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大肠癌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大肠癌 疾病概述: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
养生
本病的发生,是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脾肾亏虚以致外邪乘虚而入或毒邪聚而内生的结果。
1、七情内伤
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下迫,阻于肠道;或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不通,瘀结肠道,结而成块。
2、饮食不节
如恣食肥甘醇酒厚味等,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流注大肠,瘀毒结于脏腑,火热注于肛门,结而为癌肿,日久变生大肠癌。
3、脾肾亏虚
久病年老,五脏亏虚,正气内虚,脾肾受损,复感湿热,邪毒留滞,浸淫肠道,结聚成块,渐成本病。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特殊症状、体征常缺如,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出现下列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系因结肠下段或直肠癌糜烂坏死造成。有的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可由大肠远段癌引起的肠腔狭窄所致。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黏液脓血,多系结肠上段癌表面糜烂、炎症导致肠功能紊乱所致。
2、腹痛
右侧大肠癌者,一般表现为同侧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变常使胃-结肠反射加强,故可出现餐后腹痛。左侧大肠癌则常并发肠梗阻,故有腹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及肠型。晚期患者发生腹膜后转移者,因浸润腰骶神经丛,常有腰骶部持续性疼痛。
3、腹部肿块
多见于右腹,是右侧结肠癌的表现之一,提示癌体积较大,已有肠壁外局部转移;至中晚期,则肿块质坚,大小不等,表面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至后期则固定)。合并感染者可有压痛。
4、直肠肿块
多数直肠癌患者经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状,有肠腔狭窄。直肠指检后的指套上常有血性黏液。
5、全身表现
因出血而呈现进行性贫血,继发感染者可出现低热,晚期患者则表现为进行性消瘦、恶病质、黄疸和腹水等。
1、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检查对大肠癌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因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2、肠镜检查
是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结肠的肠壁、肠腔改变,并可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范围,取活检可确诊。
3、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破坏等征象,可显示癌的部位和范围。对结肠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检查尤为重要。但对小的病变则较易漏诊,故应与结肠镜检查互补为用。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及MRI主要用于了解大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近年来应用超声结肠镜,可观察大肠癌在肠壁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术前肿瘤的分期颇有帮助。
4、直肠指诊
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75%以上的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是早期发现直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常被忽视。
5、其他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CEA)及肠癌相关抗原(CCA)对大肠癌的诊断虽不具有特异性,但定量动态观察,对术后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均有价值。CA242、CA19-9、CA50等对大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1、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早期可在内镜下行局部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泄泻是术后常见且缠绵难愈的主要症状,患者多呈现脾胃虚弱或肠道湿热的表现,结合中医药治疗,可缓解术后泄泻,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进展期肠癌宜采用综合治疗,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等方法容易导致肠腑湿热蕴结,结合中医药治疗,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且有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晚期肠癌患者,除运用姑息性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可提高生存质量,或延长生存期。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