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低温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othermia 疾病别名: 低温综合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低温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othermia 疾病别名: 低温综合征 疾病概述: 低温...
养生
低温症(hypothermia)又称低温综合征,是指深部体温低于35℃,是一种有潜在危险性的体温降低,主要由于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而造成。临床表现与体温降低程度有关,可出现寒战、躯体僵硬、皮肤苍白冰冷等表现。常分为原发性低温和继发性低温,以原发性低温较为常见。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左右。而低温症患者的核心温度会降至35度以下。严重的情况下,核心体温可降至27.8度或者更低,从而危及生命。
1、原发性低温
原发性低温,即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的体温自发下降至低于35℃而体温调节中枢并未受损。
2、继发性低温
继发性低温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引起的,常存在潜在的疾病或药物作用。
无传染性。
新生儿、婴幼儿、老人等。
严寒地区。
冬季。
随着冬季户外运动的发展,低体温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当身体的产生热量和损耗热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深部温度下降时,就会导致低温症。如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
1、寒冷环境
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是低温症最主要的一个病因,如长时间的冷水浸泡。此外,人体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后没有足够温暖、干燥的衣服来进行保护时,也会导致低温症。
2、药物因素
如酒精、麻醉药、抗抑郁药、抗甲状腺药物、致低血糖药物、镇静剂、毒品、苯二氨草类药等可以降低热能的药物。
3、疾病因素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痴呆、脑病、低血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黏液性水肿、败血症、尿毒症、休克等,均可能导致低温症的出现。
4、其他
如营养不良、极度疲乏、中毒、严重烧伤、肿瘤化疗、手术时间过长等。
1、没有足够的暖气、衣服或食物的老人、婴儿或儿童。
2、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等精神障碍者。
3、长时间户外活动者,如户外野营、海上作业等。
4、红皮病、银屑病、鱼鳞病、剥脱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5、在寒冷天气里被酒精或是药物影响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人,如醉酒者。
临床表现与体温降低程度有关,可出现寒战、躯体僵硬、感觉减退、皮肤苍白冰冷等表现,此外,还可有少尿、头痛、头晕、饥饿、恶心、口齿不清等表现。
1、寒战
正常人处于寒冷状态时,会通过“发抖”(寒战)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正常。但随着低温症的进展,寒战会停止,不能维持体温正常。
2、心率和呼吸
低温症患者初期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后期则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浅慢。
3、躯体僵硬
特别是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感觉减退,会导致行动协调性下降,造成走路不稳、肢体摇晃等情况。
4、少尿
疾病进展后,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出现小便量减少,少于400毫升/天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无尿的情况。
5、皮肤表现
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冻疮、红斑、瘀斑、水肿、硬结,甚至出现皮肤坏死。
6、全身症状
低温患者会有头痛、头晕、饥饿、恶心、腹胀、不安等全身表现。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表现为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疲倦、嗜睡、神情淡漠等。
1、心律失常
当体温低于32.2℃时,患者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和室性自主节律等。寒冷情况下心脏经受不起刺激,任何刺激都可引起室颤。如体温继续下降至24℃~29℃,易发生心脏停搏或室颤。
2、呼吸衰竭
低温症时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水平的氧释放减少,出现无氧代谢增加和呼吸换气减少,从而导致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终致呼吸衰竭。
3、肠梗阻
低温症患者胃肠道功能常发生障碍,蠕动减弱,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4、电解质紊乱
低温症严重者,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钠血症、高糖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表现。
5、肾衰竭
低温症患者由于缺血加上寒冷对肾脏的直接损害,可发生肾小管坏死,导致肾衰竭。
6、肢体坏死、皮肤坏疽
低温症患者由于血流中断,从而导致肢体坏死、皮肤坏疽的出现。
7、意识障碍
当体温持续下降时,患者可出现幻觉或陷于精神错乱状态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自杀行为。严重者会出现木僵、昏迷,甚至死亡。
1、令患者尽快脱离低温环境,并转移到较温暖的地方。
2、脱掉低温患者身上的湿冷衣物,换上温暖、干燥的衣物。给患者多穿几层衣物,盖上温暖的毯子,让人重新暖和起来。不建议使用给身体保暖的电热毯和热敷包,以及用于躯干、腋窝、颈部和腹股沟部位的加热垫,这些容易导致皮肤烧伤。如果没有其他东西,还可以用体温去温暖患者。
3、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并能吞咽,可提供一种温暖、甜、不含酒精、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来帮助温暖身体。
4、有条件者,可用温度计给患者测量体温。
5、对出现昏倒、言语或思维不清、寒战消失和呼吸困难的患者,除了以上保暖措施外,还应尽快送往医院。
6、如果感觉不到脉搏,没有呼吸的迹象,应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但在开始心肺复苏术之前,建议花一分钟左右来认真找患者的脉搏,因为患者的心率可能非常慢。
当患者出现寒战、躯体僵硬、感觉减退、皮肤苍白冰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核心体温监测,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压监测、心电图、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1、核心体温监测
最常监测的是直肠温度。大多数医院急诊室都有专用的体温计,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核心体温并确诊。
2、血压监测
初期血压可出现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下降。
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血糖、生化全项、淀粉酶、心肌酶谱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皮质醇检查等血液检查。
心电图:监测心脏功能,明确是否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
