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 疾病别名: 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症、肛门痉挛、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 ...
养生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又称盆底痉挛综合征或耻骨直肠肌肥厚症,是指某些因素造成耻骨直肠肌肥厚,伴有反常性收缩并失去舒张功能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暂时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长期便秘、使用泻药等因素有关。该病可使患者盆底出口处梗阻,导致排便障碍,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等症状。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本病不会传染。
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9%~10.8%。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局部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刺激耻骨直肠肌痉挛,排便时粪便通过导致疼痛加剧,反射引起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长期痉挛会导致肌纤维水肿、纤维化和瘢痕化,从而造成耻骨直肠肌肥厚,且失去舒张功能。此外,长期便秘、使用泻药、医源性损伤、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也是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因。
本病主要症状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困难,排便费力而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时间过长,粪块细小,排便次数增加且有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排便时可有肛门区域疼痛,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本病无明显并发症。
1、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就诊于普通外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有长期便秘病史吗?经常使用泻药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排便次数增加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排粪造影、CT及MRI检查、肛管压力测定、气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直肠指检:耻骨直肠肌明显肥厚,肛门括约肌张力增高,边缘锐利,可有触痛,肛管功能长度增加。
1、肛管压力测定
提示肛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排粪反射曲线异常,肛管长度增加,可达5.0~6.0cm。
2、气囊逼出试验
提示50ml或100ml气囊排出均延迟或不能排出,而正常情况下多在5分钟内排出。
3、盆底肌电图
提示耻骨直肠肌有反常的肌电活动。
1、排粪造影
排便时肛管未松弛,有耻骨直肠肌压迹,静止及用力排便时均有“搁架征”,即由于耻骨直肠肌肥厚导致肛管直肠结合部在静坐、用力排便时都平直不变或少变如搁板状。
2、CT及MRI检查
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选择进一步检查方法、手术方式并为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患者病变程度决定。早期症状轻病史短的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可考虑手术治疗。
1、调节饮食及灌肠
可服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顺畅。必要时可进行低容量灌肠。
2、温水坐浴
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缓泻剂,如开塞露。
开塞露
主要针对耻骨直肠肌肥厚、瘢痕形成进行处理,手术可采用经骶尾下切口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的方法,解决肛管狭窄,从而通畅排便。
1、生物反馈疗法
本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压力反馈、肌电反馈及排粪造影反馈,肌电反馈最为常用。
2、扩肛
简单有效,可在局麻下进行,采用指法或扩肛棒扩肛,扩张至4指,持续约5分钟左右,每周1次,若结合排便反馈训练效果更好。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经正规且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可出现排粪过度用力、排便时间过长、便次频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患者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伤口感染。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放松心情,纠正不良排便习惯,避免长期使用泻药。
1、心理特点
本病患者长期排便困难,还可能伴有肛门疼痛,会导致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而精神紧张又加重了患者的症状。
2、护理要点
(1)家属: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抚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状态。
(2)患者:尽量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稳,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用药或擅自增减药量。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1、多饮水,直接膳食纤维摄入,纠正不良排便习惯,保持排便通畅。
2、排便困难时可以温水坐浴,放松耻骨直肠肌。
3、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加重症状。
遵照医嘱按时复诊,复查排粪造影或CT,判断恢复情况。
1、术后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3、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伤口渗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2、可以适当吃一些香蕉之类的通便的食物。
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蹲厕时间过长。
2、避免滥用泻药。
3、积极治疗肛门局部和肠道炎性疾病。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