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腔癌 疾病英文名称: oral cavity carcinoma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口腔癌 疾病英文名称: oral cavity carcinomas 疾病概述: 口腔癌...
养生
口腔癌(oral cavity carcinomas)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口腔的范围是从唇红缘内侧黏膜向后至硬腭后缘和舌轮廓乳头以前的组织,包括舌的游动部、口底、牙龈及颊。发病与各种化学致癌物质接触口腔有密切关系,如嗜好研究、口腔卫生不良、咀嚼槟榔等。根据口腔癌类型的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相同。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口腔癌最有效的手段。
1、根据发病部位,口腔癌可分为:
(1)舌癌:大多数舌癌是从正常黏膜上发生,一开始就是癌,少数是从良性病变转变而成,如从白斑转变而成。
(2)颊黏膜癌:因此颊黏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3位及第2位。
(3)牙龈癌:牙龈癌好发于下牙龈,约为上牙龈癌的3倍。牙龈癌初起时无痛,亦无其他不适,仅少数在作牙齿健康检查时或在外伤出血后偶被发现。多数患者是因牙龈痛,次之是溃疡、牙痛、牙松动或其他牙病就诊于牙科医生。
(4)硬腭癌:硬腭鳞癌初期无症状,细心的患者可感到黏膜增粗。多数患者在发生肿块增大、溃疡、出血时就诊。
(5)口底癌:舌系带止点两侧,下颌切牙后面的前口底黏膜下有许多小唾液腺称切牙腺,两侧口底黏膜下有舌下腺,因此口底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不少唾液腺来源的癌。
2、根据口腔癌发生的部位、形状和体积,临床大体可分为四型。
(1)乳头状型:肿瘤呈乳头状突起。
(2)外突型:肿瘤边缘外翻。
(3)溃疡型:口腔癌以溃疡型多见,边界不清。
(4)浸润型:癌细胞浸入周围组织、淋巴管,呈浸润性生长。
3、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
(1)鱗癌:占口腔癌的90%~95%。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
(2)腺癌:少见,占口腔癌少数,硬腭腺癌多见。
(3)肉瘤:罕见。
(4)恶性黑色索瘤:齿龈,烦黏膜、硬腭偶有发生。
口腔癌是世界上六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据临床统计,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性别,国内统计资料显示40~60岁为发病高峰。
2、男性患病率较高。
口腔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烟草、乙醇、口腔卫生状况不良、职业暴露、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环境以及感染等会导致患者患病风险增加。
1、烟草
吸烟是口腔癌头号危险因素。作为男性口腔癌患者,90%的癌症危险来自于烟草。烟草和口腔癌相关的根本原因是烟草可诱发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并促使其癌变,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2、乙醇
研究公认,口腔癌是最常发生于大量烟酒嗜好的个体身上的一种疾病。长期饮酒导致口底、舌黏膜化学性烧伤,增加口底与舌发生癌变的风险。
3、槟榔
食用槟榔的年限以及每天食用槟榔的数量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呈剂量相关关系。像烟草与乙醇的协同作用一样,槟椰被证实同样可以协同烟草、乙醇促进口腔癌的发生。
4、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都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5、异物长期刺激
牙齿残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6、营养不良
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7、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数据已经提出了职业暴露与口腔癌发生的关系。增加罹患口腔癌风险的职业很多,比较集中于那些接触有机化工、煤制品、水泥、染料,酿酒和油漆的职业。
8、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无论是γ线或者是X线均有致癌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的继发性放射性癌也日益增多。
9、感染
(1)人乳头状瘤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特别是HPV16是诱发人口腔黏膜鳞癌的相关病毒之一;
(2)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成为新近研究热点。来自纽约的最新研究发现,5%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存在HIV的感染。
10、遗传和免疫缺陷
现已证实,在口腔颌面癌瘤中有多种癌基因的表达。在人体与动物实验性癌瘤中均已证实存在着肿瘤抗原与免疫反应。一般认为,机体的抗临免疫反应是通过免疫监视作用来实现的,如果机体出现了免疫缺陷,则可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11、区域性癌化
头预部癌症病史也是不可忽略的致癌因素。每年有大致4%的治疗后的癌症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头颌部,食道和肺的二次癌症。
1、生活方式
如烟草的使用、饮酒、咀嚼槟榔、营养因素;
2、生物因素
如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与梅毒等;
3、环境因素
如光辐射与核辐射等。
溃疡、糜烂、白斑及浅表肿物等局部异常改变,伴有或不伴有局部疼痛是口腔癌的常见症状及体征。也有部分患者首先是以颈部肿大淋巴结而就医的,随着肿瘤的发展,如舌深部肌肉的受侵,则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发音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牵扯痛。
1、疼痛
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肿瘤增大肿瘤继发急性炎症。可阵发性也可持续性疼痛。炎症消退后疼痛可缓解。
2、斑点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其他颜色的斑点。
3、麻木
口腔肿瘤侵犯颍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麻木。
4、肿块
肿块是口腔癌患者常见的主诉症状。多对周围组织浸润破坏,后期可出现疼痛、破溃、转移。
5、溃疡、溃烂
口腔癌患者常出现溃疡表现。在溃疡的基础上破溃加重,癌细胞向深层浸润,可有疼痛,臭味或病变器官运动障碍。
6、牙齿松动
口腔癌在发展过程中侵犯骨组织时可使齿槽逐渐吸收破坏,使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7、语言不清