如腹部B超、头颅或腹部CT等。
医生根据患者有明确的寒冷环境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核心体温监测等,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还会建议做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以了解疾病发展情况。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贫血、低血糖、败血症等疾病。
目前,国际上将低体温划分为轻度低体温(32℃~35℃)、中度低体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低体温(2℃~16℃)。我国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为亚低体温。
1、贫血
贫血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腹胀、发抖、皮肤苍白、心跳加快等症状。核心体温监测及血液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2、低血糖
当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常有头晕、饥饿、恶心、发抖、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神志改变、昏迷。核心体温监测、血糖检测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3、败血症
败血症以高热、寒战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其也会伴有头痛,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虚弱无力,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败血症严重时会合并低温症。核心体温监测及血液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式。
一旦发生低温症,需要紧急处理,包括了解病情、保暖、积极复温治疗等。主张让患者利用自身产生的热量自行缓慢、逐渐地复温,快速的复温常导致不可逆的低血压。此外还需根据情况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控制原发疾病等。
1、补液
对于中重度低体温患者,医生会立即静脉注射糖盐水,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血容量。输注时需要给输液器加热,使其温度保持在40℃~42℃。
2、吸氧
采用温热的氧气进行吸氧。
3、复温治疗
包括被动体外复温和主动复温。
(1)被动体外复温适用于轻度低体温者,用保暖性好的棉被包裹患者,推荐复温速度为0.5℃~2℃/小时,老年患者不能采用该方法。
(2)主动复温包括主动体外复温和主动体内复温。主动体外复温适用于既往体健的急性低体温患者,主动体内复温有灌肠、洗胃、膀胱冲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热疗、体外血液复温等方法。
1、抗心律失常药
深部温度为32℃以下者,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一般不需处理。部分患者可应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但所有药物的使用均需谨慎。避免使用洋地黄类和钙通道阻滞剂。
2、抗生素
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应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3、激素
如怀疑有黏液性水肿或全垂体功能减退,应采取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
4、血管活性药
一般不主张用血管活性药,只有在晶体液、胶体液及复温后平均动脉压仍低于60毫米汞柱时,才需要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5、碳酸氢钠
只在严重酸中毒时(pH<7.1),才静脉使用碳酸氢钠。
利多卡因、普萘洛尔
高压氧治疗
在高压(超过常压)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有助于保护重要脏器和减轻脑水肿,促进组织修复。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低温症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1、患者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下患者湿的衣服、帽子、手套、鞋袜。用温暖、干燥的衣服和毯子保护患者,以免被风或气流影响导致热量进一步损失。
2、测量深部体温,进行持续的心电、呼吸监测,以全面了解各脏器功能。
3、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消失等迹象,医生需药紧急行心肺复苏,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只有经过积极的复苏及复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否则患者的预后极差。
低温症可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血液、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系统,易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精神错乱、昏迷等一些相关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及时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可以使体温不同程度的恢复。
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控制。
外伤、感染、吸毒等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发生窒息、呼吸心跳骤停、低血压休克等情况,会加重病情,但目前缺少冻僵患者死亡的可靠治疗。及时治疗可使体温恢复,挽救生命。
出现治疗不彻底或护理不当等情况,有可能再次复发。
低温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遵医嘱用药及复查,以达到良好预后。
低温症患者可能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甚至精神淡漠或精神错乱等,需要家属增加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遵医嘱坚持用药。
1、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中。
2、适当运动,运动前建议充分热身。
3、提高室温,保持环境温暖干燥。
注意监测体温、血压、心率等,不适随诊。
遵医嘱复查。复诊时需要带好之前的就诊病历、检查报告及相关证件,建议最好安排家属陪同。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维持营养均衡,起到辅助控制病情、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多食用富含维他命E、C的食物,如黄绿色蔬菜、豆类、柑橘、花椰菜、青椒、薯类等。
2、补充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有助于身体复温。
尽量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低温症主要通过避免寒冷以及神经麻痹来进行预防。
1、避免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若处于低温环境中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2、避免酗酒,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需要外出者。
3、避免使用影响体温中枢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4、户外作业时,要做好攻略,准备好应急物资。
5、若不慎落水,获救后要及时将湿冷衣物脱掉。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