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偏头痛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migraine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小儿偏头痛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migraine 疾病概述: 小儿偏头痛...
养生
小儿偏头痛(pediatric migraine)是一种由血管运动神经失调引起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限于头部某一部位的中到重度的发作性头痛、具有搏动性,可能伴有畏光、恶心、呕吐等。头痛发作频繁、疼痛剧烈,会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临床需要急性期治疗与预防性治疗相结合。
本病无传染性。
本病临床常见,75%的儿童到15岁时会出现一次明显的偏头痛,据统计5~15岁的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为10.6%,更年长的青少年发病率高达28%。
1、据统计,10岁之前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10岁之后女孩略多于男孩,可能与青春期发育及雌激素有关。
2、有偏头痛家族史及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的人群。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学业压力繁重、生活节奏加快及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小儿偏头痛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小儿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运动神经失调引起,包括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紊乱,发病与遗传、内分泌、个人生活习惯、外来刺激等因素有关,可由不恰当饮食诱发。
1、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偏头痛,是指颅内的血管异常收缩,引起的偏头疼的先兆症状,之后由于颅内、颅外血管扩张导致偏头痛的产生。
2、由于原发性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是指有害刺激引起大脑后部神经电活动抑制带扩展、血量减少,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
1、遗传因素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本病与内分泌因素有关,青春期女孩月经前后雌激素的变化可引起偏头痛。
3、长期缺乏充足睡眠、劳累、声音或灯光的异常刺激、饮食不规律等。
小儿偏头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到重度的头痛,常局限于头部的同一部位,具有搏动性,可能伴有恶心、畏光、呕吐等症状。有些患儿可能具有典型的(如视觉、感觉或失语)或不典型的(如偏瘫、感觉周围事物忽然变大或变小)先兆症状。还有一些患儿表现为偏头痛的变异型,如不伴头痛的腹部症状、儿童周期综合征等。
1、先兆症状
通常在先兆性偏头痛之前发生,也可能仅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为5~60分钟,头痛常在先兆症状后60分钟内发作。
(1)视觉症状:患儿出现闪光幻觉,是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表现为视觉内到处出现闪光及光团,闪光通常为多种颜色的,视觉中闪光分布随机、位置分散。当闪光消失时,患儿不能清晰的表述闪光的位置。
(2)感觉症状:感觉先兆症状不常见,表现为患儿单侧肢体有昆虫自手臂爬行至脸部的感觉,可能有麻木的感觉。由于缺少相应刺激,患儿的手臂可能很难运动。
(3)失语症状:失语先兆症状是最不常见的,表现为语言反应的缺乏及困难,当患儿被问及问题时,会无法回答。
(4)其他症状:其他先兆症状更为少见,如肌肉无力的偏瘫、眩晕、视物变形等。
2、头痛症状
(1)头痛多具有搏动性和冲击性,患儿感觉头痛部位如心脏跳动一般具有节律性,或如水流一般具有冲击性。
(2)双侧或局部头痛:疼痛可能在头部两侧都有所发生,常局限于一个部位如枕部(后脑勺),而不是蔓延整个头部。
部分小儿偏头痛患者由于慢性病程及疼痛,可能会并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
1、对于幼儿来说,常见的、明显的伴随症状可能为恶心和呕吐,腹型偏头痛常表现为腹部中间的疼痛。
2、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表达能力增强,可能会表现出畏光和畏声(对光和声音的敏感)或嗅觉敏感如恐嗅症(害怕闻到某些气味)、触觉敏感如皮肤异常的疼痛。
3、偏头痛的加重可能导致儿童活动模式的改变,幼儿可能表现为玩耍及体育活动的减少,年长的儿童可能表现为运动和锻炼减少或受到限制。
1、家长需记录患儿偏头痛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及症状。
2、患儿急性偏头痛发作时,可遵医嘱及具体症状给患儿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抑郁药。
3、及时带患儿远离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如从环境嘈杂的地区至安静的地区、停止食用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平静患儿心情等。
1、出现一侧肢体偏瘫。
2、出现患儿意识丧失。
3、出现恶心、呕吐剧烈或称喷射状呕吐。
4、出现剧烈头痛。
此时应警惕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出现闪光幻觉、单侧肢体有昆虫自手臂爬行至脸部的感觉、视物变形等。
2、出现头痛反复发作。
3、出现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表现。
4、出现儿童活动模式的改变,如玩耍及体育活动的减少。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出现上述紧急情况时,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患者情况相对稳定,可前往儿科、神经内科进行治疗。
1、请家长陪同患儿就诊。
2、若近期患儿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患儿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4、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请就诊前给患儿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5、若需检查肝肾功,请保持禁食禁饮的空腹状态6小时以上。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并汇总患儿出现的症状。
1、什么时候开始头痛的?疼痛会持续多久?
