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幼儿腹泻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diarrhea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婴幼儿腹泻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diarrhea 疾病概述: 婴幼儿腹泻...
养生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便、腹痛、呕吐。
1、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2、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电解质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酸碱失衡症状。
3、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所致。
(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及其他腹泻。
感染性腹泻可能会传染。
患者。
可通过粪口传播。
多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
好发于夏秋季节。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包括多种病原体感染、体质因素、饮食因素、气候因素等。
1、病原体感染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有时也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2、体质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但所需营养相对较多,胃肠负担较重。
(2)婴幼儿时期神经调节、内分泌、循环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发育不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幼儿机体及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婴幼儿胃酸偏少,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SIgA)均较低。肠黏膜屏障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既容易罹患肠道感染,又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相关的腹泻。
3、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也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
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便、腹痛、呕吐。
1、大便次数增多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
2、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多稀薄,严重的可呈水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3、其他
(1)腹痛,患儿可有腹痛症状,表现为哭闹、烦躁等。
(2)里急后重感,即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
(3)溢乳或呕吐,患儿可出现溢乳或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
1、脱水
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轻、中、重)脱水。出现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甚至血容量不足引起末梢循环的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表现。
2、酸中毒
腹泻严重时大便中丢失大量碱性物质可致酸中毒。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精神衰弱等。
3、营养不良
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可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精神不振、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发育迟缓。
患儿可伴有畏寒、发热、精神欠佳、消瘦等症状。
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接下来可能建议患儿做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培养、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常规检查、X线、小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测量患儿体温,判断是否发热。并检查患儿腹部体征,是否有腹痛、肠鸣音,观察皮肤是否干燥,末梢循环是否良好等。
1、粪便常规检查
镜检可见少量黏液、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粪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的病原体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次培养。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可明确腹泻是否由小肠吸收功能不良引起。
4、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50%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5、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这对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包括食物过敏方面的检查,如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试验。
1、X线检查
可明确胃肠道是否存在病变。
2、小肠镜检查
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是否存在病变。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可以做出临床诊断。
婴幼儿腹泻需要和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婴儿过敏性直肠炎等疾病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便次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2、坏死性肠炎
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呈暗红色糊状,逐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3、婴儿过敏性直肠炎
发病平均年龄在2个月,多为纯母乳或合并混合喂养婴儿。表现为大便表面带有血丝,轻度腹泻(粪便含黏液/水样)或大便仍为软便。症状常无诱因突然出现,无全身其他器官系统受累。大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偶见白细胞。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
1、饮食疗法
(1)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类、淀粉类代乳品,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
(2)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静脉营养
少数患儿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
1、抗菌药
用于抗感染治疗。医生会针对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菌药,如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针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等。
2、葡萄糖、维生素、钾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肠黏膜保护剂
如蒙脱石散,不仅可以止泻,还可同时保护肠道黏膜。
4、肠道微生态制剂
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布拉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需氧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制剂。
5、脑啡肽酶抑制剂
如消旋卡多曲,可以通过加强内源性脑啡肽来抑制肠道水、电解质的分泌,治疗分泌性腹泻。
蒙脱石散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周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对于迁延及慢性腹泻患儿,中医辨证论治有良好疗效,并可配合中药、推拿、捏脊、针灸和磁疗等。
及时正确治疗多预后良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危及婴幼儿生命。
若病程迁延可引起患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一般不会自愈。
接受合理的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大部分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治愈。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再次受到病原体感染、饮食因素等原因的影响,可再发。
注意患儿的保暖和手部卫生,遵医嘱合理用药,并定期门诊复查。
家属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给患儿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1、加强患儿臀部及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便后温水擦洗,保持清爽干燥。
2、保持卧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温18~22℃,湿度55%~60%)。
3、注意保暖,可以给患儿多喝热水。
4、讲究手部卫生,食具要定期消毒。
家属应观察患儿腹泻的次数及量、排泄物的性状、尿量及精神状态等,如病情没有逐渐减轻或突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腹泻期间应以低蛋白、低乳糖和低脂肪饮食为主,或者为半消化分解食物,以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年龄较小的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缩短每次喂养时间,少量多次喂养。
3、人工喂养的6个月以下患儿可将奶粉或牛奶用水或米汤稀释后喂养,或者喂养奶谷混合物,保证患儿营养所需。
4、鼓励患儿少食多餐,饮食原则为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忌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导致腹胀的食物及高糖、高脂的食物。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适时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
3、夏秋季婴幼儿腹泻高发期,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即使没有消化道症状的婴幼儿,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应遵医嘱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衣被,避免受凉。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