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群体性癔症 疾病别名: 群发性癔症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群体性癔症 疾病别名: 群发性癔症 疾病概述: 群体性癔症又称群发性癔症,是由强烈情绪反...
养生
群体性癔症又称群发性癔症,是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精神障碍,多见于情感不稳定的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其发生均是在“特定背景”下由于集体接触某生疏物品或药物、食用某种食物、吸入某种气体、目睹或听说某种恐惧的情景而诱发。例如某人因为吃了某种食物感到恶心、腹痛,开始怀疑食物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而他身边的人听说之后可能都会跟着出现类似的症状。群体性癔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没有特定的躯体症状,但是患者会根据当时的诱因出现一些症状,如情感爆发、意识朦胧、行为冲动、肢体疼痛、腹痛、恶心等。
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1、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
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该病一般好发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区域。
群体性癔症属于精神心理疾病,多由强烈的情绪刺激或心理暗示激发,当应激事件发生引发原始应激反应后,患者往往会对情景做出过度评估,并出现相应的心身反应,易造成大脑皮质超限抑制,使皮层下功能增强,并且持续精神紧张又在大脑皮层出现兴奋灶,引出负诱导,出现精神、感觉及运动异常。
1、环境因素
该类事件常发生于学校、工厂等封闭的集体人群中,在诱因作用下,一人发病后周围人群因看到或听到其症状从而造成紧张因素,导致心理影响较大,容易主观觉得自己的症状与其他人的相似,并互相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大该事件的影响,导致恶性循环。
2、自身因素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所以人群的经济文化水平、生活习俗及身体(包括心理)发育情况等对该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我国文化、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残留了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儿童和青少年容易被影响,一些鬼神、讹传可引发学校群体性症。
3、求同心理
在遭遇食物中毒、怪异气味等突发事件后,当某个人出现一定的不良症状时,会对周边其他人造成一定的恐慌,有些人在得到这种心理暗示后,就会出现无意识的模仿,从而表现出同样的不适症状,最后造成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癔症的症状比较复杂,一般不会有特殊的躯体症状,但可出现癔症性精神障碍以及癔症性躯体障碍,患者的具体表现多与其心理、生理发育程度及环境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事件的引发因素有关。
1、癔症性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暴发、意识朦胧、假性痴呆、木僵、鬼神附体、四肢乱动、行为冲动、杂乱无章等。
2、癔症性躯体障碍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痉挛或抽搐发作、肢体疼痛、震颤/瘫痪、失语、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
(2)感觉障碍:可出现感觉缺失或过敏、疼痛、失明、失聪等;
(3)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头痛、头晕、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屏气发作或过度换气、大小便失控、心率加快、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
该病暂无明显并发症。
突然出现群体性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尤其是学校、工厂等封闭环境,一旦出现群体性的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身边的人和您症状相似吗?
3、您是第一个发病的吗?
4、您在发病前和其他发病的人进行过什么接触吗?
5、您最近学习或工作压力大吗?
6、您平时性格怎么样?会经常和别人进行交流吗?
7、您既往有过患过这种群体性的疾病吗?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我为什么会得群体性癔症?
3、我现在的情况严重吗?
4、目前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我应该如何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药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随后还会借助血常规、CT、MRI等相关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患者主诉为腹痛、恶心时,医生会为其进行腹部的检查,查看患者腹部是否有触痛以及异常包块等。另外,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检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帮助医生排查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患者可能还需要做CT、MRI(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器质性病变。
该病的检查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在排除了这些躯体疾病后,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医生一般可以做出诊断。不过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常会询问患者在发病时的一些情况,如第一个发病的人是谁、患者是否接触过第一个发病的人、患者是在什么时候发病等,这些均有利于帮助医生诊断本病。
1、爆发性流行病
本病需要与爆发性流行性疾病相鉴别,两者均为群体性的疾病,而群体性癔症患者由于容易接受他人的心理暗示,而出现和他人一样的症状,就会给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误导,因此两者可能较为相似。一般可通过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予以区别,另外,在于群体性癔症的患者有容易被他人暗示的特点。
2、器质性疾病
群体性癔症属于精神心理疾病,其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患者可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患者出现了抽搐症状则需与癫痫引起的抽搐相鉴别。
群体性癔症的治疗首先要建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后,寻找其诱因,一般多数患者在脱离诱因之后可快速痊愈。另外,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来进行辅助治疗,必要时还会给予药物以缓解症状。
对于该病初发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然后对症治疗,有利于控制该病的流行。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患者,在症状明显时医生可能会酌情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阿普唑仑等。
氟西汀、帕罗西汀、阿普唑仑
目前暂无手术治疗。
1、暗示治疗
暗示在群体性癔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故而也常利用暗示来治疗群体性癔症。临床实践工作中,医师利用其权威角色,营造合适气氛,直接使用言语暗示,常可迅速纠正癔症的各种躯体障碍及若干其他障碍。此外,医生有时也会给予患者一些安慰剂,告诉患者吃完之后就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2、催眠治疗
癔症患者极易被催眠,在催眠状态下,能使具有高度受暗示性的潜意识活跃起来,医生在结合言语暗示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群体性癔症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群体性癔症患者经过隔离、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并配合药物暗示治疗后,一般多数患者能痊愈,预后良好,并且通常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1、群体性癔症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创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
2、群体性癔症往往发生较为突然,且人数众多,因此造成社会关注度高,传媒传播快。加上群众对该病普遍认识不足,各种舆论媒体的广泛报道,很容造成一些社会不良影响。
该病在经过积极治理后一般可以痊愈。
多数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痊愈。
家属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注意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细信心;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
1、群体性癔症的治疗不仅需要依靠患者自己的努力,家庭的支持与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属一定要多鼓励、照顾患者,给予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该病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就不重视、忽略患者。
2、患者可以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然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氟西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头痛、睡眠异常等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1、恢复期间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学习或工作时间。
2、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定时睡觉,尽量不要熬夜。
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时携带病历及相关治疗,有利于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然后指导后续的治疗。
群体性癔症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饮食护理,在咨询医生后可以按照患者喜欢的口味选择。
1、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该病会导致食欲下降,家属可以通过变化烹饪方式,帮助患者提高食欲。
2、该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此类患者的饮食一定要保证日常的营养需求,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钙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患者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学会正确释放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不要让压力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如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也可以通过和身边的亲人、好友沟通来化解。
3、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注重其心理健康,提高此类人群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