2、头痛前有没有出现其他症状,如眼前闪光等?
3、的头痛能不能自己缓解?
4、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畏光的表现?最近精神、活动状态怎么样?
5、头痛前有没有什么诱因?比如精神激动、休息不好或进食特定食物等?
6、家里的其他人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7、有吃过什么药吗,比如止痛药?效果和服用的频率如何?
1、为什么会得偏头痛?
2、应该如何治疗?可以根治吗?
3、会有什么后遗症吗?对以后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4、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5、概需要治疗多久?效果怎么样?
6、这个病会遗传吗?
当患儿出现阵发性头痛,或伴有畏光、恶心、呕吐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患儿病史及是否有偏头痛家族史。然后进行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儿身体状态。之后可能建议进行头颅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血液电解质检查、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图检查(EEG)等帮助明确诊断。
1、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2、医生会对患儿头颅皮肤进行视诊,观察是否有皮疹;同时对颅周、颈部、鼻窦等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以排除其他可致头痛的疾病。
3、使用检眼镜对患儿进行无创的眼底检查,观察患儿是否有眼底视盘水肿,判断是否有颅内感染。
4、在患儿仰卧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无创脑膜刺激征检查,观察患儿表现以判断是否有颅内感染及颅内压增高等。
5、对患儿进行意识、言语、脑神经、运动、感觉和神经反射进行检查,判断患儿是否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1、血常规检查及C反应蛋白检测
通常使用血常规检查及C反应蛋白检测判断患者是否有颅内感染或系统性感染。
2、血液电解质检查
部分患儿呕吐严重,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通常使用血液电解质检查判断患儿情况。
3、脑脊液检查(CSF)
当患儿头痛发作时间较短、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表明患儿无出血时,需对患儿进行有创的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CSF),以判断患儿是否有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电图检查是一种探查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有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需要将脑电图的电极放置在患儿的头部,放置好后使用脑电图机记录下患儿脑电生物的信号,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癫痫波。
1、磁共振检查(MRI)
由于磁共振检查(MRI)对颅内病变显示更为灵敏,且可使患儿避免辐射,在患儿情绪稳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磁共振检查(MRI)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颅内病变。
2、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
若患儿情绪不稳定,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或所在医院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可以选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帮助判断患儿是否有颅内出血。
小儿偏头痛主要依据患儿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体格检查、磁共振检查(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腰椎穿刺、脑电图检查(EEG)、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等,诊断中需要排除癫痫、颅内高压、胃肠道病变等疾病。
目前主要采用Prensky标准进行诊断,患儿头痛为发作性具有正常间期,并有以下6项中的3项可诊断偏头痛。
1、一侧性头痛。
2、头痛为搏动性。
3、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有发作性的腹痛,头痛时有恶心或呕吐。
4、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
5、有视觉异常、感觉异常、运动异常等先兆症状。
6、有偏头痛家族史。
1、癫痫
癫痫是由于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放电导致的慢性发作性疾病。癫痫与偏头痛都是发作性疾病,发作前都可出现先兆,且二者发作时也可能有相似症状的叠加,如视觉症状、头痛、胃肠道症状、感觉症状、意识状态变化等,当患儿出现数分钟的头痛或发作性的短暂眩晕,易被误诊成癫痫,二者应当加以鉴别。偏头痛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5分钟,癫痫仅为数分钟。偏头痛的脑电图表现正常或非特异性正常,癫痫的脑电图可表现为痫样放电。
2、颅内高压
当患儿头痛伴有呕吐时,需要与颅内高压导致的继发性头痛进行鉴别。导致颅内高压的原因有很多,常见为颅内出血、感染后引起的颅内水肿等,患儿可能存在头部外伤、感染等病史。颅内高压导致的头痛表现为每天或几乎每天早上都出现呕吐加重,常在醒后出现,当站起时得到缓解。小儿偏头痛表现为暂时性的呕吐、没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站起时头痛和呕吐可能加重。除症状外,还可通过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CSF)帮助鉴别诊断。颅内高压的患儿脑膜刺激征呈阳性,颅内感染的患儿脑脊液检查可出现脑脊液压力增加、细胞数增多等,小儿偏头痛患儿这些检查通常无异常表现。
3、胃肠病变
某些患儿的偏头痛以呕吐为主要特征,需要与胃肠道相关疾病鉴别。常见的可引起呕吐的胃肠病变为肠胃炎、胃炎等,患儿可能有食用不洁食物的病史,呕吐多发生在清晨,可能同时伴有发热、腹泻,多无严重的头痛、闪光现象,可与小儿偏头痛进行鉴别。
