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混合性尿失禁 疾病英文名称: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 疾病别名: 混合型尿失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混合性尿失禁 疾病英文名称: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
养生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是指同时具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混合症状。本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盆底损伤、逼尿肌特性改变及神经精神因素等因素有关。混合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同时存在尿急时不自主漏尿和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目前,本病的治疗尚无统一且理想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同时考虑到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混合性尿失禁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既有压力性尿失禁又有逼尿肌过度活动所引起的尿失禁。
2、压力性尿失禁合并单纯的逼尿肌过度活动。
无传染性。
目前,混合性尿失禁尚无总体的发病率报道,各国之间的发病率报道差异较大,欧美等国患病率在29%~61%不等。我国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我国成年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9.4%。
1、好发于孕晚期女性及中老年女性。
2、男性好发于前列腺切除术后。
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可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
混合性尿失禁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盆底损伤、逼尿肌特性改变及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1、盆底损伤
盆底损伤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学者认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盆底损伤后,可引起尿道结构改变,继发尿急和(或)膀胱收缩,从而引发混合性尿失禁。此外,盆底损伤,也可致使盆腔神经受到牵拉刺激,牵拉感受器可刺激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引发患者尿急和漏尿,故盆底损伤也可直接促使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生。
2、逼尿肌特性改变
这一理论认为,患者逼尿肌特性的改变,促使逼尿肌的兴奋性增加,导致膀胱肌肉发生协同收缩,使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合并急迫性尿失禁,从而形成混合性尿失禁。
3、神经精神因素
研究发现,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在压力性尿失禁基础上,并发急迫性尿失禁,从而造成混合性尿失,可能与患者晚期心理应激有关。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了避免第一次有尿意时便立即漏尿现象,而对膀胱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加重了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最终导致混合性尿失禁,并将其称为伪紧急综合征。
年龄、阴道分娩、盆腔器官膨出、慢性盆腔疼痛、盆腔手术、肥胖、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但不同患者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部分以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为主,部分以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为主。
1、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大笑、提取重物或激烈运动等使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漏出,部分患者以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为主。
2、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患者常主诉尿频和尿急,并且一有尿意便不能控制小便而使尿液流出,部分患者以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为主。
患者由于长期尿液渗出,可并发会阴部潮湿、会阴部湿疹,并且会增加反复尿路感染的风险。
1、打喷嚏、咳嗽、大笑、提取重物或激烈运动等使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漏出。
2、尿频和尿急,并且一有尿意便不能控制小便而使尿液流出。
3、伴肥胖、便秘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院就诊。
患者可就诊泌尿外科,女性患者也可就诊妇科。
1、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2、患者在去检查时可以多备一套内裤及外裤,以便于发生尿失禁后更换,或者是穿戴成人纸尿裤。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维生素和补品,可携带药盒或说明。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出现尿失禁的症状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2、您在排尿前是否能感觉到尿意?
3、您的尿失禁是仅在咳嗽打喷嚏时出现,还是在走路站立时出现,甚至无论直立或卧位都可发生尿失禁?
4、您每次的尿量大概是多少?尿失禁的频率是多少?
5、您除了尿失禁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尿频、尿急、尿痛、便秘、大便失禁、下腹胀痛?
6、您既往有过尿道或子宫切除手术吗?是否有多次分娩史或产伤史?
7、您目前多大年龄?您绝经了吗?绝经多久了?
8、您平时是否经常食用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您平时会经常锻炼吗?
9、您有没有其慢性疾病?
10、您平时有便秘吗?
