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胫腓骨骨折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胫腓骨骨折 疾病概述: 胫腓骨骨折是指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应力损伤等原因造成的骨的连续性...
养生
胫腓骨骨折是指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应力损伤等原因造成的骨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一旦发生骨折应及时就医治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
1、根据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
单纯胫骨干骨折、单纯胖骨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
3、根据骨折线可分为
横形、短斜形、长斜形、螺旋形、粉碎性。
无传染性。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小腿,均可能造成胫腓骨骨折。此外,长期积累性应力损伤也可导致骨折。身体原有骨骼疾病、儿童可增加患病风险。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击后,胫腓骨骨干在被撞击的部位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作用或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多为螺旋或斜形骨折,合并不同程度的骨间膜纵向撕裂;双骨骨折时腓骨骨折线高,软组织损伤较轻。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的应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处,使之发生骨折。例如长距离行军或长跑运动后发生腓骨干下1/3的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1、身体原有骨骼疾病,骨受到轻微外力时可发生断裂,称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
2、儿童骨骼尚未发育完全,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容易受到暴力创伤。
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可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患肢短缩、异常活动、骨擦感、骨擦音等症状。合并神经、动脉损伤时,会有相应症状与体征。
1、疼痛与压痛
患者均有疼痛,移动患肢时加剧。触诊时,骨折处有局限性压痛和轴向叩击痛。
2、局部肿胀与淤斑
因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闭合性骨折周围形成血肿,软组织亦因受损而发生水肿,患肢显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外伤后由于血红蛋白分解,皮下瘀斑可变为紫色、青色或黄色。
3、功能障碍
骨折后,肢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活动功能。但需注意,嵌插骨折及裂纹骨折等不完全骨折可保留大部分活动功能。
4、畸形
由于骨折段移位,导致受伤部位失去正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旋转畸形。
5、反常活动
骨折后,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异常的活动。
6、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需要注意嵌插骨折、裂纹骨折,可不出现上述体征。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决定骨折本身,例如高能量的骨折,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有100%移位的骨折,这些骨折比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骨折更易形成延迟和不愈合。如果有感染发生,形成不愈合的可能性大。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有完整的腓骨均能阻碍负重时骨端接触,可形成延迟或不愈合。不稳定的内或外固定使骨折端过量的活动得不到控制,易形成延迟和不愈合。
2、感染
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截肢。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高能量损伤、有皮肤坏死的、开放损伤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有皮肤缺损或皮瓣失败。
3、骨缺损
骨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缺损,需要进行骨移植进行修复。
4、畸形愈合
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移位比例来判断畸形愈合。胫骨骨折后短缩较为常见,特别在早期负重时,短缩后骨折端相接触、加压,促进了骨折愈合。
5、皮肤缺损
胫骨前内侧仅位于皮下,所以骨折往往造成皮肤损伤或缺损。
6、血管损伤
高能量损伤所致粉碎、移位的开放胫骨骨折,特别是近1/3处的胫骨骨折,常易造成血管损伤,这是由于在有胫骨近端胫前动脉从后方穿过骨间膜。动脉损伤常由于骨块直接刺伤,或由于骨块压迫及软组织肿胀阻塞血管。不可修复的动脉损伤将导致在损伤平面水平的截肢。
7、筋膜间隔综合征
筋膜间隔综合征闭合骨折中前室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在开放性骨折中也可发展成此症。如怀疑有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病人可使用压力测定仪测量前室内压力,明确诊断后应立即行筋膜减张术。
8、神经损伤
在小腿由于创伤造成的原发神经损伤不常见。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胫腓骨近端骨折伴有严重内翻畸形或直接暴力作用于腓骨颈可以损伤腓神经。继发的神经损伤较为常见如严重软组织肿胀,石膏压迫腓骨颈部。
9、关节僵硬和强直
胫骨骨折后产生关节的骨性或纤维性强直较少见,但膝、踝及距下关节僵硬可见。关节僵直的病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固定时间过长所致。另外有人认为是由于原始软组织损伤或继发感当造成。往往上述病因共同作用,因为原始软组织损伤重的或感染的需要更长的关节固定时间。踝关节较膝关节更易强直。手术内固定的优点就是让病人尽早主动活动关节防止其僵硬。
10、创伤性关节炎
除非涉及关节内骨折,胫骨骨折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者少见。目前仍无法确定对线畸形与膝、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
11、反射性、交感性萎缩(Sudeck萎缩)
Sudeck萎缩多见于胫骨骨折后不能早期负重及石膏固定过长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严重。其临床表现为早期肢体肿胀、痛疼,后期发生肢体萎缩。
12、再骨折
再骨折发生于石膏固定过早拆除或过大应力作用于胫骨强度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常见于喜爱运动的年轻人。
13、爪形趾畸形
后室肌肉缺血可以造成较严重的爪形趾畸形,胫骨前方的伸肌粘连一般不造成爪形趾畸形。无论治疗方法如何,病人应鼓励伸屈足趾活动,被动活动也应每日至少1次。
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一般X线检查即可发现骨折部位及程度,如有必要可进行血管超声和DSA检查。
患者局部症状明显,常可在疼痛、肿胀的局部触及移位的骨断端。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使稳定骨折发生移位,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应注意检查足背动脉的搏动、足部感觉、踝关节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动。
1、X线
能显示物理学检查难于发现的损伤而且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如不完全骨折、体内深部骨折等。X线平片须拍摄正、侧位,并包括邻近关节,必要时应拍摄特殊位置或健侧对应部位以利于比较。
2、血管超声检查
