致共识,研究显示其能提高肝胶原酶活性,抑制Ⅰ、Ⅲ、Ⅳ型胶原合成。干扰素-γ在体外试验中抗纤维化作用明显,有待更多临床病例证实。
4、抗病毒
所有HCV RNA阳性的患者,如无妊娠等特殊情况,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索磷布韦、格卡瑞韦等,需遵医嘱合理用药。
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联苯双酯、苦参碱、甘草酸、甘草苷、丹参、茵枝黄、门冬氨酸钾镁、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苯巴比妥、山茛菪碱、糖皮质激素、胸腺肽、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猪苓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干扰素-γ、干扰素-α
若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且病情较重,可采用肝移植治疗,可能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但患者移植后常需进行终身随访。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多可控制,但常需终身随访。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病情持续恶化时,可出现肝硬化,预后不佳。
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可持续进展最终引起肝硬化,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早期经积极治疗或可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率统计数据。
日常中家属应多照顾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用药中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滥用及自行用药;同时,生活中要多休息,注意个人卫生;恢复一段时间后,遵医嘱进行复查。
肝炎患者思想包袱重,思想紧张,消极悲观,情绪波动大,故家属应多关心和安慰患者,生活上多给予照顾,让患者身心感到舒适,积极配合治疗。
1、休息与运动
(1)肝炎康复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地休息胜过药物治疗。休息能使全身及肝脏代谢降低,可减轻肝脏负担,休息时肝血流量也会增加,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2)坚持每天睡眠不少于8个小时,午休不少于半小时,一定不要过度疲劳。
(3)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4)还可以听听音乐、下棋等,但勿久坐、久站。
2、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衣服勤换、勤洗。
3、口腔护理
口腔是多数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因此应注意进行口腔的护理。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用2%~3%的硼酸溶液或温开水漱口。发现口腔真菌感染者,可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4、防止传染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公用牙刷、毛巾和剃须刀等私人物品;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性生活时建议使用安全套。
患者多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肝炎患者可能消化功能受影响较大,患者宜积极进行饮食管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应饮食均衡,营养丰富。适当多食豆制品、牛奶、瘦肉等。
2、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的食物,尽量不去地边摊吃食物。
1、少食辛辣食物,如葱、蒜、辣椒等,忌食发物。
2、为减轻肝脏的负担,应根据病情限制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
注意一下事项或可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1、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食品,也不要食用水中生长的、未煮透的贝类水产品,对于居住在海边的人来说,应尽量避免生吃海产品。
2、在居住条件拥挤的地方,要做好环境卫生。
3、不要与其人共享针头、剃刀、牙刷等私人物品。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