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
养生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一组先天或遗传性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不同基因缺陷,使得免疫器官或分子缺陷,从而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所致。常发生在婴幼儿,临床以反复感染、易患肿瘤、易出现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反应为特征。本病目前难以治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感染是本病的治疗要点,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或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
根据免疫缺陷特点分类
1、特异性免疫缺陷病
(1)抗体缺陷病:包括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陷、选择性IgM缺陷和选择性IgG亚类缺陷(伴有或不伴有IgA缺陷);
(2)细胞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DiGeorge综合征)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Nezelof综合征);
(3)抗体和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包括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和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湿疹的免疫缺陷病(Wiskott-Aldrich综合征)。
2、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
(1)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2)补体系统缺陷。
无传染性。
大约80%的患者年龄小于20岁,多为男性。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可能系多种因素所致。其中,遗传因素在众多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起重要作用,大多由单基因突变导致,部分患者有PID家族史。也有报道称,胎儿受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免疫系统发育障碍,从而导致本病。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严重、持久、难治的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的败血症表现,危及生命;还容易发生淋巴系统的肿瘤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
1、反复和慢性感染
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反复、严重、持久、难治的感染,感染原常为不常见和感染力较低的细菌。近年发现PID患者也可表现轻度感染或没有感染。
(1)约40%患者于1岁内发病,40%在1~5岁发病,15%于5~16岁发病,仅5%发生于成人,T细胞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于生后不久即发病。
(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如反复或慢性中耳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其次为胃肠道,如慢性肠炎。皮肤感染可为脓疖、脓肿或肉芽肿。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脑膜炎和骨关节感染。
2、易发肿瘤
容易发生淋巴系统肿瘤,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100倍,最常见的是B细胞淋巴瘤,可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乏力、消瘦、体重减轻。
3、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加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并出现各种免疫失调特征性表现如贫血、皮肤出血、面部红斑、关节疼痛肿胀等。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可伴有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湿疹和出血倾向等。
患者反复、持续的感染导致高热、甚至休克、脱水、意识不清时,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科。
1、慢性、反复发作的发热。
2、出现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时。
3、伴关节疼痛、乏力、潮热盗汗。
4、出现其他持续、严重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患者慢性、反复发作的发热伴咽痛、淋巴结肿大、或者口腔念珠菌感染时可前往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2、儿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前往儿科就诊。
3、患者出现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时可以前往血液病科就诊。
4、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贫血、乏力、潮热盗汗、不明原因发热、面部红斑等表现时,可以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孩子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孩子经常出现发烧现象吗?
4、您的孩子接种过疫苗吗?
5、您的孩子平时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吗?
6、您有类似的遗传性家族史吗?您父母有您/您的孩子这样的症状吗?
7、您/您的孩子有出现过休克、意识不清等症状吗?
8、您的孩子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9、您的孩子输注过血细胞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的孩子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孩子的情况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
4、我的孩子需要手术吗?干细胞移植有效吗?风险有多大?
5、我的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的孩子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的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患者的症状、预防接种史、感染史、家族病史之后,会首先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和基因分析。必要时,还可进行胸部X线等。
医生可能会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从而判断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及可能的疾病。严重的、反复的感染可导致体重下降、发育滞后、营养不良、轻中度贫血或触及肝脾肿大;B细胞缺陷患者会出现扁桃体或淋巴结变小或缺如;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则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
1、血常规
血细胞计数可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增多;婴儿期如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x109/L,应怀疑淋巴细胞减少症并进行复查;还可作外周血涂片检查是否有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和其他异常红细胞;若有提示无脾症或脾功能不良,粒细胞可显示异常形态。
2、初筛试验
(1)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也属于最先筛查的项目之一,有显著的年龄性差异。可检查患者是否有抗体缺陷。
(2)抗体筛查试验:检查患者抗体情况,有助于诊断本病。
3、淋巴细胞计数及亚群分析
可以用流式细胞仪对B、T、NK等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CD4/CD8<1时提示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4、T细胞功能测定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试验对2岁以上儿童是有价值的筛查T细胞缺陷的试验,几乎所有成人以及大多数免疫婴儿和儿童会对其中一种或几种抗原发生反应,于48小时出现直径>5mm的红斑和硬结,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阳性迟发型皮肤试验通常表明T细胞系统未受损。
5、补体CH50活性和C3/C4水平
总补体CH50活性法测定的正常值为50~100U/ml,C3正常值新生儿期为570~1160mg/L,C3正常值新生儿期为70~230mg/L。
6、基因检测
多数PID为单基因遗传,对于疾病编码基因序列的分析能够确定突变位点,用于确诊和进行家系调查。