对于怀疑可能有动脉损伤的病例要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因为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在床旁进行,操做方便、快捷,并能明确各部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对肢体的血供范围及血管损伤的情况多能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急诊手术方案的及时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
对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必要时可行DSA检查。但DSA检查的临床应用仍有较多的局限性,比如属有创性检查手段,需反复搬动患者,对于全身多发伤患者较为不便及危险,费时,可能耽误救治时机。
胫腓骨骨折位置表浅,局部症状明显,通过询问病史并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骨样骨瘤、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等疾病。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体征:出现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3、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1、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小孩,有确切外伤史。
3、局部骨感染
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温较高。
4、早期骨肿瘤
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骨折治疗应考虑到原始损伤,软组织情况,选择对骨折将采用何种固定方式。一般应注意多次彻底清创,对骨折进行固定以尽量减少进一步地破坏软组织,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功能恢复及早期植骨以延长内、外固定物的使用寿命。
复位、固定:对于低能量造成的移位小的简单胫腓骨骨折,非手术闭合复位使用石膏、支具外固定能有效地治愈骨折。
1、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在细菌培养报告前,不能确定伤口污染的具体细菌,故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得出后,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
2、近年来,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而成的生物制剂已应用于临床,如各种骨生长因子等。它们在微环境下调节骨的形成,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生长因子
1、髓内针治疗
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优点在于它能采用闭合技术,保护了胫骨的软组织合页,以及操作简单并能使病人早期活动和负重。
2、接骨板螺丝钉内固定
随着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更加重视以及对内植物特性的深入研究,接骨板螺钉固定骨折趋向于有限地显露骨折而间接复位,尽量地减少紧密接触骨而造成的坏死以及促进骨痂形成。
常用的有以电、热、磁、光、波、水等为主要原理的仪器。如各种电磁骨折治疗仪等,对促进骨折愈合有一定疗效。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对于发生严重事故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1、抢救生命
首先抢救生命,如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中,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应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凡有可疑骨折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
2、创口包扎
开放性骨折创口多有出血,用纱布覆盖创面,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在有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应记录开始的时间。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可先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待清创术后,再行复位。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则务必向负责医师说明。
3、妥善固定
是骨折急救处理时的重要措施。若备有特制的夹板,最为妥善。否则应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等,都适于用作外固定。若一无所有,也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下肢同健侧一起捆绑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避免在搬运时加重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等的继发损伤;避免骨折端活动,减轻病人痛苦,便于运送。
4、迅速转运病人
经妥善固定后,应立即迅速运往就近医院治疗。
中医治疗是以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为主要手段,通过舒筋活络,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胫腓骨由于血运、软组织少等原因,骨折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开放性骨折有术后感染可能,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截肢。因此建议患者早期及时就医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可恢复正常功能。
可能造成骨骼、肌肉损伤,影响运动系统。还可累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来促进愈合。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治愈。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
经积极有效治疗骨折可以完全恢复。
再次受到暴力损伤可复发骨折。
单纯骨折一般不会影响生命。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正确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平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患者由于活动受限、疼痛等,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家属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消炎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固定期间做静止位肌肉收缩锻炼,外固定解除后逐步开始功能锻炼。伤后早期可进行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固定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避免由于伤肢肿胀后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
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应充分休息。
3、躺下时可以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4、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类、牛奶等。
5、戒烟。
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肿胀情况,局部皮肤有无张力性水泡。
患者遵医嘱按时复诊,由专业医师复查X线,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建议多食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2、适当多吃豆类及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戒酒戒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
2、高处时注意安全,防止跌落。
3、避免长时间负重。
4、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正常的功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