由于小儿偏头痛病程长,头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总的治疗目标为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致残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时应缓解头痛发作、维持患儿状态稳定,恢复正常功能。当患儿头痛发作频繁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采取预防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生物行为治疗以对偏头痛进行有效管理。
当患儿呕吐严重,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血容量不足时,应输液治疗以补充血容量、稳定电解质。
1、家长及医生应识别出患儿一些妨碍治疗的行为,如害羞、不敢表达以至于头痛发作时缺少反应,并对患儿进行劝导有利治疗。
2、去除诱因,避免食用诱发偏头痛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等。
3、通过为患儿制定治疗疗程及疗程终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4、进行游泳、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患儿体质、舒缓心情,对缓解偏头痛效果良好。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大多数患儿在头痛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服用适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头痛并恢复功能,常用药物为布洛芬,还可使用甲氧萘丙酸钠、阿司匹林等。
2、抗抑郁药物
(1)急性期治疗:当患儿头痛急性发作非常剧烈,单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效果不佳时,可以加用一些抗抑郁药物加强止痛效果,常用阿莫曲坦。
(2)预防性治疗:用于预防偏头痛或治疗偏头痛引起的抑郁状态,常用阿米替林。
3、止吐药
当患儿急性期出现持续的恶心、呕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抑郁药无效时,可以选用止吐药,常用丙氯拉嗪和甲氧氯普胺。
4、抗惊厥药
头痛发作频繁(多于每周1次)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表现为逃学、离家、社会活动减少)时,可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常用托吡酯、丙戊酸及左乙拉西坦,还可用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加巴喷丁及普瑞巴林等。
5、β受体阻滞剂
头痛发作频繁(多于每周1次)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表现为逃学、离家、社会活动减少)时,可通过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预防性治疗。常用普萘洛尔。
6、抗组胺药
对于非常年幼且头痛发作频繁(多于每周1次)的儿童,可通过服用抗组胺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常用赛庚啶。
7、中成药治疗
(1)都梁软胶囊: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风寒瘀血阻络的偏头痛。
(2)头痛宁:熄风涤痰、逐瘀止痛,适用于痰郁阻络的偏头痛。
布洛芬、甲氧萘丙酸钠、阿司匹林、阿莫曲坦、阿米替林、丙氯拉嗪、甲氧氯普胺、托吡酯、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普萘洛尔、赛庚啶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治疗性周期一般为4~6个月,然后几周内逐渐停药。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在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小儿偏头痛在急性发作的时候,由于血管扩张,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后潮红、伴有头晕目眩等症状,可给予患儿适当的补液或口服一些含有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等帮助血管扩容。
预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全面等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接触诱发因素后容易复发。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少数会转为慢性偏头痛。
1、小儿偏头痛病程长,呈反复发作,给患儿生活、学习带来影响。
2、儿童期头痛及其他症状可能导致患儿上学缺勤、限制家庭活动及社会活动,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
3、若头痛症状严重频繁,可能导致患儿心情焦虑或逃学。
4、小儿偏头痛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典型偏头痛家族史及患有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病的患儿可能遗传给后代。
轻症及少部分患儿病情较为稳定,可以随年龄增长自愈。
多数患儿由于头痛不严重,经过积极药物治疗或行为治疗能够控制症状。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小儿偏头痛一般难以根治。
本病在接触诱发因素后容易反复发作。
小儿偏头痛患者的日常管理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由于偏头痛常导致患儿焦虑、抑郁的情绪,及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儿,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服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生活应合理作息、适量运动,以减少偏头痛发生频率,并记录偏头痛发生时的特点,定期复诊以评估病情。
1、心理特点
(1)头痛症状严重频繁,可能导致患儿心情焦虑、抑郁。
(2)患儿可能担心受到歧视或他人不理解,而产生自卑、担忧的情绪。
2、护理要点
(1)对于上学的儿童,家长应对教师说明儿童疾病情况,使教师给予患儿更多理解和关怀。
(2)家长应对患儿所出现的症状及反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关怀,让患儿感到被保护。
(3)家长及时与患儿进行沟通,用通俗的语言向患儿讲解病情及治疗措施,让患儿可以及时表达不适的反应。