胸部X线检查提示T细胞功能缺陷。对新生儿特别是在感染或其他能使胸腺变小的应激状况发作前作X线检查,如看不到胸腺影像,提示有T细胞缺陷。
根据病史、家族史,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即可做出判断。同时还需要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等进行鉴别。
1、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继发于重症感染、某些理化因素、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感染,多为暂时性,致病因素消除后多可恢复正常。而本病为遗传性,致病因素消除后仍不可恢复正常,且基因检测可发现存在基因突变。
2、淋巴瘤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会出现淋巴瘤,从而表现出淋巴瘤的相关症状,但是本病患者一般具有家族史,且常伴有反复的感染情况,通过基因检测可辅助鉴别。
3、自身免疫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会出现自身免疫病,具有对应疾病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但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往往存在反复发作的感染,儿童期即可发病,有原发性免疫缺陷家族史,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鉴别。
治疗目的主要为预防感染和治疗感染,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替代治疗、免疫重建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一般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替代疗法可改善免疫功能但是不持久,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或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
患儿应该得到特别的儿科护理,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注重营养。
1、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治疗感染发作至关紧要,同时还需要持续性、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
(1)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首选万古霉素,合并脑膜炎时可以加用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选择青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
(2)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以选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还可以联合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以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方案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4)曲霉菌感染:首选曲霉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可以作为备选药物。念珠菌感染时首选氟康唑。
2、抗病毒药物
包括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治疗感染,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感染(包括水痘-带状疱疹),膦酸钾可以作为备选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合孢病毒,未及时接种疫苗的患儿在流感期间可服用奥司他韦预防。
万古霉素、头孢曲松、青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曲霉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
免疫重建:为患儿移植免疫器官或组织,以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可以将正常的细胞或基因片段,通过手术的方式移植入患者的体内,持久的纠正免疫缺陷病。
1、胸腺组织移植
包括胎儿胸腺组织移植和胸腺上皮细胞移植,但因为疗效不确定,目前不常用。
2、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作为免疫重建的干细胞的来源,且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较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也可以采用。用骨髓移植有时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目前已有超过1000例的患儿接受了骨髓移植。
3、基因治疗
如将腺苷脱氨酶(ADA)的编码基因插入患儿的淋巴细胞中,可治疗伴ADA缺陷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替代疗法
1、免疫球蛋白
是对绝大多数类型抗体缺陷病有效的替代疗法,可肌肉、皮下、静脉注射,较小剂量无治疗效果,某些病人需更大剂量或频繁给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指征仅限于低IgG血症,治疗剂量以控制感染为度,常用的有丙种球蛋白。
2、血浆
新鲜血浆中除了含有IgG,还含有IgM、IgA、补体和其他免疫活性成分,适用于治疗各类体液免疫缺陷病。无IgA的血浆已成功地应用于对IG制品中IgA过敏的病人,必要时可加大剂量。
3、白细胞
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因作用短暂,仅用于严重感染发生危象时,对T细胞缺陷者,无论输血、输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均须极其慎重,因该制品中均含有T细胞,即使输人极少量供体T细胞也会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本病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经抗感染治疗、替代疗法治疗后一般症状缓解,但难以治愈,经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后一般预后可,但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
1、反复发作的严重感染会危及患儿生命,甚至早夭。
2、本病易并发淋巴系统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免疫失调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不可自愈。
很难治愈,但经过及时的诊治,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暂无大样本数据支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心情舒畅,同时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遵医嘱复诊。
1、心理特点
(1)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难以治愈,患儿及家属可能会产生焦虑、沮丧等心理。
(2)本病容易发作反复性的感染,患儿需要长期抗感染治疗或预防性用药,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2、护理方法
(1)家长应当给予患儿心理疏导,尽量让患儿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儿与周围儿童玩耍、交朋友。
(2)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如乐器、手工、美术等,转移注意力,增强患儿治疗的信心,增加生活的积极性。
1、日常生活中患者尽量不要接触感染,睡卧在自己的床上,最好有自己的卧室,保持卧室整洁干净,或采用紫外线等方式消毒,降低感染风险,必要时进行隔离。
2、患者需要保持口腔卫生,牙齿有病需及时修复,预防口腔感染。
3、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1~3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时可3~6个月复查一次相关抗体。
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如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无菌病房隔离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需要做到饮食高营养高蛋白,同时饮食规律,膳食均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
1、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
2、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3、三餐规律,有节制。
1、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
2、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
3、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及烟酒,如辣椒、腊肉、烟熏制品。
原发性免疫缺陷的预防关键在于做好遗传家系的调查,以及遗传咨询,严格的产前检查也是预防本病、优生优育的关键。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