1、我为什么会有尿失禁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治疗后会复发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同时存在尿急时不自主漏尿和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尿常规、尿培养、X线平片、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检查、膀胱测压、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尿道功能检查等。
1、视诊触诊
主要是了解外生殖器处有无盆腔器官脱垂及脱垂的程度,外阴处有无尿液长期刺激引起的异味、皮疹,以及检查子宫位置、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肛门括约肌肌力及有无直肠膨出等。
2、双合诊
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以检查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以及骨盆腔有无异常。
3、盆底肌肌力检测
医生将肌电位探头插入患者阴道内,嘱患者收缩盆底肌肉,通过专业仪器收集肌肉信号检测其肌力。
1、尿常规
以排除尿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2、尿培养
对于尿常规检查阳性,或存在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中段尿培养检查,以除外泌尿感染引起的排尿异常。
1、尿流率检查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应进行尿流率检查,患者尿流率多正常,无残余尿。部分患者尿流率降低时,多提示膀胱出口梗阻,而膀胱出口梗阻正是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膀胱测压
通过膀胱测压,可以测定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感觉、容量、顺应性和稳定性,其中膀胱顺应性为评估混合性尿失禁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低顺应性膀胱也是导致混合性尿失禁的原因之一,并且在治疗时,如果未能明确患者的膀胱顺应性,往往导致治疗失败,还可能造成上尿路损伤。
3、常规尿动力学检查
多数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常规尿动力学检查时未能发现逼尿肌不稳定,也有些检查时发现逼尿肌不稳定,却无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因此,逼尿肌不稳定在治疗中的作用尚不能肯定。如果采用激发试验或连续动态观察,逼尿肌不稳定的检出率会有所增加。对于以急迫性尿失禁为主的患者来讲,无逼尿肌不稳定时治疗相对容易一些。
4、尿道功能检查
包括尿道测压和漏尿点压力测定等。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通过尿道功能检查,可以明确尿道异常的程度,并确定压力性尿失禁部分的严重程度,也能够发现患者是否伴有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良,指导后续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更应进行尿道功能检查,尤其是急迫性尿失禁为主时,其压力性尿失禁部分容易被病情掩盖,需通过尿道功能检查明确诊断。
1、X线平片
了解泌尿系有无结石。
2、膀胱尿道造影
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在侧位片上,测量尿道后角,正常为90°~100°,排尿时消失;而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不排尿时,尿道缩短,尿道宽畅,膀胱尿道后角消失,不排尿时膀胱颈部呈漏斗状,腹压增加时更明显。
医生根据患者同时存在尿急时不自主漏尿和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检查、膀胱测压、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尿道功能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比较复杂,其治疗难度明显大于单纯性的尿失禁,目前尚无统一且理想的治疗方案。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以确定治疗的重点和治疗的先后顺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治疗方式包括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抗毒蕈碱类药物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不成功者,可采取药物治疗。相关研究显示,抗毒蕈碱类药物对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有效,其通过拮抗M受体,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缓解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症状,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可起到同时治疗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索利那新、黄酮哌酯、丙哌维林等。需要指出的是,抗毒蕈碱类药物可引起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为导致患者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对于伴有下尿路梗阻、严重青光眼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2、雌激素
雌激素缺乏可能导致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病情进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患者,可采取雌激素替代治疗,但全身应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尿失禁症状,故目前建议使用局部雌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结合雌激素软膏、雌二醇凝胶等。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对于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患者,可尝试采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这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可使患者膀胱容量增加,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混合性尿失禁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度洛西汀、丙咪嗪等。
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索利那新、黄酮哌酯、丙哌维林、丙咪嗪、结合雌激素软膏、雌二醇凝胶、度洛西汀、丙咪嗪
1、尿道中段悬吊术
是通过采用各种材料悬吊尿道中段,以固定尿道和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达到治疗各种尿失禁的目的。常用方法有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目前对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而言,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最为常用,该术式可使87%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得到缓解,也可使66%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得到缓解。
2、耻骨后悬吊术
对于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也可选择耻骨后悬吊术。该术式又称为Burch悬吊术,是指使用阔筋膜等自身筋膜悬吊膀胱颈和尿道,可以纠正并重建近端尿道和膀胱颈的解剖位置,增强阴道支撑结构的吊床作用,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中度患者,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3、耻骨阴道吊带术
耻骨阴道吊带术是通过在耻骨韧带附着处和尿道旁缘之间悬吊一条人工材料,从而提高尿道支持力,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该手术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稳定,术后恢复期较短,被广泛应用于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中。
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由于混合性尿失禁的病情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故患者一般预后较单纯性尿失禁差。但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者预后相对较好。
1、患者同时存在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表现,治疗难度较大,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2、若忽视治疗,本病可能会引发会阴部湿疹、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来缓解不适。
尚无法彻底治愈,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部分年龄较大的人群预后一般。
对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而言,日常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练习规律排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控制体重,避免便秘等,均有助于本病的防治。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衣裤,保持私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肥胖会增加盆腔压力,加重尿失禁症状。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有助于缓解尿失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瑜伽、健身操等,保持健康的体重。
3、填写饮水及排尿日记,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
4、有急迫性尿失禁或夜间尿失禁的患者,应住在离厕所近的房间。
5、尿液溢出会使周围皮肤受刺激,可用毛巾擦拭,避免频繁清洗和冲洗,避免使抵抗膀胱感染的天然防御力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护肤油脂、乳霜,例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免受尿液刺激。
6、抽烟可能引起慢性咳嗽,加重尿失禁症状。戒烟有助于减轻尿失禁问题。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口开裂及伤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切不可自行处理
3、术后按照医嘱在麻药消退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3、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麦糠、绿叶蔬菜、全谷类、豆制品等。
1、避免刺激性饮食,包括酒精、咖啡、浓茶、能量饮料等。
2、避免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尤其是晚上。
3、少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比如冬瓜、西瓜等。
尿失禁并非总是可以预防的。但通过以下措施可帮助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焦虑。
2、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
4、保持规律性生活,性生活后应排空尿液,清洗外阴。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6、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7、戒烟,治疗肺部疾病及慢性咳嗽。
8、产后女性还须注意减肥、多多休息,且每天进行盆底肌恢复锻炼。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