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turners syndrome 疾病别名: Turner综合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turners syn...
养生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pediatric turners syndrome)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疾病之一,由于全部或部分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或结构发生改变所致,只影响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等,智力正常或稍低。本病无法治愈,通过积极治疗,可改善身高、诱导青春期发育、维持女性特征。
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染色体核型有单体型、嵌核型及结构变异型,少数患儿存在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
1、单体型
最常见,由于父亲的精子或母亲的卵子异常导致胎儿的体细胞只有一条X染色体,另一条缺失。
2、嵌核型
部分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部分仅有一条X染色体。
3、结构变异型
X染色体的某一部分结构可能出现异常。
4、其他
少部分患儿,体细胞有一个X染色体和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在生物学表现为女性,但发生性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无传染性。
本病是常见的人类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活产女婴中约占0.4%,发病率为1/2000~1/2500。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人生来就有两条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男孩从母亲那里遗传X染色体,从父亲那里遗传Y染色体。女孩从父母双方各遗传一条X染色体。如果女孩体细胞内X染色体缺失或结构发生改变,则会引起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由于亲代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或早期合子分裂期中性染色体不分离、合子卵裂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或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部分缺失(嵌合体)所致。临床可见多种染色体核型。
患儿呈女性表型,临床表现多样。患儿多因身材矮小、青春期无性征发育或原发性闭经等就诊。可能会伴发骨骼畸形、软组织畸形、肾脏畸形、心脏畸形等。
1、新生儿期
可见颈后皮肤过度折叠,手、足背发生水肿等。
2、儿童期
常见于3岁后身高增长缓慢,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3、青春期
(1)没有生长加速期。
(2)颈部粗短,有颈蹼,后发际低。
(3)皮肤常有黑痣,多分布在面、颈、胸和背部,部分患儿肘部向外侧弯曲。
(4)由于卵巢发育不良,可出现原发性闭经,少数患儿可有月经,但月经初潮后经量较少,逐渐趋于月经稀少甚至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
(5)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外阴可保持幼女状态,阴道黏膜薄、无分泌物,有幼稚子宫。阴毛和腋毛稀少,甚至缺如。
(6)乳房不发育,两乳头距离增宽,随年龄增长乳晕色素变深。
1、视力损害
患有本病的女孩,斜视、近视风险增加。
2、学习障碍
患有本病的女孩和妇女通常智力正常,但空间概念、数学、记忆和注意力方面的学习障碍增加。
3、精神健康问题
部分患有本病的女孩和妇女难以正常工作,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风险增加。
4、不孕
患儿成年后大多数不孕,极少数嵌合型患儿可能有生育能力,但其流产或者死胎率极高,30%的后代有染色体畸变。
5、畸形
(1)骨骼畸形:指(趾)甲发育不良,第4、5掌骨较短、肘部向外弯曲、短颈、高而窄的上颚。
(2)软组织畸形:新生儿时手、足和背部明显水肿,颈侧皮肤松弛或颈蹼,后脑勺发际线较低,胸部宽阔,皮肤有较多黑色素痣。
(3)肾脏畸形:如肾旋转、马蹄肾、异位肾、肾积水等。
(4)心脏畸形: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缩窄等。
6、其他
如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听觉损害等。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孩子现在多大了?现在有什么症状?
2、孩子出生时有什么异常吗?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家族中有过本病患者吗?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会什么会得这个病?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孩子以后能生育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如果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月经没有来潮或初潮延迟等表现,需要尽早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做内分泌激素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遗传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1、检查智力、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全身发育状况,如毛发分布、乳房发育是否正常,乳房有无乳汁分泌等。
2、检查视力、听力是否正常,检查脊柱是否存在侧弯或后凸畸形。
3、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了解有无先天缺陷、畸形。
1、内分泌激素检查
垂体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明显升高,雌二醇(E2)降低。部分患儿血清生长激素(GH)激发峰值降低、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低下。
2、染色体核型分析
是Turner综合征确诊的重要指标,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异常核型有以下类型:
(1)单体型:45,X是最多见的一种,约占60%。这种核型的个体绝大部分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其余存活的个体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2)嵌合型:可以是45,X与正常核型的嵌合(45,X/46,XX),也可以是45,X与其他异常核型的嵌合(如45,X/47,XXX),约占该病的25%。细胞类型以46,XX为主的个体临床症状较轻,约20%的患儿可有月经来潮,部分有生育能力。若患儿以45,X细胞为主,其表型与单体型相似。
(3)X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导致特纳综合征,其中短臂或者长臂的整臂缺失相对多见,但是也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丢失。在临床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X染色体结构异常,如X染色体长臂等臂染色体。同时,各类X染色体结构异常与45,X的嵌合核型也很多见。
病理检查发现卵巢切面仅见纤维组织,无卵泡。
遗传学检查:羊水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金标准。
1、腹部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大小、位置、形态、有无异常结节或包块。同时还可监测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的情况。显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严重者呈纤维条索状有助于确诊。
2、心脏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了解心脏有无异常。MRI的优点是可以更完整和清楚地观察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利于发现主动脉弓反转和主动脉夹层。