口腔内肿瘤犹如口内含物,语言不清;舌或舌底癌使舌下神经受侵犯,舌肌瘫痪。
1、吞咽困难
口腔癌原发于舌或累及舌时,舌活动受限或固定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伴有疼痛,见于舌癌晚期。
2、呼吸困难
肿瘤过大阻塞鼻、咽、喉引起呼吸困难。
3、发热
晚期患者继发感染是发热的原因之一。
4、肺、肝、皮肤转移
随着病程发展,肿瘤可发生血道转移,以肺为多见,其次为肝。
1、原因不明、不断进展的口腔溃疡、溃烂;
2、无法消退、增大的口腔黏膜白斑;
3、口腔中出现肿物、体积不断变大。
4、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呼吸功能受影响。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1、出现明显症状时应选择口腔科就诊。
2、确诊后进行治疗或是复查时可选择肿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3、您原来有过哪些口腔疾病吗?
4、您是否进行过口腔治疗?效果如何?
5、您平时有吸烟、饮酒、嚼槟榔的习惯吗?
6、您是否从事接触放射线、化学品的工作?
7、您有过梅毒等疾病的病史吗?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都有哪些治疗方式?
4、这些治疗方法有哪些不良反应吗?
5、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6、我大概能活多久?
7、我需要多久复查一次?
当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糜烂、白斑、浅表肿物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建议患者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甲苯胺蓝溃疡染色、X线、超声、CT、MRI、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必要时也可进行喉镜、内窥镜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口腔中的情况,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等信息以及舌、颊、牙等组织的情况,初步了解患者病情。还会检查附近的淋巴结,了解有无附近淋巴结的肿大情况。
1、血常规、血生化
可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患者有无感染发生、有无肝肾功能的异常,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2、脱落细胞学检查
适用于病变浅表的无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鳞癌。通过对组织细胞的检查判断疾病的性质。
3、甲苯胺蓝溃疡染色
方法是先以清水漱口,继用1%冰醋酸清洁溃疡面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用1%甲苯胺蓝涂抹全部病变及周围黏膜约一分钟后,再以冰醋酸清洗涂抹部并漱口以除去余色。病变区不能除色,阳性呈深蓝色。
是有创检查,医生取下患者部分组织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病变性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必要时医生可能选择喉镜或内窥镜检查,通过专业的医疗器械了解患者口腔内部、喉部、食管、器官的清况。
1、X线、超声、CT、MRI
医生通过这些检查观察患者口腔以及全身的肿瘤病灶,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信息,并观察患者组织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2、放射性核素检查
能提供口腔癌发生骨转移的信息。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还会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吸烟、饮酒、嚼槟榔、放射线照射等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甲苯胺蓝溃疡染色、X线、超声、CT、MRI、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1、良性溃疡
良性溃疡一般7~10天可自愈,边缘整齐,基底不硬,周围可见炎性反应,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2、口腔黏膜良性肿物
如乳头状瘤、牙龈瘤等良性肿物可见有乳头状突起,可有蒂或无蒂,表面一般无糜烂和坏死,基底不硬。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仍是当前治疗口腔癌的最有效手段。其他治疗,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在内,疗效尚不确切,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1、如果患者有出血的情况,医生可选择抗出血药物或是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止血,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如果肿瘤压迫症状严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可选择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等方式进行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本病通常不选择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部分靶向药物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比如西妥昔单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西妥昔单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1、病灶切除
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手术,切除局部的病灶。医生会尽可能全部切除肿瘤,不留残余。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寿命。医生不会盲目扩大手术范围而牺牲可保留的组织,会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
2、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手术
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手术策略分为治疗性和选择性。前者是指对已有转移癌的颈部施行的手术;后者是指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但根据原发癌大小、部位、分化度等认为有较高淋巴结转移倾向时而采取的手术。切除颈部淋巴结的术式称颈淋巴清扫术。口腔癌多采用以下三种颈淋巴清扫术式,即经典性颈淋巴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
