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otosclarosis 疾病别名: 耳硬化症,耳海绵症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耳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otosclarosis 疾病别名: 耳硬化症,耳海绵症 疾病概...
养生
耳硬化(otosclerosis)又称耳硬化症,是以内耳骨迷路包囊之密质骨出现灶性疏松,呈海绵状变性为特征的颞骨岩部病变。以其病理学为依据,又可称之为“耳海绵症”。临床以双耳不对称性进行性传导性听力损害为特征,晚期可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耳鸣、眩晕等表现。
耳硬化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镫骨性耳硬化(临床上最常见的耳硬化类型)、耳蜗性或迷路性耳硬化。由于硬化病灶可多发,镫骨性耳硬化或迷路性耳硬化可以同时发病。
无传染性。
耳硬化发病率白种人高达0.5%,我国发病率较低。
女性约为男性的2.5倍,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人偏多。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性因素、发育因素、内分泌紊乱因素、免疫因素及酶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1、遗传性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半数以上病例可以检测出异常基因。
2、发育因素
在发育和骨化过程中,在前庭窗前边缘内生软骨层遗留有一裂缝,为窗前裂,正常人儿童时期窗前裂骨化封闭。也有少部分人在成年后,窗前裂周围残余的胚胎期软骨残体又发生骨质再生,从而导致耳硬化发生。
3、内分泌紊乱因素
女性发病率高,多于妊娠分娩后出现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推测与雌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4、免疫因素
病理学研究发现,活动性硬化病灶中有黏多糖聚合改变、组织纤维及胶原纤维减少和断裂现象,因而有学者认为耳硬化的发生与自体免疫有关。
5、酶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酶代谢紊乱也是导致镫骨活动受限的原因。
耳硬化的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韦氏误听现象(即在喧闹环境中听力更好)、自听增强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眩晕。
1、听力减退
双耳同时或先后出现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最初听力减退轻微,发展速度缓慢,逐渐加重,患者常难以确定起病时间。在缓慢进展过程中,可因外伤、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妊娠等原因,而致听力显著减退。
2、耳鸣
多数患者伴有“嗡嗡”的低声调耳鸣。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多数与耳聋同时出现。
3、韦氏误听现象
不少患者在喧闹环境中反较在安静环境下的听觉为好,临床将此现象称为韦氏误听现象。实际上是在嘈杂环境中,讲话者主动加大音量,而由于传导性耳聋使嘈杂的背景噪音被屏蔽,而自觉听力提高。
4、自听增强
患者自语声小,咬字吐词清晰,为自听增强现象。
5、眩晕
少数者在头部活动后出现轻度短暂眩晕,可能与半规管受累或迷路水肿有关。
病情严重者,可造成听力损失。
1、听力减退,有加重趋势;
2、经常耳鸣;
3、仿佛在喧闹环境中反较在安静环境下的听觉为好;
4、反复出现短暂的眩晕;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妊娠前后病情有变化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有家族史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眩晕、自听增强或在喧闹环境中听力增强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其做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查、鼓室功能检查、颞骨X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等检查。
1、耳镜检查
多数患者耳道较宽大,鼓膜完整,光泽正常。部分病例可见后上象限透红区,为鼓岬活动病灶区黏膜充血的反映,称为Schwartze征。
2、听功能检查
(1)音叉检查:Weber试验偏向听力差侧,Rinne试验阴性,Schwabach试验示骨导延长,Gelle试验阴性。
(2)纯音听阈检查:可表现为单纯传导性聋或伴不同程度耳蜗功能损失之混合性聋。
3、鼓室功能检查
(1)鼓室图为A型或As型曲线,有鼓膜萎缩者可表现为AD型曲线。
(2)声顺值正常。
(3)键骨肌反射后期镫骨固定,镫骨肌反射不能引出。
(4)咽鼓管功能呈现正常鼓室压曲线。
1、颞骨X线片
双耳乳突气化良好,一般无中耳乳突病变。
2、螺旋CT检查
在1mm薄层扫描片上,可以观察乳突气房发育是否良好,听小骨及内耳发育有无畸形。
3、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
可定位耳硬化的病灶,镫骨板局限增厚,迷路骨密度不均匀,前庭窗、半规管等有异常改变。
根据病史、家族史、症状及检查,对典型患者的诊断不难。凡双侧非对称性进行性传导性聋、鼓膜正常或Schwartz征阳性、咽鼓管功能良好、音叉检查有Gelle试验呈阴性,声导抗图为A型或As型,即可诊断为镫骨性耳硬化。耳蜗性耳硬化的诊断比较困难,如患者有耳硬化家族史,纯音听力图显示气、骨导均下降,低频气骨听阈有15~20dB差距,鼓室导抗图为A型,应考虑为蜗性或晚期耳硬化。
1、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也可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表现,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发病前常有感冒病史,且常伴耳胀、耳痛等表现。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粘连性中耳炎
二者皆可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眩晕等表现。但粘连性中耳炎还可见耳部闭塞或闷胀感,且无自听增强及韦氏误听现象。螺旋CT及HRCT检查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耳硬化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疗法,通过手术矫治,以恢复或改善听力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为镫骨足板开窗术、镫骨撼动术、镫骨切除术、内耳开窗术等,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慎重选择手术方式。早期听力下降不影响工作生活时,可先随访观察。若听力下降明显,又不能接受手术者,可佩带助听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水内含氟很低的地区,本病的发病率较正常地区高。因而无慢性肾炎或孕妇等禁忌证者,可试用氟化钠治疗。但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尚浅,确切的治疗效果尚需观察。
氟化钠
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气导听力损失45dB以上,或气骨导差距20dB以上的耳硬化患者,当影响日常交流或工作时可以考虑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1、镫骨足板开窗术(镫骨小窗技术)
可使用手钻、电钻及激光打孔等方法进行底板开窗。该手术具有安全、术后反应轻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术式。
2、镫骨撼动术
主要是使用撼动法,松动镫骨足板。但由于此方法容易造成外淋巴液瘘,因而现已很少采用。
3、镫骨切除术
包括底板全切除术、底板部分切除式,由于镫骨切除损伤较大,目前被镫骨小窗技术替代。
4、内耳开窗术
又称外半规管开窗术,由于疗效欠佳,该手术方式目前很少应用。仅在镫骨及前庭窗区硬化病灶无法清除或镫骨手术失败之后,方有选择性地采用此法。
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者,可佩戴助听器;迷路型耳硬化往往合并感音神经性聋,建议佩戴助听器。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耳硬化为缓慢进行性侵犯骨迷路壁的内耳病变,可致传导性聋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通常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阻止其发展,手术治疗只能改善声音传导功能,不能阻止病灶的发展,部分进展较快多病灶者,最后有可能成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本病可致传导性聋及感音神经性聋,而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若不及时矫正,可因听力下降而影响正常生活。
本病很难治愈,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手术治疗可改善声音的传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提高听力。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出现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韦氏误听现象(即在喧闹环境中听力更好)、自听增强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可致传导性聋及感音神经性聋,而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过多的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独自外出,建议家属陪同出行。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等食物。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