根据患儿身材矮小、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关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应除外垂体性侏儒症、青春期发育延缓、出生低体重儿、Noonan综合征等疾病。
1、垂体性侏儒症
患儿多无畸形,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部分患儿还出现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2、青春期发育延缓
虽青春期较正常儿延缓数年,但最后可达到发育正常水平,其内分泌功能亦正常,无血TSH、LH升高。
3、出生低体重儿
以足月出生,但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儿以及体格发育始终低于正常为其特征。其生长激素及骨龄接近正常。有时伴有一些先天畸形,构成各种综合征,但无颈短、后发际低及肘外翻等Turner综合征的表现。
4、Noonan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相似,智能发育迟缓者较多,部分患儿合并心血管畸形,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及房间隔缺损最常见,其核型为正常男性或者女性。
本病的治疗目的包括改善成人期的最终身高;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性腺切除术等。有生育要求者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1、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成年身高。生长明显落后者在明确诊断后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影响GH疗效的因素包括开始治疗年龄及骨龄、GH用药剂量及疗程、遗传靶身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时间等。
2、雌激素替代治疗
一般从12~14岁开始,先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6个月至12个月,逐步增加到成人替代治疗剂量,以促使乳房及外阴发育。2年后可进行周期性的雌激素-孕激素疗法(人工周期治疗),有助于患儿的第二性征发育及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性激素可促进骨骺愈合,限制骨骼生长,故在青春期前应慎用,通常12岁后方可考虑使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
1、如果患儿含有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其发生性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5%~30%,染色体核型为XY,此时需要进行性腺切除。
2、对于合并骨骼畸形或内脏畸形的患儿,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该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患儿可能需要终生治疗。可通过积极对症处理改善身高、诱导青春期发育、维持女性特征。
1、尚无法治愈。
2、影响身高、正常性征发育,女性可能无法生育。
3、可存在智力异常。
一般不能自愈。
该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患儿可能需要终身进行特殊治疗和监测。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改善患儿的最终身高,诱导青春期发育,并维持女性特征。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可能出现身材矮小、青春期无性征发育、闭经、智力异常等,而且本病无法彻底治愈,患儿一般需要终生接受治疗和监测,可能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患儿因此出现自卑、抑郁,甚至抗拒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关爱患儿,陪伴在患儿身边,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患儿的信心与勇气,避免患儿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阴影。且家长平时可多为患儿讲述励志故事,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
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阴道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咨询。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患儿应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避免过度熬夜。
3、患儿应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应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穿棉质或者丝质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每3~6个月复查一次。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可适量吃些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少喝碳酸饮料。
3、建议患儿少吃咸鸭蛋、年糕、腊肉等腌制、熏烤食物。
1、禁止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
以期发现不应结婚的遗传病或其他疾病。
3、携带者的检出
通过群体普查、家系调查及系谱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为遗传病,并确定遗传方式等。
4、遗传咨询
(1)遗传咨询对象
①确诊为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
②连续发生原因不明疾病的家庭。
③先天性原发性智能低下,怀疑与遗传有关者。
④平衡易位染色体或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⑤原因不明反复流产的妇女。
⑥性发育异常者。
⑦具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而拟结婚与生育者。
(2)遗传咨询的主要目标
①对患者本人:
A.确定疾病的诊断、发病原因、遗传方式、治疗及预后,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致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是新突变引起的还是上代遗传的。
B.减轻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及不安心理。
C.对于未发病的患者给予及早注意,并给予必要的处理。
②对于双亲及亲属:
A.检出家族中携带者及隐性病例。
B.判断家庭某一成员的发病风险。
C.对有生育遗传病子女风险的夫妇,帮助他们科学地考虑生育计划。
(3)小儿疾病的遗传估计
①对小儿所患疾病既要区别是宫内环境因素、分娩损伤及缺氧缺血致病还是遗传因素致病。因此要了解患儿双亲的有关病史(如服用药物、工作性质等)、母亲的妊娠史、患儿出生史等以除外各种理化、生物因素对胚胎及胎儿的损害。
②询问家族史及分析家谱是遗传咨询的基本方法之一。
③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做出明确的诊断。如为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必须结合核型分析才可确定。
(4)明确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对于指导生育具有重大意义。
5、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预防性优生学的一项重要措施。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羊水细胞培养及有关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周为宜);孕妇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超声波显像(妊娠4个月左右即可应用);X线检查(妊娠5个月后),对诊断胎儿骨骼畸形有利;绒毛细胞的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天时),预测胎儿性别,以帮助对X连锁遗传病的诊断;应用基因连锁分析;胎儿镜检查。
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出生。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