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毒蕈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mushroom poisoning 疾病别名: 蘑菇中毒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毒蕈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mushroom poisoning 疾病别名: 蘑菇中毒 疾...
养生
毒蕈中毒(mushroom poisoning)是指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的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毒蕈中毒属于急症,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1、根据累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分类
可分为急性肝损伤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及其他损伤类型。也有学者将其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和中毒性肝炎型。
2、根据病情分级评分(HOPE6评分及TALK评分)分类
可分为致死性蘑菇中毒和非致死性蘑菇中毒。
无传染性。
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1年全国22个省份共报告毒蕈中毒444起,发病2856例。
1、迄今,全球有大型真菌约14万种,每年有(5~10)/10万人因毒蕈中毒而死亡。
2、我国毒蕈中毒总体病死率为11.69%~42.30%,明显高于欧美及日本等国。
3、蘑菇的品种不同,其病死率也有所不同,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鹅膏菌属品种中毒的病死率高达80%。
有采食野生蕈类饮食习惯的人群。
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等地区为我国的高发地域。
6~9月份。
误食有毒的野生蘑菇是引发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国内医学界依据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及受累器官进行分类,目前发现的重要毒素主要有胃肠毒素、神经精神毒素、溶血毒素及肝脏毒素。毒蕈中毒后,毒素常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对身体的其他器官产生毒理作用。
1、胃肠毒素
几乎所有的毒蕈均含有胃肠刺激性物质,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
2、神经精神毒素
毒性物质主要有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等,可引起神经兴奋,甚至产生幻觉。
3、致肝损伤性毒素
毒性物质主要有毒肽及毒伞肽。95%毒蕈中毒患者的死亡是由这些毒素导致的。
4、溶血型毒素
所含毒素有马鞍酸、鹿花覃素、毒伞溶血素等。这些毒素能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还能破坏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超过90%的患者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的不同,出现不同器官或系统受累的表现。
1、胃肠炎型
(1)潜伏期:绝大多数<2h。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
2、神经精神型
(1)潜伏期:<2h。
(2)临床表现:出汗、流涎、流泪、谵妄、幻觉、癫痫、妄想等。
3、横纹肌溶解型
(1)潜伏期:10min~2h。
(2)临床表现:乏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尿色深、胸闷等,后期可致少尿、全身浮肿等急性肾衰竭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溶血型
(1)潜伏期:0.5~3h。
(2)临床表现:少尿、无尿、甚至出现休克、皮肤出现大片瘀斑,严重时导致死亡。
5、急性肝损伤型
(1)潜伏期:通常>6h,一般10~14h。
(2)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随后症状可一过性缓解消失,即假愈期。36~48h后出现黄疸、出血等,甚至昏迷、死亡。
6、急性肾衰竭型
(1)潜伏期:通常>6h。
(2)临床表现:少尿甚至无尿等急性肾衰竭表现,严重时导致死亡。
7、光过敏性皮炎型
(1)潜伏期:最短3h,通常1~2d。
(2)临床表现:日晒后在面部、四肢突然出现皮疹,且自觉瘙痒。
1、水、电解质紊乱
呕吐、腹泻频繁的毒蕈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因为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而死亡。
2、急性肝衰竭
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型患者,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出现急性肝衰竭,表现为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等。
3、贫血
溶血型患者因为毒素破坏红细胞,会出现贫血。
4、弥散性血管内溶血
溶血型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弥散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为皮肤大片瘀斑、意识障碍、休克等。
1、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突然出现流汗、流涎、流泪、谵妄、幻觉、癫痫或意识障碍等症状。
3、食用同种野生蘑菇后的人群出现了相似的不适症状。
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上述情况,须尽快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1、发现疑似毒蕈中毒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
2、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患者应有家属陪同。
3、可携带食用的毒蘑菇照片;如果没有照片,请尽量回忆毒蘑菇的外形。
4、路途中,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及意识昏迷,尽量使患者平躺,保持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路途减少颠簸。
5、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尽量去除患者身上的紧身衣物。
6、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7、若近期有就诊经历,可以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最近吃过蘑菇吗,包括鲜蘑菇、干蘑菇、蘑菇加工品?
3、蘑菇是哪儿来的?是吃了一种,还是多种?是什么样子的?有样品或照片吗?
4、您什么时候吃的蘑菇?吃了多少?
5、和您一起吃蘑菇的人,有相似的症状吗?
6、您有什么慢性疾病吗?
7、您有什么药物和食物过敏吗?
8、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我这是蘑菇中毒吗?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我要洗胃吗?
