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疱疹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gestationis 疾病别名: 妊娠性类天疱疮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妊娠疱疹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gestationis 疾病别名: 妊娠性类天疱...
养生
妊娠疱疹(herpes gestationis)又名妊娠性类天疱疮,为较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发生于妊娠期和产后不久。多数见于妊娠中晚期(平均妊娠21周),皮损一般在产后1~2个月可自行缓解,最迟至产后8个月消失,再次妊娠又可复发。主要表现为孕妇四肢和躯干出现水疱、大疱,组织病理与免疫荧光检查可以确诊。
无传染性。
妊娠疱疹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孕妇发生率约为1:50000~60000。
常发生于30岁左右的女性,好发于经产妇。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妊娠期间血中雌激素升高和胎盘产生的免疫物质,导致机体产生抗体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见于患有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的妇女中,亦证明本病的发病与雌激素的水平增高有关。
妊娠疱疹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发病前可有乏力、恶心等前驱症状。典型表现为腕部、脐部等部位出现水疱或大疱,严重时可泛发全身。常伴有剧烈瘙痒。
1、前驱症状
发病前躯症状常见乏力、恶心、头痛、发热甚至高热。
2、皮损好发部位
好发于腕部、下腹部、股、脐和臀部等,亦可发于全身。面部、黏膜部位、手掌及足底极少受累。
3、皮损特征
开始为瘙痒性、水肿性丘疹,水肿性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群成簇的水疱或大疱。亦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水疱壁厚、疱液清、不易破溃、破溃后可形成糜烂面。亦可有荨麻疹和多形性红斑样损害。
1、水疱或大疱破裂后,若护理不当,可能会继发感染。
2、该病可能对胎儿或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流产、死产、早产、新生儿体重过低等。
3、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升高,比如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Grave's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妊娠疱疹可遍及全身,并伴有疼痛及瘙痒。当皮损严重时,疼痒剧烈,使孕妇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疲劳,饮食睡眠欠佳。
1、妊娠中晚期四肢和腹部出现红斑、大疱或水疱,伴剧烈瘙痒。
2、皮损逐渐加重,无明显消退趋势。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妊娠期间出现皮损可到皮肤科或产科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出现大疱、水疱多久了?出现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随着时间的推移,皮损有加重吗?
3、皮肤是否有瘙痒、烧灼感?
4、您之前有没有生过小孩?有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5、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1、我为什么会出现大疱、水疱?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情况严重吗?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3、我需要治疗吗?不治疗可以自行缓解吗?
4、会不会复发?
5、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皮损的相关情况。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可能建议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织病理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医生会仔细观察皮损的分布范围、疱液及其四周皮肤的情况,是否存在破溃、渗出、感染。
1、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显示真皮表皮交界处有IgG,C3呈线状均匀沉积,免疫电镜免疫复合物在透明板内。
2、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90%患者血清补体结合因子黏附于真皮表皮交界处。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可检测相关抗体,用于鉴别斑块病、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等疾病。
医生会从患者大疱或水疱周围皮肤取下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妊娠疱疹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乳头顶部由于基底细胞坏死形成表皮下水疱,疱内及疱周围见嗜酸细胞。红斑丘疹损害处可见表皮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和基底细胞坏死,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嗜酸细胞和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医生根据孕妇的四肢和腹部发生红斑、水疱,伴瘙痒,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随后结合组织病理与免疫荧光检查可以确诊。在诊断中,医生会排除类天疱疮、妊娠痒疹、疱疹样皮炎等疾病。
1、本病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妇女。
2、剧烈瘙痒性环状排列的水疱、大疱和红斑,口腔损害少见。
3、多于产后1~2月自行缓解,再次妊娠复发并加重。
4、病理检查显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及周围明显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基底细胞局限性坏死,真皮乳头水肿明显。
5、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带有IgG或C3沉积。
1、类天疱疮
发病和妊娠无关,多见于老年人。组织病理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具有特征性。
2、妊娠痒疹
皮肤损伤瘙痒严重,无水疱发生,无全身症状。组织病理有利于鉴别。
3、妊娠期瘙痒风团丘疹和斑块
是一种表现为风团、丘疹的炎症性皮肤病,不产生水疱损害。
4、疱疹样皮炎
两者临床表现非常类似,但本病好发于肩胛、臀部、四肢伸侧,对称分布,且伴有谷胶敏感性肠病,和妊娠无关;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处有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直接免疫荧光显示BMZIgA与C3呈颗粒状沉积,有助于鉴别。
5、疱疹样脓疱病
好发于中年孕妇,皮损常先发生在腋窝、腹股沟、乳房下、脐部等皱褶处,在红斑上有小脓疱,排列成环状、多环状,脓疱干燥结痂,周围有新脓疱出现,痂皮脱落留有色素沉着。本病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病死率高;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内海绵状脓疱形成。
本病有自限性,常在分娩后自行缓解,治疗目的是阻止水疱形成和减轻瘙痒,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医生会慎用给予孕妇药物,以防对孕妇或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1、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物:病情较轻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一般可缓解瘙痒症状,如氯苯那敏和赛庚啶。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皮损较严重、瘙痒较剧烈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
(3)镇静剂: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艾司唑仑。
(4)γ免疫球蛋白:对于病情严重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大剂量静脉注射γ免疫球蛋白,持续3~5天,每3周重复1次。
(5)其他:部分较严重患者可选用或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药或氨苯砜。此类药物将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临床慎用。
2、局部治疗
(1)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倍他米松霜和氯倍他索霜等,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止痒作用。
(2)抗生素软膏:合并感染者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
氯苯那敏、赛庚啶、泼尼松、地西泮、艾司唑仑、γ免疫球蛋白、氨苯砜、倍他米松霜、氯倍他索霜、金霉素软膏
本病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妊娠疱疹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4~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产后1~2个月可自行缓解。亦有在产后加重者,再次妊娠常复发。亦有在月经期或服用避孕药后复发者。发病后多数不影响胎儿,亦有造成早产、流产和死产。约有1/10胎儿出生后有类似其母亲的皮肤损害,但数周后可自行消失。
1、瘙痒剧烈者,可影响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
2、妊娠疱疹可能会影响胎儿,造成早产、流产、死产。
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产后1~2个月可自行缓解。
通过积极治疗可减轻瘙痒、阻止水疱形成。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症状可以缓解。
再次妊娠常复发。
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可引起复发。也有的患者在月经期或服用避孕药后复发。
平时应加强营养,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1、心理特点
(1)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顾虑重重,加之担忧用药可能影响到胎儿健康,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悲观情绪。
(2)有的突然发病,患者多无心理准备,常会产生恐惧、猜疑、焦虑等心理反应,且因对治疗方案不了解,会对临床治疗产生质疑。
(3)有些患者由于对预后及医疗费用的担忧,大多心情抑郁,言语举止间常流露出烦躁。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多参加有关妊娠疱疹的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多与同病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鼓励。
(2)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
2、掌握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抗组胺药可有头晕、嗜睡、厌食、口干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警惕出现满月脸、水及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2、选择宽松、纯棉的衣物,以免摩擦皮损导致破溃。
3、衣物洗涤时应漂洗,避免洗涤剂残留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损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不要用热水烫洗。
合理、营养的膳食不仅有助于促进恢复,还有助于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1、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以清淡食物为主。
2、严重皮损孕妇应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及低盐饮食。
1、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2、禁食生冷坚硬的食物。
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