3、组织缺损整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争取帮助患者保留咀嚼、发音、吞咽等功能,尽可能维持外貌美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放射治疗
射线照射组织可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电离,使病理组织受到破坏,特别是分化较差的细胞,更容易受到放射线的影响。正常组织细胞虽也可受到一定的损害,但仍可恢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而肿瘤细胞则被放射所破坏,不能复生。主要包括近距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等。
(1)术前放疗
术前放疗的目的在于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同时希望根治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灶,使肿瘤易于切除并减少手术中淋巴道转移的危险。
(2)术后放疗
早期鳞癌可以通过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达到根治目的。晚期癌的手术边缘常有肿瘤残留或局部区域多有亚临床转移灶,需进行辅助性放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2、化学药物治疗
头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与放疗,但化疗能起到辅助作用。目前的化疗药物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口腔癌常用的有效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博来霉素、平阳霉素、丝裂霉素-C、羟基脲、顺铂、卡铂、长春碱、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法和药物还有待于发掘、整理、提高。在现今情况下中医尚不能作为治疗肿瘤的主攻手段,但在和其他治疗如放射和化学治疗相互配合应用中取得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患者的预后与患者肿瘤的类型、治疗的时机、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出现复发、转移,预后较差。
1、口腔癌会对口腔产生损害,患者的吞咽、发音、咀嚼、呼吸功能均可能受到影响。
2、如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因本病死亡。
经过积极地治疗,患者的症状可得到一定的缓解。部分早期患者可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具体生存时间要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和自身病情而定,五年生存率约55%。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服药、伤口管理以及康复训练。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患者常因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而感到绝望、恐惧、愤怒等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控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等情况,家属要及时开导,患者自身也要进行适当的调节,积极配合治疗。
1、家属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
2、家属应鼓励患者及时讲出心理感受,并及时开解、疏导患者。
3、家属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患者可听放松心情的音乐,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3、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4、戒烟戒酒,改正咀嚼槟榔的习惯。
遵医嘱复查,及时了解恢复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
1、术后不要大幅度活动头颈部,不要张大口。
2、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伤口接触污物。
3、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恢复正常的口腔功能。
术后先遵医嘱进食。恢复正常饮食后尽量选择清淡、易咀嚼的食物。戒酒。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利于身体恢复。
1、术后先进流食。待医生允许后可选择半流食,然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1、戒酒,少喝刺激性饮料。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4、不要偏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本病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1)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以及磨平锐利的牙尖,除去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义齿,以免经常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
(2)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及时清理口腔中残留的食物。
(3)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咀嚼槟榔,不吃过烫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4)及时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粘膜白斑等疾病。
(5)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口腔癌的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查
(1)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有关的某些高发地区人群。
(2)某些特定与职业有关的人群。
(3)高龄(一般指50岁以上)人群。
(4)曾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包括曾进行过器官移植,接受过化疗者)的人群。
(5)已发生过或具有癌前病变的人群。
(6)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瘤家族。
3、口腔癌的化学预防
口腔癌的化学预防是应用天然的或合成的药物或物质,干扰形成恶性肿瘤的致癌原,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主要方式是提倡每日多进食绿色蔬菜及水果。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