(4)家长应保证儿童充足饮食与睡眠,并多帮助患儿放松心情,如旅游、玩耍等。
(5)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家长应鼓励、陪伴儿童,转移儿童注意力或通过指导儿童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
(6)家长应向患儿讲解规律服药治疗的必要性,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可给予一定的措施鼓励孩子按时吃药。
1、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儿,家长应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如出现应及时就医。使用时应注意药物使用频率,每周使用应不超过2~3次。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家长应每三个月携带患儿进行肝肾功、便潜血的检查。
2、服用抗抑郁药物出现下颌、胸部及手指的紧缩感或头昏、眼花及疲劳感时,可及时就医进行补液等治疗。长Q-T综合征患儿禁用阿米替林。
3、服用抗惊厥药的患儿需要每3个月检测患儿体重、血清转氨酶(ALT及AST)及血小板计数(PLT)。
4、所有药物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具体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5、由于部分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若患儿需服用其他药物,请先咨询医生。
1、家长应协助患儿记录、总结偏头痛发生的诱因及先兆症状,如情绪紧张、劳累、睡眠不足、服用特定食物等,有助于指导治疗、防止复发。
2、家长应安排患儿合理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家长应指导患儿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放松心情。
4、保持患儿周围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因环境因素刺激头痛发作。
5、患儿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应注意观察患儿头痛发作的频率、症状及先兆症状,以便评估患儿病情。若每月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头痛程度减轻,症状缓解,提示治疗有效。
1、若患儿急性发作较为频繁,需要频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每周超过2~3次)及抗抑郁药(每月超过4~6次),需按照医嘱及时复诊,复诊时医生会根据患儿表现、对药物反应等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2、预防性治疗主要目的为降低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治疗周期为4~6个月,周期结束后请及时复诊。复诊时需要进行阶段病情的评估、下一阶段的治疗及用药计划。家长需记录患儿本阶段用药情况及发病情况,并与医生沟通。
3、服用某些药物的患儿复诊时需进行相关检查以观察身体情况,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检查肝肾功、便潜血,服用抗惊厥药需检查血清转氨酶(ALT及AST)及血小板计数(PLT)。
小儿偏头痛的发病与某些特殊饮食息息相关,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的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服用特殊食物,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1、患儿可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B1、谷维素等营养神经的食物,如豆类、谷类等,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2、可以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番茄等,以促进肾上腺分泌抗紧张素,增强免疫力。
1、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如酒精、咖啡、茶叶等,避免诱发或加重偏头痛。
2、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牛奶、乳酪、蛋类、海产品等。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蒜、辣椒、韭菜、芥末等刺激血管,可能会加重头痛。
4、避免食用患儿过敏的食物,防止诱发偏头痛。
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及避免诱发因素等预防偏头痛发作。
1、合理预防用药
避免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抗惊厥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规律、健康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2)合理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放松心情。
(4)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
(5)患儿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6)可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B1、谷维素等营养神经的食物,如豆类、谷类等,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7)可以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番茄等,以促进肾上腺分泌抗紧张素,增强免疫力。
3、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1)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如酒精、咖啡、茶叶等,避免诱发或加重偏头痛。
(2)避免食用引起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牛奶、乳酪、蛋类、海产品等。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蒜、辣椒、韭菜、芥末等刺激血管,加重头痛的食物。
(4)避免食用患儿过敏的食物,防止诱发偏头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