4、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
6、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食用野生或来历不明的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觉、意识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毒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可做蘑菇形态学分类鉴定和蘑菇分子鉴定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1、基础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医生会测定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观察患者的行为、瞳孔等来判断患者的神志,并观察患者的皮肤来判断是否存在黄疸、皮疹等情况。
(1)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等的改变及意识障碍。
(2)急性肝损型可出现黄疸,视诊时可见到患者皮肤黏膜发黄、巩膜黄染。
(3)溶血型患者可见到皮肤苍白或大片瘀斑。
(4)光过敏性皮炎型患者可以在面部、四肢见到皮疹。
2、腹部触诊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肝大、脾大。
3、共济运动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根据指令完成一系列动作,根据完成程度来判断患者的共济运动情况。神经精神型患者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
1、血液生化检查
(1)检查方法:抽血化验。
(2)检查意义:肝功能损害者可能出现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肾功能损害者可能出现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升高;心脏功能损害者可能出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的升高。
2、凝血功能
(1)检查方法:抽血化验。
(2)检查意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等。
3、毒物检测
(1)检查方法:取患者的呕吐物、血液、尿液或蘑菇等样本进行毒物检测。
(2)检查意义:可以检测毒素,判断蘑菇类型,为毒蕈中毒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1、蘑菇形态学分类鉴定
是最常用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通过对蘑菇宏观和微观的观察、测量、比对来进行鉴定。
2、蘑菇分子鉴定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蘑菇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与真菌分子鉴定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可以为毒蘑菇的鉴定提供可靠手段。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肾脏、脾脏等脏器的损伤情况及程度。毒蕈中毒患者可见如下征象:
(1)肝脏在中毒早期增大,回声不均匀,后期可缩小。
(2)肾脏增大,肾皮质增厚、肝脏周围、胸腔、腹腔、盆腔可能存在积液。
(3)脾脏增大。
2、心电图检查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ST-T倒置、QT延长。
3、超声心动图
可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等表现。
医生一般依据蘑菇的摄入史、临床表现及靶器官损害证据,可作出蘑菇中毒的临床诊断。时间窗内的血、尿、呕吐物、体液等样本中检测到相应的蘑菇毒素可确定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疾病。
1、病史
明确的蘑菇食用史,最好能提供蘑菇实物或照片等直接证据。
2、群体发病
同食者出现相似症状。
3、临床表现
依据蘑菇种类,蘑菇中毒潜伏期从数分钟到十余天不等,初始可以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患者也可出现幻听等精神症状,以及肝、肾等实质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
4、辅助检查
血、尿、呕吐物、早期体液标本中检测到蘑菇毒素等可确诊。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起病前多有不当的饮食史或用药史,如进食过多生冷、粗糙或刺激性食物,或服用某些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起病急骤,患者可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伴肠炎者则有腹泻等表现。结合病史、毒素检测等,一般不难诊断。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等,常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结合毒蘑菇食用史、症状和毒素检测等可以鉴别二者。
3、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性传染病,常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剧烈腹泻,多伴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肌肉痉挛等,严重者还可发生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即可进行鉴别。
对毒蕈中毒患者,医生会在第一时间采取胃肠道净化治疗(如洗胃、导泻等),阻止毒物吸收,并尽早应用解毒药物或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手术,该手术常作为毒蕈中毒致肝功能障碍的最后治疗手段。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可应用东莨菪碱,达到镇静的目的。
1、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避免肝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毒蕈中毒患者,尤其是鹅膏毒肽相关的中毒,应尽早应用解毒药物。
1、大剂量青霉素G
可以阻止毒素转运,加速毒素排出。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有无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变化,警惕青霉素脑病的发生。
2、水飞蓟素
可以阻止毒素的再摄取,拮抗鹅膏毒肽的毒性作用。
3、N-乙酰半胱氨酸
可以降低鹅膏毒肽的毒性作用,但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及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4、灵芝煎剂
具有护肝、减轻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作用。
5、巯基类药物
如二巯丙磺钠注射液、二巯丁二钠注射液等,可以与某些毒素结合,降低毒素毒力。
阿托品、东莨菪碱、活性炭、硫酸镁、甘露醇、青霉素G、水飞蓟素、N-乙酰半胱氨酸、灵芝煎剂、二巯丙磺钠注射液、二巯丁二钠注射液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若并发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肝移植手术。
血液净化治疗:对致死性蘑菇中毒的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首选血浆置换治疗,不具备条件者可选择血液灌流治疗。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多器官功能不全者,建议尽早联合多种血液净化方式并实施个体化治疗。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1、洗胃
尽早、彻底的洗胃是减少毒物吸收的关键措施。食用毒蘑菇在6小时内的患者,应进行常规洗胃;而超过6小时者,可酌情考虑洗胃。
2、活性炭灌胃
医生会以活性炭灌胃治疗,达到吸附胃肠道内鹅膏毒肽的目的。
3、导泻
对腹泻不明显者,医生可能会给予硫酸镁、甘露醇等药物导泻,促进毒素排出。
4、胆汁引流
对于鹅膏毒肽中毒的患者,有学者提出用胆囊穿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管引流、经鼻空肠管引流等方法进行胆汁引流,减少肠道鹅膏毒肽的吸收。其临床疗效尚待确认。
本病与食用蘑菇种类、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致死性蘑菇中毒的患者预后差,非致死性蘑菇中毒的患者预后较好。
本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彻底去除病因后,本病不会再复发。
毒蕈中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注意休息和保暖,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1、心理特点
常常出现多人共同食用毒蘑菇及中毒的情况,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紧张、担忧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需要关注患者出现的异常情绪,给予疏导和排解,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2)患者间要互相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者及家属要认真听医护人员关于血液净化等治疗方式的讲解,了解这些治疗方式的原理和作用,缓解不良心理,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1、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
2、存在肝肾损伤的患者,禁用肝肾毒性药物。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
2、患者应静卧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被,避免受凉。
4、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加强口腔护理。
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出院后需根据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肝肾功能等。
毒蕈中毒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护理,科学的饮食调理,有利于控制病情,并促进康复。
1、轻微的肝损伤患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如西红柿、柑橘)、易消化(如馄饨、面条、小米粥)的饮食。
2、患者存在急性肾衰竭时,可给予谷类、水果、蔬菜等,也可在食物中加以柠檬汁、食醋调味,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3、出院后,可食用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牛奶等。
1、肝损伤病情严重时,需遵医嘱禁食水。
2、急性肾衰竭患者,在少尿或无尿期,应遵医嘱严格限制蛋白质、水和钠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咸菜、酱菜、罐头等食品。
3、钾离子高于正常者,应禁止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红枣、紫菜、香菇、榨菜等。
1、识别有毒野生蕈的常见特点:菌盖呈扁半球形到扁平,菌柄近端附白色菌环,根部有球形菌托,通俗判别为“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
2、尽量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